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姓十的人?(百家姓)
十氏(拾氏、什氏)是一个源出少数民族的古老姓氏,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拓跋部拾贲氏部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在史籍《魏书·官氏志》中所记载的拓跋·浚(公元440~465年),即为北魏高宗文成皇帝(公元452~465)在位时,拾贲·文(文是被封的名字),就是北魏文成帝属下的一员著名战将,以擅长突袭著称,因战功卓著,历任散骑常侍、镇西将军、天水公。在南朝宋大明二年(北魏太安四年,公元458年),拾贲文就曾率军突袭南朝刘宋政权的清口地区(故淮安,今江苏楚州),结果被早已有备的清口守将、振威将军傅乾爱率前员外将军周盘龙等击退。
拾贲氏名人在北魏时期多在军旅,随着北魏王朝汉化政策的大规模实施,其姓氏多改为封氏,而后北魏王朝急速衰败灭亡,其族人大多在西魏恭帝元廓即位后,改元氏复姓拓跋氏,改汉姓复为鲜卑原姓,之后该支封氏又改回拾贲氏。随着不可倒退的历史进程,拾贲氏一族最后又绝大多数融合于汉族,再又许多任改回汉姓封氏,亦有族人取部落名称收音之谐音汉字改为汉拾氏者,再后又有人简文为十氏、什氏、是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佛教的梁皇法会十姓什么意思?
你说的十姓应该是法会斋主,就是供养整场法会的居士
《梁皇宝忏》又叫做《慈悲道场忏法》,为笃信佛教的梁武帝请宝志禅师与高僧等十人所集,故俗称《梁皇宝忏》。梁武帝建寺设法会,一生精研佛教教理,固持戒律,所以有“皇帝菩萨”之称。
梁武帝为了超度皇后郗氏而制,故简称为《梁皇宝忏》。梁武帝,姓萧,名衍,字叔达。心中乐善,爱好修行,拜一代高僧志公和尚为国师。在位四十六年,享寿八十六岁。梁武帝的元配夫人郗氏生性嫉妒,对六宫动念出口犹如毒蛇。她还妒忌梁武帝学佛修行,曾扯破佛教经书《妙法莲华经》;她轻欺三宝,曾将葱、蒜、韭等几种污菜以及腥膻之肉外边用面包裹,假意供佛斋僧,破僧净戒,坏佛清规。幸好僧人皆有智慧,自造斋饭,巧妙换掉郗氏的污斋。她见僧人吃斋,以为自己的恶行得逞,便掩口窃笑。
郗氏生活在宫中不懂惜福,更不知因果报应的厉害,天天在造轮回之恶业。于是在她三十岁时突然死亡。因生前心怀嗔毒,死后堕落为蟒蛇。数月之后,武帝忽闻寝殿外有窸窣之声,视之竟然见一条蟒蛇盘踞殿上,武帝大惊失色,便对蛇说:“朕的宫殿庄严,不是你们蛇所生之地,想必定你一定是妖孽。”。此时蟒蛇说人语道:我主不要心惊,蟒乃宫中郗氏遭贬。妾因不信佛法,堕落畜道得此苦报。至今尚无穴藏身,肚中饥饿,遍身鳞甲多诸毒虫,恒抱痛苦,无有休息,只得奔投乞赖我王,悯念昔日夫妻之情,施恩救拔。吾若得脱此苦,衔环当报,不负主恩。梁武帝闻听此言,已是魂飞魄散,良久方才苏醒。于是急忙拜请志公禅师,问:郗氏因何故堕落蟒蛇?
志公禅师说:因她心不信佛,嫉妒六宫,不敬三宝,不修片善。郗氏娘娘把王宫当作了天堂,只享福,不造福;不信因果,不怕报应。武帝问,怎样才能超度郗氏?
志公禅师说:如果超度,需我主发心,大办斋供,请高僧,建道场,称扬佛法。我皇需亲自礼拜,检录藏典,诵经忏悔。武帝依师之言行事。遂请志公禅师等依经律忏罪要义,制忏文三十卷,为郗氏忏悔。众僧建坛行道礼拜方毕,见一容仪端严的天人对梁武帝说:我蒙佛力,得脱蟒身,将生天上,故来礼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