一、孟浩然是什么意思?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二、为什么孟浩然叫孟浩然呢?为什么字浩然呢?
孟浩然(689一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
开元十八年(730),孟浩然应进士试不第,漫游吴越。他沿曹娥江、剡溪顺流而下,然后换马陆行来到天台。
还在乘船的水途中,孟浩然不时地翘首遥望,写下了《舟中晓望台山》的名篇;到达天台后,在寻访道友太乙子的同时,游览了石梁、华顶、赤城、桐柏、寒石山,留下了烩炙人口的诗篇。他真想一脱尘网,羽化登仙:“愿言解缨,从此去烦恼。高步临四明,元踪得二老。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桐柏宫》)
后来孟浩然与太乙子在越中水路上邂逅,以自豪的口吻述说了天台之行,尽情赞颂了天台山:“兹山夙所尚,安得闻灵怪?上逼青天高,俯临沧海大。鸡鸣见日出,常觌仙人旆。往来赤城中,道遥白云外。霉苔异人间,瀑市当空界。福庭长不死,华顶旧称最。”
天台山人也没有忘记这位“风流天下闻”、“清诗句句尽堪传”的诗人,特意把孟浩然驻足吟啸过的地方称作“孟湖”、“孟湖岭
三、孟浩然简介50字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扩展资料:
四十岁后,孟浩然有过一次进京赶考的经历,也恰恰是那次,使得他认识了张九龄、王维等赫赫有名的诗人,而他的《句》使得他在当时的文艺界引起不小的“地震”。京城期间,曾有人荐举他做官,但他对于考试充满了自信,没有把别人的引荐当回事。
考试结果出来后,他却榜上无名,这让一向心态平和的孟浩然还是不平静了一阵子,写了一首充满怨意的《岁暮归南山》,也就是这首诗,使得他又一次失掉了进身仕途的机会。据说进士结果出来后,王维带着他去见唐明皇,李隆基要看孟浩然的诗,孟浩然便把发牢骚的诗呈给了皇帝,皇帝看后很生气,明明是你自己一直躲着不出来求取功名,怎么怪起了皇帝了呢。皇帝自然不高兴。
怀着一腔热情进京,不曾想京城成了他的伤心失意之地。所不同的是,他这次没有直接回襄阳老家,而是去了有诸多名胜的吴越之地,让江南的山山水水涤平心中的不快,而富有灵性的山水也造就了孟浩然太多的不朽的名篇。《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此诗写于往江南的途中。此后,他继续过着他的简单的隐逸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浩然
四、孟浩然怎么读
◎ 孟浩然 Mèng Hàorán
[Meng Haoran] (689—740) 唐代襄阳(现在湖北省襄阳县)人。他与王维很要好,并称王、孟,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过故人庄》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所作。他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请到家里作客,因而写了该诗。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过( guò,旧读阴平。),过访、访问
五、孟浩然怎么拼音
孟浩然 [ mèng hào rán ]
中意stp保温工程的回答,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