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二病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中二病?

中二病,这是源于日本的一个词汇,用来形容青春期少年过于自以为是的言行的俗语,因为初中二年级的青少年大多数会有这种特征,所以叫中二病。

随着这个词在网络上的广泛运用,“中二病”现在不只局限于用来形容青少年,也指那些自我意识过盛、狂妄,又觉得不被理解、自觉不幸的人。

私以为,这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一种病,因为来得猝不及防,发作时让人束手无策,而且“无药可救”。

“愚蠢的人类,你们都不懂我”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中二病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患上中二病的人通常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叛逆,认为自己跟别人很不一样。他们会用一些新奇的行动去吸引周围人的注意,并且自以为很帅很酷,但真相是,周围的人通常对他们感到无法理解。

刚上初中那会儿,我突然开始思考关于世界的问题。例如,也许这个世界是以我为主人公在运转的,我看到什么东西,那个东西才存在于世,而我没看到的时候,他们是不存在的。几年后在高中的政治课上,我才知道这就是哲学家们所说的唯心主义。而更多年后,我发现了另一个真相,原来自己不是哲学家,只是“中二”。

仔细想来,当年上初中的那个我,不只是自我中心,更有些许反常。

我从小就是典型的超级乖、年年三好学生、不用家长操心的那种“别人家孩子”,然而就是这样的我,在初中时和我妈爆发的战争次数,至今仍占据我成长轨迹抛物线的最顶端位置。

如今试着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那个“叛逆”的自己——当时正开始有点“小大人”模样,主见越来越强,对家长的反对意见轻易就感到烦躁,认为自己不被理解,一句稍微刺激点的话就能踩到我的雷区让我爆发,争吵之后还坚决不认错,委屈到世界要崩塌的样子。

明确的自我主张,不容得任何质疑,是那时中二的我“叛逆”的心理状态。至今我仍深深记得,我和我妈妈争吵之后,她那被我气得近乎绝望的表情,就像在说“我乖巧的女儿怎么会变成这么奇怪、执拗又敏感”,而我只是一味地觉得委屈,因为最亲近的家人不懂我,因为全世界都不懂我。

“无法预防”的病因

一个人的成长,在不同阶段之间都存在着过渡期,这通常也是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时期。“中二阶段”就是在幼稚期与成熟期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青少年的“中二病”就是这个特殊阶段的产物。

初中二年级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萌动的成长期,他们对大千世界有着许多好奇和感兴趣的事物,迫不及待成为大人,同时又对于儿童时期的各种事物开始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认为那些是幼稚的、不再适合自己的。

有趣的是,这些“小大人”对于那些“真正的大人”也不是全然认同的,因为他们有太强烈的自我主张,他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去构建自我认同的世界。他们的世界观,是上一代的教育和新一代的成长环境融合之后的产物,由于缺乏实践的检验,就像摇摇欲坠的堡垒,随时都可能崩塌。他们就用着这些暧昧的判断基准和病态的自我意识,去决定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成年人看来自然是非常扭曲而滑稽的。

“人不中二枉少年”

大多数人这一生都是有‘中二病’的, 也许“中二”的那个你曾经幻想拯救世界,曾经做出各种多年之后不堪回首的蠢事,曾经目空一切,曾经有着与如今截然不同的三观……但我相信,那份张扬与骄傲,是少年的你独特的气质呀~中二的你自以为是大人模样,用幼稚的有些好笑的行为去填充你的青春,这本身就是人生的趣味嘛!

毕竟,人不中二枉少年。

二、中二病的英文翻译怎么说才好?

中二病的英文翻译是Secondary disease。

中二病,网络流行词,该词源于日本,“中二”即初中二年级的意思。顾名思义,“中二病”指的是青春期少年特有的自以为是的思想、行动和价值观。

随着这个词在网络上的广泛运用,“中二病”现在主要指那些自我意识过盛、狂妄,又觉得不被理解、自觉不幸的人,尤其是那些“成形的价值观与尚未脱离的幼稚想法互相混杂”的成年人。

扩展资料:

“中二病”并不是个严格的定义词,通过不同途径接触它的人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并且褒贬皆有,争论不休。这类意识都暗暗地强化自己希望的状态(如成熟、理智、与众不同)、并且暗暗排斥不希望的状态(如平凡、内疚、无力感)。

