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务和职级有什么区别
非领导职务是根据原先的《公务员法》在公务员职位类别中设置的与领导职务并列的职务序列,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等8个层级职级是根据新修订的《公务员法》设置的公务员等级序列,是与领导职务并行的晋升通道,分为一级巡视员、二级巡视员、一级调研员、二级调研员、三级调研员、四级调研员、一级主任科员、二级主任科员、三级主任科员、四级主任科员、一级科员、二级科员等12个层级。
职级虽然是由非领导职务改造而来,但绝非原来的非领导职务,很多人也因此容易把职级与非领导职务混淆。两者之间主要有六个“不同”。
1.功能定位不同。
非领导职务是公务员的职务序列,接受所在同级机构担任领导职务公务员的领导,经领导授权或者委托可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职级是公务员的等级序列,不具有领导职责,依据隶属关系接受领导指挥、履行职责。
2.享受待遇不同。
非领导职务与同一层次领导职务享受的政治待遇、工作待遇大体一致;职级公务员明确不享受相对应层级领导职务的政治待遇、工作待遇。
3.设置规格不同。
非领导职务层次设置不得高于所在机关或者所在内设机构的机构规格;职级层次设置则突破了机构规格,副省级市以下机关均有突破,县、乡镇机关尤其明显。
4.职数比例不同。
非领导职务职数是以机关相应领导职数为基数按一定比例核定;职级职数是以单位编制数为基数核定,县、乡镇机关四级主任科员以上职级职数,较非领导职务职数大大增加。
二、职务和职级区别是什么?
性质不同:职务就是官职,比如说局长主任之类的,就是职务也叫做职位,而职级就是级别国籍省部级,市厅级司局级县处级乡科级都是级别,行政体系的领导职务有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非领导职务的有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
新《公务员法》职级并行政策,突破了职级限制,不仅可以享受更高一级职级待遇,而且有对应的职务出现时,可以平级调任,担任更高一级职务。
职务注意事项
职务分析的建立要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基础,整个单位或部门的职务分析是以职能还是产品来作为工作分析的基础。在一的公司中,虽然这两种情况可以同时存在,但是,在做工作分析时,要特别区分清楚。
职能分工是对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分工以实现标准化和专业化的方式。当前已经把早期组织设计者所提供的所有见解付诸实施了。一旦执行任务要求的知识超出个人能力,分工就显示出优点,活动被分解和简化,从而产生节约。工序的步骤需要通过不同的技术完成时,亚当.斯密首先提出的那些利益就可能得到。
三、职级和职务的区别是什么?
职级和职务区别如下:
一、概念。
1、职务:职务是指组织内具有相当数量和重要性的一系列职位的集合或统称。
2、职级:职级是工作的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以及所需的资格条件相同或充分相似的职系的集合。
二、类别。
职位就只特指一个,不好分类,就特指的岗位和头衔。
职级是可以分很多类的,不唯一。例如:公务员职级序列分为一级巡视员、二级巡视员、一级调研员、二级调研员、三级调研员、四级调研员、一级主任科员、二级主任科员、三级主任科员、四级主任科员、一级科员、二级科员。
三、意义。
1、职务:它是一组重要责任相似或相同的岗位,随着语义的拓展职位亦有此意思。
2、职级:职级是体现职务、能力、业绩、资历的综合标志,同时也是确定员工薪资待遇及其他待遇的重要依据,职级是对不同类别职务进行平衡比较的统一标尺。
四、职务和职级怎么区分呢?
职务就是“官职”,职级是指官职的级别。比如局长、主任之类的,就是职务,也叫职位。而职级就是指级别,国级、省部级、市厅级(司局级)、县处级、乡科级,都是级别。行政体系的领导职务有: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非领导职务有: 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职务和级别是互相对应,但又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比如同样是局长,部委下设的局,其局长为厅级、副厅级,也可以叫司级、局级,副司级、副局级。省里面的局很少,多为副厅级,或者是正处级。而市里面的政府部门多半称局,为正处级。县区也一样,政府部门多半称局,为正科级。不完全对应,是指同样是市里面的局,虽然多半为正处级,但也有副处级的。同样是市局的局长,多数都是正处级,但也有副处级,还有高配一级为副厅级的。其他职务也都例似,比如县区的政府部门正职,多半为正科级,也有副科级,还有高配一级为副处级的,比如公安局局长、组织部部长、政法委书记等。
2015年实行的县以下公务员职级并行,使许多长期得不到提拔任用的公务员和参公人员,有了享受更高一级职级待遇的机会。但同时规定,虽然可以享受更高级别待遇,但却与担任更高级别职务没有关系,退休时也要按其职务对应的级别退休。新《公务员法》职级并行政策,则突破了职级限制,不仅可以享受更高一级职级待遇,而且有对应的职务出现时,可以平级调任,担任更高一级职务。
举例说明:2015年某县局局长正科15年,享受调研员待遇,即副处级待遇,遇副县长空缺时,不能因为是副处级待遇而调任,而是要通过职务晋升才能担任副县长一职。同样退休时也是按正科级退休,而非副处级。新《公务员法》执行后,同样是县局局长符合条件,晋升四级调研员,也是副处级,如果遇到副县长出现空缺,其他条件符合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调任副县长职务,而不用晋升。
五、“职系、职组、职级、职等”分别是什么?
1、职系:是以工作性质为标准对职位所作的最基本层次的划分。同一个职系的工作性质完全相同,尽管其工作的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以及所需的资格条件不尽相同。如教师、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记者、编辑等。职系是最基本的职位升迁系统,一般情况下,职务升降只能在同一个职系中进行。
2、职组(group):指的是两个以上工作性质相近的的所有职系的集合。
3、职级:是工作的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以及所需的资格条件相同或充分相似的职系的集合。如员级、助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同一职级内的各个职位可以采取同一个称谓表示,同一职级内各个职位所需资格条件相同,可以采取同样的任职、考核和待遇标准。
4、职等:是工作性质不同,但工作的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以及所需的资格条件相同或充分相似的职位的集合。所表示的是不同职系中职位之间的横向关系,其目的在于寻求不同职系同一职等的待遇平衡。
扩展资料
职级和职等(以大学教师为例):
助教对应的职级为助级;对应的职等为IV
讲师对应的职级为中级,对应的职等为III
副教授对应的职级为副高职,对应的职等为II
教授对应的职级为正高职,对应的职等为I
职级:是指工作责任大小。它常常与管理层级相联系作复杂性与难度以及对任职者的能力水平要求近似的一组职位的总和。比如,部门副经理就是一个职级。
职组:如人事行政和社会行政可并入“普通行政”职组,财税行政、保险行政二者可并入“专业行政”职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职系
百度百科-职组
百度百科-职级
百度百科-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