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什么意思

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土中密、松散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150kPa的粘性土,标贯击数N在10和30之间所有土,级配不好的砂或几乎没有细颗粒的标贯值N>15碎石砂

符合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地形地貌较复杂,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场地者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可结合当地岩土名称与性状,划分土质的类型和估算各土层的剪切波速,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覆盖层的等效剪切波速计算。

扩展资料

建筑的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值处于表中所列场地类别的分界线附近时,应允许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设计特征周期。

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应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准。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双参数划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等四个类别的定值范围,其中Ⅰ类可分为Ⅰo、Ⅰ1两个亚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筑场地类别

二、如何确定建筑场地类别

根据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土层等效剪切波速等因素,按有关规定对建设场地所做的分类。用以反映不同场地条件对基岩地震震动的综合放大效应。以下中国建筑网带来介绍建筑场地类别如何划分,具体内容供以参考。

类别分类编辑

场地土系指构造物所在地的土层。可分为四类:

Ⅰ类场地土:岩石,紧密的碎石土。

Ⅱ类场地土:中密、松散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150kPa的粘性土。

Ⅲ类场地土:松散的砾、粗、中砂,密实、中密的细、粉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 ≤150kPa的粘性土和[σ0]≥130kPa的填土。

Ⅳ类场地土:淤泥质土,松散的细、粉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130kPa的填土。

场地类别分类与场地土类型

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年版4.1.6条: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应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准。同时4.1.6条具体规定了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双参数划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等四个类别的定值范围(其中Ⅰ类可分为Ⅰo、Ⅰ1两个亚类)。这是与GBJ11-89规范的一个明显区别(GBJ11-89第3.1.5条规定:建设场地的类别,应根据建筑场地土类型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且其下卧各层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500m/s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2 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其上部各土层剪切波速2.5倍的土层,且该层及其下卧各层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时,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3 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

4 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

场地等级编辑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8版GB 50021-2001、3.1.2 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场地等级:

一级场地(复杂场地)

一级场地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场地(复杂场地):

1)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

2)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

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

4) 地形地貌复杂;

5)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岩溶裂隙水或其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专门研究的场地。

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1)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

2)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

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

4)地形地貌较复杂;

5)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场地。

三级场地(简单场地)

3 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级场地(简单场地):

1)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小于6 度,或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

2)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

3)地质环境基本未受破坏;

4)地形地貌简单;

5)地下水对工程无影响。

注:1 从一级开始,向二级、三级推定,以最先满足的为准;第3.1.3 条亦按本方法确定地基等级;

2 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确定。

地基等级编辑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8版GB 50021-2001第3.1.3条根据地基的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地基等级:

一级地基

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地基(复杂地基):

1)岩土种类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需特殊处理;

2)严重湿陷、膨胀、盐渍、污染的特殊性岩土,以及其他情况复杂,需作专门处理的岩土。

二级地基

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1)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

2)除本条第1 款规定以外的特殊性岩土。

三级地基

3 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级地基(简单地基):

1)岩土种类单一,均匀,性质变化不大;

2)无特殊性岩土。

勘察等级编辑

简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8版GB 50021-20013.1.4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可按下列条件划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甲级

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

乙级

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勘察项目;

丙级

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

注:建筑在岩质地基上的一级工程,当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时,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可定为乙级。

举例:拟建物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该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场地内未发现断层等不良地质构造,现场地的整体稳定性较好,不存在大的严重威胁场地和工程安全的工程地质灾害。场地内无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适宜本工程建设。

三、地面粗糙程度有哪几种分类

A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B类指田野。C类指风在到达结构物以前越2km范围内的地面时,指有密集建筑的城市市区。D类:指有密集建筑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描述该地面上不规则障碍物分布状况的等级、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扩展资料;

当下垫面为地面时,地面粗糙度代表近地面平均风速(扣除湍流脉动之后的风速)为0处的高度。它在推导风的对数定律时,作为下边界条件引入。当下边界平坦时,地面粗糙度较小,反之较大。

当地面有较高的覆盖物(如城市建筑、树林、农作物)时,地面粗糙度表征的是与大气接触的覆盖物顶部的崎岖情况(而不是地面的情况),这时平均风速为0的高度,应是地面粗糙度和一个与覆盖物高度有关的订正值之和。

这个订正值称为位移长度或零平面位移,典型值为覆盖物高度的2/3至4/5。通常用中性层结条件下观测的近地面风速廓线由高向低延伸至风速为0处,该高度即为地面粗糙度和位移长度之和。若覆盖物高度很低,则所得风速为0的高度就为地面粗糙度。

四、建筑施工场地类别分为哪几类?

建筑施工场地类别指构造物所在地的土层。可分为四类:

Ⅰ类场地土:岩石,紧密的碎石土。

Ⅱ类场地土:中密、松散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150kPa的粘性土。

Ⅲ类场地土:松散的砾、粗、中砂,密实、中密的细、粉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 ≤150kPa的粘性土和[σ0]≥130kPa的填土。

Ⅳ类场地土:淤泥质土,松散的细、粉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130kPa的填土。

扩展资料

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

注:建筑在岩质地基上的一级工程,当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时,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可定为乙级。

举例:拟建物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该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场地内未发现断层等不良地质构造,现场地的整体稳定性较好,不存在大的严重威胁场地和工程安全的工程地质灾害。

场地内无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适宜本工程建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筑场地类别

五、岩土勘察报告中,场地环境类别怎么划分?

根据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土层等效剪切波速等因素进行划分。

建筑场地类别根据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土层等效剪切波速等因素,按有关规定对建设场地所做的分类。用以反映不同场地条件对基岩地震震动的综合放大效应。

场地的类别分为四类,分别是Ⅰ、Ⅱ、Ⅲ、Ⅳ类,其中Ⅰ类分为Ⅰ0、Ⅰ1两个亚类。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应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准。

扩展资料:

岩土勘察要求规定:

1、按照不同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岩土体性态的影响,并结合工程设计、施工条件以及地基处理等工程的具体要求,进行技术论证和评价。

2、岩土工程勘察可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选址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三阶段,其中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场地方案确定的要求;初步勘察应符合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的要求;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

3、提交处理岩土工程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决策性具体建议,并提出基础、边坡等工程的设计准则和岩土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意见,为设计、施工提供依据,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筑场地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