比如:“我与别人是不同的”、“错的不是我,是世界”、“这才是成熟”、这三条有个毛线的关系,写的人脑子有病吗呵呵哒,认真点啊”、“如果有反例,就参看上面三条”等。

“中二病”的患者有部分自觉着抱着怀才不遇的想法,为了吸取注意力,而做出一些特殊行为。不过很遗憾,尽管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这些行为也大多并不讨喜。对他人来说,这种行为常常就是徒增麻烦。

这也是“中二病”患者渐渐被大家当作白痴的主要原因。不过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也使得中二病具有了其自身特殊的萌点。其出于日本,故在与日系广泛接触的ACG界里尤为流行。

严格说来“引用不属于主流的外语的格言”并非中二病的典型表现,但由于其心理动因与中二病相同(吸引注意力)而常常与中二病伴生。

注意要与一般意义上的学习外语区分,也要与一般意义上的引用格言区分,中二病往往并不精通甚至不懂自己所引用的这句格言以外的该种外语,且往往只引用数目极少且有辨识度的格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二病

三、什么是中二病啊?很想知道啊,我要详细的解释

指一种自我认知心态。“中二”是日语对“初中二年级”的称呼,中二病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初二年级青少[1]年的某些病态自我意识。其实它不限于初二年级,也未必算正规意义上的病,这只是一种谑称。

因为“中二病”并不是个严格的定义词,通过不同途径接触它的人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并且褒贬皆有,争论不休。这类意识都暗暗地强化自己希望的状态(如成熟、理智、与众不同)、并且暗暗排斥不希望的状态(如平凡、内疚、无力感)。比如:

——“我与别人是不同的。”

——“错的不是我,是世界。”

——“这才是成熟。”

——“如果有反例,就参看上面三条。”

基本上这是很多人都经历过(或正经历)的一种情况。甚至发展出“人不中二枉少年”的夸张说法。

说明

也有机械化的说明:孩子与成人的过渡期、思春期特有的一种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价值观的总称,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热衷性的精神状态,被比喻成有类似于“发烧”的“病状”。因为“发病期”在日本的教育体制下大约是在初中二年级前后,所以被称为“中二病”。有这种症状的人被称为“中二病患者”。也可以说是抱怨现实却无所作为的人。

由于它出于日本,因此在与日系广泛接触的ACG界里尤为流行。不少把中二理解成“傲娇”的人以为它是某某角色的一种萌属性。实际上,中二与傲娇还是有不同的。

注意

虽然ACG中有所体现,不过中二还是源于现实,并不完全是动漫中的东西。

但是,从种种情况看,这一种所谓的‘疾病’,也许人们多多少少都有,或者曾经有过。只要心态端正,便不会表现为病态。只有发展到过分了,才真成令旁人恶心的病了。

编辑本段二、出典英文名

『Wikipedia』

概述

中二病,又称初二病,是艺人伊集院光在广播节目「伊集院光 深夜の马鹿力」中提出的,特别是用来将日本少年的典型语言、行动比喻为病的俗语。当时这个名称不过是伊集院光与听众交流时的特有简称,但由于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共性存在,该名称也就成为了网络上广泛的热门用语。

编辑本段三、症状概述

这里的“症状”大体上说是年轻人在青春萌动期的成长过程中面对的情况,对要成为大人、对大人的比较喜欢的“潇洒的东西”感兴趣;而对孩子比较喜欢的东西、年幼时喜欢过的幼稚东西体现出一种无意识的全盘否定的倾向。虽然也有有意识而为的,但这种场合下,对反面的“不行的大人”、“讨厌的大人”他们也是同时否定的。他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在心中构建自我认同的世界。但往往他们的判断基准本身就很暧昧,从成年人看来非常扭曲,看起来很滑稽,是其特征。

简介

更进一步的,陷入对生死、宇宙、自己、他人和身边的事物的存在的片面苦思之中,对政治、社会的肮脏进行想当然的批判,还有装不良的,或许有过伟大的计划想改变身边的事物,结果什么行动都没有,最终就这样收敛了。这种性质也算是中二病的病状。

对外界的看法不一定转为实际行动,甚至很多人掩藏起来,但内心活动很丰富:幻想以自己为主角的故事、美化的经历、了不起的表现;乐于获得赞同,对反对者感到烦躁、厌恶,归纳为不理解;遇到社交上的挫折时从对方缺点上获得心理平衡,有时会幻想出超越客观实际的情况来比如外界都是黑的。

基本上中二病只是在第二次性征期中的自我过于发达。“和别人不同的自己”,“已经不是孩子的自己”,“不是肮脏大人的自己”,是对于他人过于强调自己,自我意识过剩,很有个性并且乐于表现自己有个性,这也是大部分人都会走过的路。

很多成年人对此反感,原因正是他们也经历过类似的时期:小时候也以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放个屁都与别人不同,长大后才知道自己在社会大众里不过沧海一栗。但这种需要时间才能证实的世界是无法跨年龄沟通的。

四、什么是中二病?

