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首都分别是哪里?谢了!
夏朝阳城,商朝亳,西周镐京,东周洛邑,秦朝咸阳,西汉长安,新朝长安,东汉洛阳,西晋洛阳,东晋健康,隋朝洛阳,唐朝长安,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朝北京,眀朝前南京后北京,清朝北京
二、中国各朝代的首都
夏:前2070~前1600,建立者禹,都城:阳城(河南偃师一带)
商:前1600~前1046,建立者汤,都城:亳(今河南商丘),后多次迁都,盘庚最后迁都到殷(今安阳西北)
西周:前1046~前771,建立者:周武王,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
东周:前771~前256,建立者:周平王,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
秦:前221~前207,建立者:秦始皇嬴政,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
西汉:前206~25,建立者:汉高祖刘邦,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东汉:25~220,建立者:汉光武帝刘秀,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
魏:220~265,建立者:魏文帝曹丕,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
蜀:221~263,建立者:昭烈帝刘备,都城:成都(今四川成都)
吴:229~280,建立者:吴大帝孙权,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
西晋:265~316,建立者:晋武帝司马炎,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
东晋:317~420,建立者:晋元帝司马睿,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北魏:386~535,建立者:北魏孝武帝拓跋珪,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
东魏:534~550,建立:孝静帝元善见,都城:邺城(位于今河北省)
西魏:535~556,建立者:元宝炬,都城:长安(今西安)
北齐:550~577,建立者:高洋,都城:邺城(今属河北省)
北周:557~581,建立者:宇文觉,都城:长安
宋:420~479,建立者:刘裕,都城:建康(今南京)
齐:479~502,建立者:萧道成,都城:建康
梁:502~557,建立者:梁武帝萧衍,都城:建康
陈:557~589,建立者:陈霸先,都城:建康
隋:581~618,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今西安),后隋炀帝以洛阳为东都,实行两京制
唐:618~907,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
辽:907~1125,建立者:耶律阿保机,都城: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北宋:960~1127,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
南宋:1127~1279,建立:宋高宗赵构,都城:余杭(今浙江杭州)
西夏:1038~1227,建立者:李元昊,都城:兴庆(今宁夏银川)
金:1115~1234,建立者:完颜阿骨打,都城:会宁(今黑龙江哈尔滨),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再迁到汴梁
大元:1271~1368,建立者:忽必烈,都城:大都(今北京)
大明:1368~1644,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都城:建康(今南京),明成祖迁都北平(今北京)
大清:1616~1912,建立者:努尔哈赤,都城:北京
扩展资料:
古代首都圈的政区设置特点
一是实行行政区划层面的特殊制度。
包括两个方面,即首都圈的行政区划通名与其他地方不同,职官制度也不一样。古人认为:“王畿千里之地,天子所自治。”多个朝代在政区通名层面对首都圈进行特别命名。
秦朝在全国施行郡县制,两汉为郡国制。秦朝将首都咸阳附近的地区称之为内史,西汉改置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官制也不一样。唐代全国实行的是州县制或郡县制。唐玄宗登基后,改雍州为京兆府,洛州为河南府。
据《唐六典》记载,京兆、河南、太原三府置有府牧(从二品)、尹(从三品)、少尹(从四品下),品级分别与在外的大都督府都督、长史、司马相同,在外各州设刺史(按州的等级,分别为从三品、正四品上、正四品下)、别驾、长史、司马等官缺。
京畿各府的官员品级明显要比各州高。唐玄宗将首都圈政区命名为府,这一制度为以后多个朝代所继承。
二是首都圈的政区通名与其他地区相同,但是实行特殊的职官制度。
有的朝代,将全国的高层政区或统县政区统一为同一个通名,首都圈的政区表面上没有什么特殊,但是它的职官制度有些特别。
东汉时,以河南郡为都城,行政长官为河南尹,其他各郡的长官为太守。京都西、北、东三面的弘农、河东、河内三郡,也是置尹。
这是尊崇京都和京都附近各郡的举措。东汉后期,逐渐形成州郡县三级制,此后曹魏和西晋均以司州为首都圈,司州与其他各州一样实行州制。但是,西晋司州的行政长官为司隶校尉,其他各州为刺史。
从宋朝开始,以府相称的政区逐渐增多,京府与其他府的差异,只能通过职官制度进行区别。北宋以开封府为首都,设有府牧一人,从三品;尹一人,从三品;少尹二人,从四品下。但这些都是荣誉性职位,并不常置。实际上的开封府行政长官为权知开封府事。普通的府仅置知府、通判等官缺。
明代首都顺天府设府尹(正三品)、府丞(正四品)、治中(正五品)、通判(正六品)、推官(从六品)等,普通府设知府(正四品)、同知(正五品)、通判(正六品)、推官(正七品)。
清代仍以北京为首都,顺天府、普通府的官缺设置基本同明代,仅仅裁掉了推官。清代又特别重视京师的管理,从乾隆年间开始,钦派部院大臣兼管府尹事务,称为“兼尹”,也就是顺天府实际上有两员行政长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历代首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古代“首都圈”是如何设置与管理的?
