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畚箕怎么读 畚箕应该怎么读

1、“畚箕”的读音为běn jī

2、畚箕是用木、竹、铁片做成的一种铲状盘,通常有一短把,用以收运从地板上扫除的垃圾,撮垃圾、粮食等,一般也用作农用工具,在农村比较常见。

3、出处。出自叶圣陶《隔膜·苦菜》:“我就佝偻着身子,两手不停地拾起砖瓦,投在粗竹丝编的大畚箕里。”

二、畚箕怎么读?

读作:[ běn jī ]

畚,拼音:běn,声母是b,韵母是ěn,读作第3声。

箕,拼音:ji,声母是j,韵母是i,读作轻声。

释义: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用来畚粮食等。也有用铁皮、塑料制成的,多用来清除垃圾。

扩展资料:

畚箕全是手工编织而成,它既可以以一家为单位独立进行编织,也可以实行分工,联户经营,从而形成了一种规模化的生产方式。男女老幼、父子、夫妻、弟兄、妯娌皆可参与制作,共同切磋技艺,互取短长,无意识中形成了一种传帮带授徒方式。

全村有85%的人能编畚箕,手艺娴熟者每天可以编2张,手艺拙劣者两天可编3张。手艺好的编织的畚箕周正好看,畅销;手艺差的编织的畚箕不顺眼,价格低。这就是本地人常说的凭手艺吃饭,凭力气干活。

在编畚箕行里可称为能工巧匠的约占20%,核桃峪的畚箕手艺不搞封闭自守,而是敞开胸怀,进行开放式的交流,同时也吸收了四川竹编、南方草编的技艺,使畚箕的编织手艺日臻完美,并传到了四邻八乡。

三、畚箕怎么读

畚箕读音[běn jī]。

解释:一种铲状盘,通常有一个短把,用以收运从地板上扫除的垃圾;运土工具,用草绳或竹篾编成。

词性:名词。

结构:畚(上下结构)箕(上下结构)。

引证解释:即簸箕。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用来簸粮食或暂时盛放东西。引《说岳全传》第三回:岳飞即去取了一个畚箕,走出门来。

叶圣陶《隔膜·苦菜》:我就佝偻着身子,两手不停地拾起砖瓦,投在粗竹丝编的大畚箕里。

造句

每个宿舍配有也包括吸尘器,笤帚,畚箕和刷子,拖把和桶。

他的工具非常简单,一把餐刀,一张畚箕,还有一个咖啡罐。

那回,原壤就懒散地叉开两条腿,好像承接垃圾的畚箕似的,蹲坐在门口等孔子。

奋起湖原名畚箕湖,是一处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古老聚落。

于是,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

在那些神圣的沟渠里,人们会给他看被太阳晒黑的研究生们用微型锄头和畚箕处理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