“中二病”指部分人在青春期出现的不恰当认知。

中二病(日语:中二病、厨二病),简称中二,是源自日本的网络流行语,泛指一种自我认知心态,用以形容一些经常自以为是地活在自己世界或做出自我满足的特别言行的人,是青春期特有的价值观的总称。虽然称“病”,但和医学上的“疾病”没有任何关系。中文中接近中二病意象的字词有年少轻狂、少不更事等,但都未能精准地描述中二病。

中二病并不是严格的定义词,不同人在不同途径接触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中二病对于个人比较偏颇,其定义的特征于群体中都会有这个思想,该定义确有双重标准的特征,所以不是学术所承认的名词。

通常是在正常社会中因为与同侪或是人际之间的关系不好(不一定是个人因素,群体性也一样有这倾向,因为群体性的思想不良导致该群体有自我价值观跟他人不同等等),又或许是他抱持价值观与他人不同,所以开始自我幻想,活在与人不同的时空,以实现自我满足。

又或者是年龄增长逐渐成形的价值观与尚未脱离的非现实想法互相混杂,导致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形成,从而活在自己的世界,是有些类似妄想症的病症,不过大多在青春期过后即恢复正常。这种情况常在中学二年级发生,故称为“中二病”,而把有那种情况的人称为“中二病患者”。

扩展资料:

起源与传播——

首次出现在名为『伊集院光のUP'S

深夜の马鹿力』的广播节目中。1999年1月11日放送的该节目中,主持人伊集院光有「我刚得了中二病」这样的发言,从第二周开始增加了名为「得了吗?中二病」的环节,将向听众征集的各种「病例」(以此为题的素材)系统化。

伊集院本人作为标准的举的例子有「『因数分解有个啥用啊?』『大人都是肮脏的』」「寻找真正的亲友吧」等等。

这是放送时仅在节目听众之间使用的名称,在节目内部环节结束后就很快被忘掉了,但是2005年时却在网上被再次广泛使用起来。当时2ch生活全版尽是使用「中二病综合串」等名称,自虐意味渐少,嘲笑意味更浓,从「说出过去的糗事引发大家的怪叫串」中名为“邪气眼”的投稿开始;

成为了思春期的少年们面对对于自己满溢着爱的空想嗜好之类的蔑视,特别是对于创作物类似「持有与身高不符的过于宏大的设定和过于夸张的世界观的作品」,进而变为「非现实的特别的世界观和设定」这样的奚落时固定使用的黑话。

另外,作为网络上的黑话,有时也将「中」字变成「厨」字成为厨二病这样的表达。关于如前所述的节目环节结束之后发生的意义的变迁,伊集院本人表示「因为已经不是我创造它时的意义了,对词汇本身没啥兴趣。」

五、“中二病”是什么意思?

中二病(又称初二症)是伊集院光在广播节目《伊集院光

深夜的马鹿力》中提出,比喻日本青春期的少年过于自以为是等特别言行的俗语。当时这个名称不过是伊集院光与听众交流时的特有简称,但由于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共性存在,该名称也就成为了网络上广泛的热门用语。

指一种自我认知心态。“中二”是日语对“初中二年级”的称呼,中二病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初二年级青少年的某些病态自我意识。其实它不限于初二年级,也未必算正规意义上的病,这只是一种谑称。

因为“中二病”并不是个严格的定义词,通过不同途径接触它的人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并且褒贬皆有,争论不休。这类意识都暗暗地强化自己希望的状态(如成熟、理智、与众不同)、并且暗暗排斥不希望的状态(如平凡、内疚、无力感)。比如:

——“我与别人是不同的。”

——“错的不是我,是世界。”

——“这才是成熟。”

——“如果有反例,就参看上面三条。”

基本上这是很多人都经历过(或正经历)的一种情况。甚至发展出“人不中二枉少年”的夸张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