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莎士比亚英雄双行体?

英雄双韵体是一种英国古典诗体,由十音节双韵诗体演化而来,每行五个音步,每个音步有两个音节,第一个是轻音,第二个是重音句式均衡、整齐、准确、简洁、考究。

英雄双韵体由第一位桂冠诗人约翰 德莱顿首创并命名,并领导了英国17-18世纪的诗风。有很多相关资料认为,最早广泛使用英雄双韵体的作家是乔叟,因此英雄双韵体是乔叟创造的,这一回答并不全面,且有失偏颇。英雄双韵体不是简单的韵律概念,还是个风格与格式概念。

乔叟确实写过双行体,却从来没有写过英雄双行体的诗。当时流行十音步双行体decasyllbic couplet,在乔叟的诗中,经常能看到这种双句押尾韵的形式,但这还不是英雄双行体,只是十音步双行体的句子而已。

英雄双韵体的发展和形成经历了很长时间,到德莱顿时基本定型,文学评论界对英雄双韵体的界定是有严格定义的。一般来说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五音步抑扬格

2、押尾韵对偶句

3、韵尾为AA BB CC DD......不重复。

4、风格简洁。当一首诗中仅有几个满足以上条件的对偶句,其余大部分诗句都无法满足上述条件时,这首诗就不能称之为英雄双韵体。正如李白写的长诗中碰巧有两句七言诗,你不能说整首长诗就是七言绝句,也从没有人会把《将进酒》之类的长诗称作绝句。

简单来说,德莱顿之前的诗句,不应该称之为英雄双行体,因为他是第一个创作这种体裁诗作的作家。德莱顿之前的诗句,包括乔叟所创作的诗句在内,应称之双行体,与英雄双行体形式和风格相近的诗句,应称为十音步双行体。

事实上,双行体是英国诗歌的主要表现形式,各种韵律格式都有,乔叟时代属于百花齐放时代,乔叟不仅写过十音步双行体,还写过其他音步的双行体,但乔叟并没有将十音步双行体当做一种体裁来写,而是作为诗中的元素穿插其间。不管是乔叟,还是莎士比亚,都没有听说过英雄双行体这个名词,也意识不到这会是未来一种统治诗坛的文学体裁的萌芽。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1908年2月)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莎士比亚英雄双行体,什么是莎士比亚英雄双行体?

英雄双韵体是一种英国古典诗体,由十音节双韵诗体演化而来,每行五个音步,每个音步有两个音节,第一个是轻音,第二个是重音。句式均衡、整齐、准确、简洁、考究。

英雄双韵体由第一位桂冠诗人约翰 德莱顿首创并命名,并领导了英国17—18世纪的诗风。

有很多相关资料认为,最早广泛使用英雄双韵体的作家是乔叟,因此英雄双韵体是乔叟创造的,这一回答并不全面,且有失偏颇。英雄双韵体不是简单的韵律概念,还是个风格与格式概念。

扩展资料

历史疑问

文艺复兴之前,是英诗的格律时代,英国人写诗极为讲究,严格按照几种格式来写,其中以自乔叟开端的双行体居多,这也正是为何有些评论者认为英诗中95%以上为英雄双行体(实为谬误,双行体是母体,英雄双行体是双行体的派生物而已)。

这种观点在英国文学界以外的研究圈子曾流行一时,甚至还被写进一些工具书,但正统的英国文学研究界从未承认过这一点。

文艺复兴开始之后,英诗的格式等方面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其中一个最主要特征就是无韵诗的出现。诗可无韵,是英语诗歌中一个很大的变革。

五音步抑扬格不押尾韵,一下子把诗人的写作词汇库丰富扩大了好多倍,很多过去在诗歌里不能用的词有了用武之地,英国语言词汇量扩充了数千个,诗歌的变化更为繁复,无韵诗事实上起到了一个为诗歌卸下枷锁的作用。

从这一点上看,以无韵诗为主要戏剧写作手法的莎士比亚,写出的大部分作品,最起码在文学表现手法和写作思想上是与英雄双行体格格不入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雄双韵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