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苏联解体的内外原因
一、前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有:
体制僵化、经济衰退。
在苏联,“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2.领导人因素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这名“船长”很不称职,缺乏一个大国领导人应有的胆略和能力,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他仓促应对,在领导改革中出现种种失误和错误的导向,致使整个国家迷失方向,危机骤增,秩序失控。从戈尔巴乔夫当政7年特别是最后时期的言行看,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当然有着不可推诿的历史责任。
3.苏共内部的腐败问题
苏共各级干部的特权现象早就存在,二次大战后逐渐形成为特权阶层,享有各种既得利益。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更形成一个个“官僚氏族集团”,这些集团内部儿女联姻,官官相护,贪污渎职,使执政党与民众之间隔阂越来越大,民心尽失。
4.错误的民族政策
苏联党和国家为解决民族问题作了不少努力,也曾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历史上传袭下来的民族问题的严重性和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加在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使民族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从而直接导致了最后各加盟共和国纷纷背离苏联而去。
二、前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主要就是西方的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颠覆的一种战略,即以武力为后盾对社会主义国家遏制的同时,强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手段,全面推出西方世界的价值观,或明或暗地支持苏联国内的反对派和民族分立主义势力,加速美国式的所谓“全球民主化”进程。
应该说,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的剧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只有当苏联国内出现政治、社会危机和动荡的时候,外因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扩展资料:
苏联解体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瓦解的事件。
1991年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 。
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多瓦。
参考资料:苏联解体-百度百科
二、前苏联为什么解体
苏联为什么解体的原因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严重的经济危机。
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开始争霸。沉重的军备负担及经济体制上的种种弊病,严重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健康发展。尽管从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起,苏联几任领导人都曾对旧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但见效甚微。
进入80年代,长期积累的经济恶果导致苏联经济急剧恶化。到1991年2月,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0%,财政赤字达3000亿卢布,通贷膨胀率高达300%,经济已全面萎缩。
第二,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
苏联否定历史的思潮可上溯到50年代赫鲁晓夫执政期间。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批判了斯大林的一些错误,在社会上引起震动,进而引发了一股全盘否定斯大林,否定历史、否定社会主义的政治“暗流”。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掀起第二次重评斯大林的浪潮,使“暗流”发展成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并进一步蔓延。戈尔巴乔夫极力主张的以“多元化”、“公开性”、“民主化”为核心的新思维及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苏联的泛滥,进一步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导致人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产生严重动摇。同时,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急剧激化。
第三,西方势力的影响。
西方国家一直以苏联为主要对手,以软化、肢解的手法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如为了鼓励实施“新思维”的内部演变政策,西方给予苏联某些好处,以达到稳住苏联的目的;另一方面西方又继续鼓励苏联民族主义分子闹独立搞分裂,以达到最终肢解苏联的目的。
扩展资料:
苏联解体(俄文:Распад СССР,英文:Dissolution of the Soviet Union)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瓦解的事件。
1991年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创始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别洛韦日森林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别洛韦日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
参考资料:苏联解体-百度百科
三、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有哪些教训
苏联解体的原因,戈尔巴乔夫在2015年归结为两点:一是起步太晚,等到他上台启动实质性改革,对积重难返的苏联模式来说为时已晚;二是急于求成,他推动的改革开始后,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当时苏联社会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苏联解体的原因
一、前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有:
1、体制僵化、经济衰退
在苏联,“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2、领导人因素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这名“船长”很不称职,缺乏一个大国领导人应有的胆略和能力,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他仓促应对,在领导改革中出现种种失误和错误的导向,致使整个国家迷失方向,危机骤增,秩序失控。从戈尔巴乔夫当政7年特别是最后时期的言行看,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当然有着不可推诿的历史责任。
3、苏共内部的腐败问题
苏共各级干部的特权现象早就存在,二次大战后逐渐形成为特权阶层,享有各种既得利益。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更形成一个个“官僚氏族集团”,这些集团内部儿女联姻,官官相护,贪污渎职,使执政党与民众之间隔阂越来越大,民心尽失。
4、错误的民族政策
苏联党和国家为解决民族问题作了不少努力,也曾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历史上传袭下来的民族问题的严重性和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加在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使民族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从而直接导致了最后各加盟共和国纷纷背离苏联而去。
二、前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主要就是西方的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颠覆的一种战略,即以武力为后盾对社会主义国家遏制的同时,强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手段,全面推出西方世界的价值观,或明或暗地支持苏联国内的反对派和民族分立主义势力,加速美国式的所谓“全球民主化”进程。
应该说,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的剧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只有当苏联国内出现政治、社会危机和动荡的时候,外因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苏联解体的教训
一、要注重民生。
苏联不够注重民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过分追求霸权
俄国(苏联)和美国都是在近代崛起的国家,对世界霸权都有很大的欲望。
二战后,两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搞垮对方,都花了很大的精力。比如美国成立北约,苏联就成立华约,同时,两国在很多重要领域都争锋相对,打压对方。
民生在任何时候都非常重要,苏联过分的追求霸权,无疑会对民生产生影响。
2,经济发展不均衡
俄国(苏联)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擅长发展经济的国家,冷战时期,苏联更是把经济玩坏了。
为了在军事上取得优势,苏联疯狂的发展军工业和重工业,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最后导致经济发展不均衡,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现如今,俄罗斯依旧被经济问题所困扰。
3,穷兵黩武
冷战时期,苏联在和美国的军备竞赛、局部对抗中耗费了大量财力。
最惨痛的教训:大国没有资格投降。
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为了解决积重难返的经济问题,妄想和西方国家求和,共同发展经济,这从他的改革中的西化政策以及对西方国家的外交态度就可以看出来。
后来的叶利钦更是全面倒向西方,甚至为了让西方接纳自己,主动把苏联解体。
苏联这样做的意思是:我选择投降,希望大哥能收下我。
结果呢?
西方国家通过北约东扩、休克疗法、车臣战争、经济围堵等一系列操作,把俄罗斯狠狠打脸。
后来俄罗斯也想明白了,只要自己的核武还在,领土不变小,西方国家是不可能接纳自己的,于是干脆和西方国家对着干。
同时,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惨痛教训:大国没有资格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