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为什么叫香港?

香港,顾名思意,是芳香的海港关于这一美丽名称的由来,历来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在清朝嘉庆年间,有林某和他的妻子香姑为首的一伙海盗,横行于珠江口外伶仃洋一带,后来被清军将领李长庚击败,林某逃往台湾,香姑率余盗占据了今天的香港岛,后人因香姑之名而称这个岛为香港。

第二种说法认为,香港之名是因为岛上红香炉山转称而来。在今天香港铜锣湾天后庙前,旧时有一座红香炉。据古老传说,这座红香炉是从远地漂泊而来,停在庙前沙滩上。村民见后将它抬至庙前,并称庙后山峰为红香炉山,庙前海港为红香炉港。红香炉港一名逐渐演变为香港,并成了全岛的名字。

第三种说法称,香港之名是因为岛上有鳌洋甘瀑而得名。据说,今日香港瀑布公园处,原有一条瀑布冲注而成的小溪,老百姓称之为龙水。其水清冽甘香,过往船只上的人,常常来此取水食用,并把这条小溪称为香江,把小溪入海处称为香港。天长日久,人们就把这个岛叫作香港。

但一般认为最可靠的说法,则是因为这里过去曾是运香、贩香的港口,故而得名香港。在明朝时,香港及广东东莞、宝安、深圳一带盛产莞香,此香因气味奇特,颇受人们的喜爱,故而远销江浙,饮誉全国。由于当时贩香商人们一般都是在港岛北岸石排湾港将莞香装船运往广州或江浙等省,所以人们将这个港口称为香港,意为贩香运香之港,将港口旁边的村庄,称为香港村。1841年英国侵略军在港岛南部赤柱登陆后,由一名叫陈群的当地居民带路向北走,经过香港村时,英军询问该处地名,陈群用当地土话答称“香港”,英军即以陈群的地方口音Hong

Kong记之,并用以称呼全岛。在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中,香港作为全岛的名称被正式确定下来。1856年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和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之后,香港又进而成为整个地区的称谓。

为什么香港要叫香港?

在宋代之前,内地人口大量南迁,在此建起了小村寨,并把这里当作广东南部转运香料的集散港,因此取名为“香港”,意为“芳香的海港”,小村寨则叫做“香港村”。

香港简介:

香港(粤拼:hoeng1 gong2;英文:Hong Kong;普通话拼音:xiāng gǎng;缩写:HK),简称“港”,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HKSAR)。

地处中国华南地区,珠江口以东,南海沿岸,北接广东省深圳市,西接珠江,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珠海市以及中山市隔着珠江口相望。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全境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管辖陆地总面积1106.34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末,总人口约740.98万人,人口密度居全世界第三。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香港曾为英国殖民地。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央拥有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并可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华人智慧与西方社会制度优势合二为一,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

香港的别称是什么?

香港的别称是香江。

香港特别行政区(通称香港,雅称香江;英语:Hong Kong)。香港是一个天然的港湾,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香江入海逐渐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称为“香港”。

历史:

香港开埠之前,明朝末年已经有香港此名称,当时香港特指铁坑对面的小岛,即现今黄竹坑对面的鸭脷洲。香港地名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个故事是英军最初登陆香港岛赤柱时,渔民陈群带领英军到港岛北群带路一带时告知英军“香港”此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香港

香港的名字是怎么来 的?

“香港”这个名称的来源历来众说纷纭。其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有以下几种传说:

1、由“红香炉山”一名演变而来,据说清初在铜锣湾海旁有红香炉从海上飘来,于是村民便在沙滩上建庙,庙后的小山便被命名为“红香炉山”,由此演变成“红香炉港”,后简称为“香港”。

2、芬芳的港口。香港早期常有外国商船停泊,水手们上岸浏览时见遍地是芬芳的野花,他们非常高兴,就把这个地方称为芬芳的港口,于是被译作“香港”。

3、鳌洋甘瀑。据说在香港附近有一山溪,是行船者喜欢汲取的溪水,被称作“香江”,其人口的港口被称作“香港”,而全岛也被叫做“香港岛”。

4、与“香木”有关。香港在明代至清初盛产香木,名叫“莞香”。种香及制香盛极一时,不少居民赖此为生。莞香先运至九龙的“香涉替头”,然后运到石排湾(香港东北),再乘船运至广州甚至江浙一带,所以运香木的海湾就被称作“香港”。

扩展资料:

香港的历史:

1、先秦。

在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境地就已经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先秦时期,岭南(包括香港)为百越之地,《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正史记载中,岭南尽皆“南蛮之地”,至秦军南下始融入文明;但考古学界近年来研究发现,这一观点是“历史的误会”,出土的大量文物表明,岭南地区在秦朝之前已经存在过灿烂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高度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秦汉。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把香港一带纳入其领土,属番禺县管辖。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明确成为那时的中原王朝领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从此时起直至清朝,随着中原文明向南播迁,香港地区得以逐渐发展起来。

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

3、两晋。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东晋成帝咸和六年将南海郡东部划出,另设了一个东莞郡,下辖宝安、兴宁、海丰等六个县。宝安县的辖地,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区和深圳市、东莞市,县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