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竹指代什么东西啊?
丝竹指代乐器
“丝”指弦乐,包括弹弦乐和拉弦乐,“竹”指管乐。丝竹乐器是相对打击乐器而言的民族乐器中旋律性较强,音色较柔和、明亮的乐器类群。丝竹乐大多风格细腻、轻柔、秀丽、雅致,善于表达喜悦愉悦的情绪。
丝竹音乐产生并流行于江、浙、沪这一经济文化发达的富饶宝地,它小、轻、细、雅,充分体现代表了江南文化,是江南文化的特定产物。她得天独厚,丰富多彩,极具个性特色。
丝竹的代表性乐曲:
江南丝竹音乐在历史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积淀并形成了一批系列化的代表性乐曲,这是乐人们在历史传承过程中的智慧累聚,俗称是“玩儿出来的”乐曲(上海人称“白相出来的”),这些乐曲作曲家是作不出来的。
有三六系列:《老三六》、《快花三六》、《花三六》、《中花三六》和《慢花三六》(简称《慢三六》);八板系列:《老八板》(简称《八板》)、《老六板》(简称《六板》)、《快花六板》、《花六板》、《中花六板》和《慢花六板》等。
二、想问一下丝竹指代什么?
“丝竹”指汉族传统民族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同时也泛指音乐。
《礼记·乐记》中,“金石丝竹,乐之器也”意思是泛指各种乐器,同时也形容各种声音。
《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意思是没有繁杂的音乐扰乱了两耳的清静,没有繁琐的政务劳累了自己的身体。这里“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丝竹详细介绍:
古代“丝竹”的意思是汉族传统民族弦乐器与竹管乐器的统称。“丝”与“竹”是周代的“八音”乐器分类法中的两个种类,“丝”指的是弦乐器,“竹”指的是管乐器。“丝竹”一词出自刘禹锡的《陋室铭》,指奏乐的声音,泛指音乐。
古代的乐器只有两种材料制作,比如笛子、箫笙等是竹子做的,也就是管乐器。而另外的就是有带弦的乐器,比如古筝等,弦也可称作丝。丝竹乐具有“柔、细、轻”的音乐特征。
周代的“八音”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总称,包括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种。
三、古代的“丝”,“竹”分别指的是什么乐器
丝指的是弹弦乐器,竹则指的是竹制吹奏乐器。丝竹乐指的是用竹制吹奏乐器与弦乐器合奏。
一、弹弦乐器:
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
二、竹制吹奏乐器:
吹奏乐器是乐器的一类,由带孔的管子组成,中国民族乐器中的吹奏乐器一般是竹制的,包括笛、箫、笙等。由于吹奏乐器发音原理的不同,所以乐器极具个性化,其种类和音色丰富多彩。
扩展资料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区的丝竹音乐的统称。因乐队主要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故名。
明代嘉隆年间,以魏良辅为首的戏曲音乐家们在太仓南码头创制昆曲水磨腔的同时,以张野塘为中坚人物组成了规模完整的丝竹乐队,用工尺谱演奏,由昆曲班社、堂名鼓手兼奏,后逐渐形成丝竹演奏的专职班社。
明万历末在吴中(苏州地区)形成了新的乐种“弦索”,可算是江南丝竹的前身。它与民俗活动密切结合,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后正式定名为江南丝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