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是哪八国?为何他们要入侵清朝?

八国联军指的是英、美、法、德、俄、日、意、奥这八个国家的联合军队,它们之所以要联合出兵入侵清朝是因为觊觎清朝广阔的领土。

清朝在乾隆帝的统治之下进入到发展的鼎盛时期,但是同时清朝也是在乾隆帝的在位后期由盛转衰。乾隆帝在位后期因为过于宠信和珅,从而导致吏治逐渐败坏。除此之外,乾隆帝在晚年十分好大喜功,从而导致国帑损耗严重。为了保障国库的收入,朝廷继而开始压榨百姓,于是社会矛盾开始逐渐激化。待社会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民间就此爆发起义。农民起义的爆发又进一步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败,清朝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也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不断增大。

有关于清政府的衰败,其中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军事力量的衰退。道光帝在位时期,外来的鸦片给清朝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弊端,于是林则徐受命前往广州进行禁烟。而英国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不愿就此失去偌大的中国市场,于是发动了鸦片战争。军事力量衰退的清朝最终败给了英国,战败之后还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然而这场战争就只是一个开始,清朝之后又相继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败战。

一次又一次战败让西方列强意识到清政府已是强弩之末,不具任何威胁力,这个时期的清朝就像是一块任人宰割的肥肉,所以西方列强都想来分一块。因为垂涎清朝这块“大肥肉”,所以西方列强想要趁清朝内部爆发义和团运动之际趁火打劫。义和团运动旨在“扶清灭洋”,这一运动口号正好给了西方列强提供了出兵借口。二十世纪初的时候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八国联合起来对清政府施压,要求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进行镇压,但是清政府并没能控制住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于是这八个国家便以“保护在清使馆安全”为由派兵至北京,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随之爆发。

这场战争的矛头明面上是对准义和团,但是实际上它是一场为瓜分清朝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在战争期间,八国联军在北京城内肆意抢夺、著名的圆明园便就是在这场战争中被抢掠一空并遭遇焚毁。除此之外,清政府最后还签订了代表沦为本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是指哪八国

八国联军指的就是英国、美国、法过、德国、俄国、日本、意大利,以及奥地利这八个国家,这八个国家在公元1900年,组成联合军队,入侵了正处于清朝的时期的中国,在我国的国内犯下了一些列惨无人道、罪恶滔天的盗贼行径。

八国联军军事行动,以清政府与总共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为终。其中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这样巨额的赔款是紧接着《马关条约》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亿两之后,可谓雪上加霜。

中国这时战争不断,内忧外患,早已国库空虚,国民总产值低落,要付清4.5亿的战争赔款只有分期偿还,并且还向有关各国银行借债还贷用以支付赔款,被称为庚子赔款。为了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扩展资料:

清政府向来都不关心国家和人民,只顾自己享乐,却不关心百姓的死活,清朝的军队大都软弱无能,贪生怕死。在武器上,跨入20世纪的清军早已在此方面实现了近代化,甚至部分军队的武器优于联军。

清朝的所有军费大都被慈禧用来干其他的事情,而并非发展军事。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守将大都逃跑,慈禧也向西安逃去,致使守城官兵大都未开一枪,弃城而不顾,致使北京城沦陷。

值得注意的是,袁世凯的万余天津小站新编精锐陆军在整场战争中并未参战,甚至隔岸观火。南方各省亦联合与列强签订“东南互保”条约,致使整场战争变成了北京的皇族势力与列强之间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