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的周进人物分析

周进是腐儒的典型代表,是一个漫画式的人物。

人物分析:《儒林外史》中周进应考至六十岁,仍是童生,以教书糊口。小说中其遭受新进的秀才与举人两度奚落,使他强烈感受到科举功名成否的天壤之别。后来,他村塾先生的饭碗也因不懂承谢而被夺取,只好去省城为做生意的舅子记账。这时,事情却发生喜剧性的突变,周进竟然中了举人、进士!刹那间,周进成为了人上之人,过去当塾师的薛家集也供起了他的长生禄位。

书中描绘的周进的人生境遇,其先前的黜落与后来的高中,毫无丝毫的必然联系,纯粹是考官喜恶的偶然;是荐场的功用!而考取功名前后际遇的巨大反差,尤其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荒诞、悖谬。通过描写周进的人生悲喜剧,写出了科举时代的社会环境和统治者怎样引诱和逼迫读书人落入其圈套,丧失是非观念,陷入麻木不仁的状态而不自知。

《儒林外史》周进人物形象分析是什么?

《儒林外史》周进人物形象分析如下:

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周进前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暮年飞黄腾达后,同情提携同样出身下层的范进,表明周进秉性忠厚,迂而不恶。写出了他性格的复杂面。

作者通过周进发迹前后士人群体对他的态度变化,批判了整个士人阶层和市民社会。在写主角的同时,也描绘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态。

作品解读: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作品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同时,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

周进,《儒林外史》中的重要人物,作品将其设定为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但又懂得感恩的人。周进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他后来晚年得志。

作者通过周进发迹前后士人群体对他的态度变化,批判了整个士人阶层和市民社会。在写主角的同时,也描绘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