三、中国古代各朝代的都城名称是哪儿
夏朝都城先后有:阳城(今河南登封东)、斟鄩(今登封西北)、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等。
商朝建都于亳(今山东曹县南),曾多次迁都。
西周建都于镐(今陕西长安沣河以东),东周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
秦建都于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西汉(前汉)建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后汉})建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
三国魏建都于洛阳,三国蜀汉建都于成都,三国吴建都于建业(今江苏南京)
西晋建都于洛阳,东晋建都于建康(今南京)
北宋建都于开封,南宋建都于临安(今浙江杭州)
元建都于大都(今北京)
明初建都于南京,成祖起迁都北京
清建都于北京
民国都城是南京
扩展资料:
中国的朝代都用“朝”为划分标准,区分某政权的执政时间,所以往往会有“朝代”存续时间与“王朝”的国祚重迭的情形。 如秦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 这些“朝”的国祚都与朝代的时间相重迭, 某”朝”的兴亡也是这”朝代”的兴亡。
虽然中国很多朝代与王朝的国祚相重迭,但并不代表朝代等于“朝”的概念, “朝”在现代的角度看则类似一个治理国家的统治政府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与现代主权国家的观念不同。
在家天下的观念下,中国的君王家族通过轮替成为此天下的支配者,“ 改朝换代”就是更换王朝统治政权的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代
四、各朝代首都 中国各朝代首都
1、夏:前2070~前1600,建立者禹,都城:阳城(河南偃师一带)。
2、商:前1600~前1046,建立者汤,都城:亳(今河南商丘),后多次迁都,盘庚最后迁都到殷(今安阳西北)。
3、西周:前1046~前771,建立者:周武王,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
4、东周:前771~前256,建立者:周平王,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
5、秦:前221~前207,建立者:秦始皇嬴政,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
6、西汉:前206~25,建立者:汉高祖刘邦,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7、东汉:25~220,建立者:汉光武帝刘秀,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
8、魏:220~265,建立者:魏文帝曹丕,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
9、蜀:221~263,建立者:昭烈帝刘备,都城:成都(今四川成都)。
10、吴:229~280,建立者:吴大帝孙权,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
11、西晋:265~316,建立者:晋武帝司马炎,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
12、东晋:317~420,建立者:晋元帝司马睿,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13、北魏:386~535,建立者:北魏孝武帝拓跋珪,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
14、东魏:534~550,建立:孝静帝元善见,都城:邺城(位于今河北省)。
15、西魏:535~556,建立者:元宝炬,都城:长安(今西安)。
16、北齐:550~577,建立者:高洋,都城:邺城(今属河北省)。
17、北周:557~581,建立者:宇文觉,都城:长安。
18、宋:420~479,建立者:刘裕,都城:建康(今南京)。
19、齐:479~502,建立者:萧道成,都城:建康。
20、梁:502~557,建立者:梁武帝萧衍,都城:建康。
21、陈:557~589,建立者:陈霸先,都城:建康。
22、隋:581~618,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今西安),后隋炀帝以洛阳为东都,实行两京制。
23、唐:618~907,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
24、辽:907~1125,建立者:耶律阿保机,都城: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25、北宋:960~1127,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
26、南宋:1127~1279,建立:宋高宗赵构,都城:余杭(今浙江杭州)。
27、西夏:1038~1227,建立者:李元昊,都城:兴庆(今宁夏银川)。
28、金:1115~1234,建立者:完颜阿骨打,都城:会宁(今黑龙江哈尔滨),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再迁到汴梁。
29、大元:1271~1368,建立者:忽必烈,都城:大都(今北京)。
30、大明:1368~1644,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都城:建康(今南京),明成祖迁都北平(今北京)。
31、大清:1616~1912,建立者:努尔哈赤,都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