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指的是哪两个人

卧龙凤雏指的是:三国中“庞统和诸葛亮”。

人物介绍:

三国诸葛亮(181年-23四年10月8日),字诸葛孔明,号卧龙山(也作伏龙),汉族人,徐州市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阶段蜀国宰相,优秀的思想家、战略家、散文家、书法名家、科学家。健在时封号为武乡侯,去世后追谥忠武侯,晋代政党因其国防才可以特封号他为武兴王。其短文代表作品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市武汉(治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三国时刘皇叔麾下的关键军师,与三国诸葛亮同官拜谋士中郎将。与刘皇叔一同进川,于刘皇叔与刘璋破裂之时,奉上从上到下三条计谋,刘皇叔用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军攻城略地,悲剧中流矢而亡,时岁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之后庞统所葬之处遂名叫落凤坡。

相关说明

卧龙凤雏,网络流行词,该词本是《三国演义》中指代人才诸葛亮和庞统的。

但由于现在的“人才”有时并不是指真正的“人才”,所以“卧龙凤雏”也有了调侃的意思,有时是调侃对方太过秀逗、沙雕,有时是说反话,明褒实贬调侃对方实力太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卧龙凤雏

卧龙凤雏指的是谁 一起来了解一下

1、三国中“卧龙凤雏”是指两个人。其中“卧龙”是指诸葛亮;“凤雏”是指庞统。

2、人物介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3、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刘备手下的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时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卧龙凤雏指的是谁

卧龙是指三国时期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凤雏指蜀汉主公刘备的军师庞统。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中,徐庶说道“凤雏乃襄阳庞统也。伏龙正是诸葛孔明”,所描述的正是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

《三国演义》中对卧龙、凤雏的介绍:

正望间,忽见徐庶拍马而回。玄德曰:“元直复回,莫非无去意乎?”遂欣然拍马向前迎问曰:“先生此回,必有主意。”庶勒马谓玄德曰:“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烦元直为备请来相见。”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愿闻此人姓名。”庶曰:“此人乃琅琊阳都人,覆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乃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名珪,字子贡,为泰山郡丞,早卒;亮从其叔玄。玄与荆州刘景升有旧,因往依之,遂家于襄阳。后玄卒,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尝好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为‘卧龙先生’。此人乃绝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驾见之。若此人肯相辅佐,何愁天下不定乎!”玄德曰:“昔水镜先生曾为备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今所云莫非即‘伏龙、凤雏’乎?”庶曰:“凤雏乃襄阳庞统也。伏龙正是诸葛孔明。”玄德踊跃曰:“今日方知伏龙、凤雏之语。何期大贤只在目前!非先生言,备有眼如盲也!”后人有赞徐庶走马荐诸葛诗曰:“痛恨高贤不再逢,临岐泣别两情浓。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徐庶荐了孔明,再别玄德,策马而去。玄德闻徐庶之语,方悟司马德操之言,似醉方醒,如梦初觉。引众将回至新野,便具厚币,同关、张前去南阳请孔明。

卧龙凤雏分别指谁 与他们有关的情节是

卧龙是指诸葛亮,凤雏是指庞统。

是三国演义一书中的两位有名的谋士。

诸葛亮,字孔明,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我们熟悉的典故都是写他的.

庞统,字士元,满腹才华,可惜因长相不佳,一直不被重用,后来投靠刘备,帮助刘备夺取汉中,不幸中箭死于落凤坡,可谓英年早逝。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一章里司马徽提到凤雏卧龙。

第四十七回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第六十三回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中的卧龙和凤雏,分别都是指谁?

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两个人都是当时一等一的人才,水镜先生司马徽曾经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那么诸葛亮与庞统两人的能力,谁强谁弱呢?

诸葛亮其实和庞统还是亲戚关系,庞统是诸葛亮二姐夫庞山民的堂弟,从历史上来看,庞统成名比诸葛亮早得多,在早期庞统的名声也比诸葛亮大得多。

庞统成名是因为司马徽的一句话,司马徽是东汉末年的名士,精通经学、兵法,不愿意出来做官,隐居在襄阳,虽然名为隐居,其实还是经常有人来拜访司马徽的,正所谓志同道合,因此司马徽认识襄阳地区的很多名士,比如庞德公,还有个叫宋忠的,207年刘琮投降曹操就是派出宋忠来通知刘备,另外刘备政权的向朗是司马徽的徒弟。

凤雏庞统

当年庞统从襄阳驱车两千多里来到颖川拜访司马徽,司马徽正在采桑叶,两人就开始交谈,从早上一直谈到晚上,人就是如此,一经过交谈 ,就知道你有几斤几两了,经过几次交谈后,司马徽认定庞统是个人才,毕竟能跟名士整日整夜地交谈,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才能,是做不到的,于是司马徽当场拍板说:庞统是南州名士之首。意思就是说庞统是整个南方荆州的名士之首,这个评价不低了吧,于是庞统立即出名了。

东汉末年时期,流行点评人物,相当于如今在电视点评某位名人,一经大师级别的人物正面点评后,这个人基本上就是出名,毕竟当时又没有媒体,就是靠人传人,点评就相当于舆论,所以庞统出名了,之后成为本郡的功曹,当年萧何也是这个职务,赤壁之战时期庞统成为周瑜的功曹,帮助周瑜制定了许多战略,比如周瑜二分天下、软禁刘备夺取益州的计谋很可能出自庞统的谋划。

卧龙诸葛亮

但是很可惜,周瑜英年早逝,没能看出庞统在周瑜身边起到多大的作用,周瑜去世后,庞统作为故吏,还亲自护送周瑜灵柩回到东吴,庞统还与东吴名士陆绩、顾劭、全琮有过一番点评,最庞统最终没有留在东吴,估计应该是孙权没有邀请庞统留下来做官吧,要不然很有可能改变后来的三国格局。

庞统

即使到了这个时候,虽然庞统与诸葛亮的官职一样大,但是实际上庞统的名声比诸葛亮大,因为诸葛亮这个时候还不出名,成为刘备的手下以来,只有过一次出使东吴的经历,虽然诸葛亮在襄阳当地有一些名声,并且通过政治联姻与部分襄阳士族豪强成为亲戚,另外诸葛亮与刘表都是亲戚,但诸葛亮的知名度仅限于襄阳地区。

庞统战死

庞统投靠刘备后,虽然与诸葛亮任同样的官职军师中郎将,但史书中明确记载了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程度大于庞统,因为诸葛亮先来的,再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处理内政和后勤的才能,庞统是远远不能比的,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就被刘备任命为负责荆南四州的粮食和赋税的官员,同时诸葛亮还负责帮刘备建立基层政权结构,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在荆州建立的人际关系网,不仅为刘备网罗了大量的人才,而且为刘备从无到有,建立了荆州政权地的基层组织机构。

反观庞统,一个县令也做不好,还被免职,不要说什么庞统不是百里之才,做县令太屈才,如果边一个县令都做不好,何以做大事?当然庞统如果当谋士是可以的,只需要为主公出谋划策,不需要负责具体事务,这样的话庞统就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事实上刘备也是这样安排庞统的,从刘备入川后,庞统与诸葛亮的差异就出来了。

刘备

诸葛亮一直从事后勤和内政工作,而庞统便成为刘备的谋士,为刘备出谋划策,尤其是庞统参与了刘备的入川之战的所有谋划,为刘备提供了众多确实可行的建议,比如刚入川建议刘备拿下刘璋,刘备不肯,再比如为刘备谋划了夺取益州的上中下三策,刘备选了中策,最终夺取益州。

庞统的长处就在于谋略,而且是战术谋略,从他一生的经历也能看出,便是庞统身为谋士,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身为刘备的高级谋士,居然在前线战死了,刘备在攻打雒城(今四川省广汉市)时,庞统中箭身亡,纵观整个三国,如此级别的谋士战死,除了 庞统也没有别人了,身为谋士,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还丧了命,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要不然就是庞统急功近利,要不然就是宠统精心大意,事实更倾向于前者。

反观诸葛亮,从荆州进入益州时也有参与平定益州的战争,但没有任何问题地完成任务,这一点上,诸葛亮也远胜于庞统,并且诸葛亮作为刘备的萧何,参与制定了蜀汉政权所有的组织架构建设和法律法规制定,当然如果庞统不死的话,也有希望参与,但有决策权的,只有诸葛亮,比如法正,就是刘备最喜欢的谋士,也参与了《蜀科》的制定,但是法正想更改的内容,诸葛亮不同意,法正也办不到,因此决策权在诸葛亮手上。

刘备与诸葛亮

如果一定要比较诸葛亮与庞统,可以打个比喻,可以把诸葛亮比喻为荀彧,把庞统比喻为郭嘉,你说荀彧能力强,还是郭嘉能力强?

总体来说,诸葛亮是个全才,是丞相之才,政治、军事、文学都是其强项,不仅有理论,而且个人能力也超强,又能带兵打仗,而庞统就是个偏科生,特长就在于军事谋略,连一个县也管不好,更别说带兵打仗,估计庞统战死就是因为他带兵打仗,当然只是估计。所以总体来说,诸葛亮全面强于庞统计,仅仅在军事谋略方面与庞统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