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道太空中都有什么吗?
太空其实不是空的,太空的任意一处充满了气体、尘埃、来自恒星的带电粒子风、来自恒星的光、宇宙射线、大爆炸遗留下来的辐射、引力、电场和磁场以及核反应中的中微子。太空中也有两种我们无法直接探测到的东西:暗物质和暗能量。
太空都有什么
即使所有这些东西都可以从某个特定的太空区域被移出并被阻挡在外,仍然有三样事物是我们永远无法移除的:(1)真空能量;(2)希格斯场;(3)时空曲率。
二、太空中可以看到什么东西
太空中可以看到太阳、地球、月亮、木星、火星等。
1、太阳
太阳(Sun)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
2、地球
地球为太阳系由内及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约1.496亿千米(1天文单位)。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3、月亮
月球(英文:Moon)是围绕地球旋转的球形天体,同时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在汉语中被俗称为月或月亮,古时又称为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月球是太阳系中体积第五大的卫星,其平均半径约为1737.10千米,相当于地球半径的0.273倍。
4、木星
木星(Jupiter)是距离太阳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古人早已认识这颗行星,罗马人以主神朱庇特命名这颗行星。
5、火星
火星(英语:Mars;拉丁语:Martis;天文符号:♂),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为太阳系里四颗类地行星之一。欧洲古称火星为玛尔斯,古罗马神话中的战神,也被称为“红色星球”。
三、太空中有什么?
1、天体系统。可以分为:总星系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具体的就是各类星球,黑洞等等。
2、各类星系系统,星团,星云。星云分为很多种类,球状星团,疏散星团,发射星云,暗星云等等。
3、绝大部分的真空;含有各类粒子,波,射线,尘埃物质,稀薄的大分子--微量气体物质,以及暗物质。或许还有其他物理内容。
4、依附于天体系统的物质、能量---含有矿物、植物、动物。包含状态气体、液体、固体。能量来源:气,煤,电,火,水,风,光,压,动能,化学。
扩展资料:
广义的宇宙定义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狭义的宇宙定义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物质。“宇宙航行”的“宇宙”定义就是狭义的“宇宙”的定义,宇宙航行意思就是在大气层以外的空间航行。
而宇宙本质,目前大致有三种概念。
唯心者的意识宇宙,唯物者的物质宇宙,和法则宇宙。
当代天文学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不断膨胀、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
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
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约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心约2.6万光年。
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目前观测到1000亿个星系,科学家估计宇宙中至少有2万亿个星系。
星系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团,叫星系团。平均而言,每个星系团约有百余个星系,直径达上千万光年。现已发现上万个星系团。包括银河系在内约40个星系构成的一个小星系团叫本星系群。
若干星系团集聚在一起构成的更高一层次的天体系统叫超星系团。超星系团往往具有扁长的外形,其长径可达数亿光年。通常超星系团内只含有几个星系团,只有少数超星系团拥有几十个星系团。
代天文学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不断膨胀、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
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
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约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心约2.6万光年。
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目前观测到1000亿个星系,科学家估计宇宙中至少有2万亿个星系。
星系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团,叫星系团。平均而言,每个星系团约有百余个星系,直径达上千万光年。现已发现上万个星系团。包括银河系在内约40个星系构成的一个小星系团叫本星系群。
若干星系团集聚在一起构成的更高一层次的天体系统叫超星系团。超星系团往往具有扁长的外形,其长径可达数亿光年。通常超星系团内只含有几个星系团,只有少数超星系团拥有几十个星系团。
本星系群和其附近的约50个星系团构成的超星系团叫做本超星系团。
理论基础
1917年,A.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运用广义相对论建立了一个“静态、无限、无界”的宇宙模型,奠定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础。
1922年,G.D.弗里德曼发现,根据爱因斯坦的场方程,宇宙也可以是膨胀的和振荡的。
1927年,G.勒梅特提出了真正意义的膨胀宇宙模型。1929年,哈勃发现了星系红移与它的距离成正比,建立了著名的哈勃定律。这一发现是对膨胀宇宙模型的有力支持。
20世纪中叶,G.伽莫夫等人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模型。1965年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证实了伽莫夫等人的预言。大爆炸宇宙模型成为标准宇宙模型。
1980年,美国的阿兰·古斯在热大爆炸宇宙模型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大爆炸前期暴涨宇宙模型,随后由安德烈·林德进行了修订。
该模型包括一个短暂的(指数的)快速膨胀,这个过程抹平时空而使宇宙平坦,解决了视界问题。他提出:在宇宙诞生最初的时刻,时空发生过一次急速膨胀的过程,宇宙大爆炸之后的一瞬间,时空在不到10-34秒的时间里迅速膨胀了10^78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宇宙
四、宇宙中一共有多少种天体?
宇宙中的天体共有黑洞,白洞。白矮星,红矮星,中子星,夸克星,行星,彗星,流星,卫星,星系,星团,星云。星座,河外星系,星际物质,超新星。
星云分:疏散星云,球状星云……
星团分:球状星团。疏散星团。
在外星还有很多高能辐射:X射线。Y射线,红外线,紫外线。
在外星还有很多人天体:人造卫星,
太空站……
五、太空有什么
太空有黑洞、球状星团、暗物质、发射星云、粒子、波、射线、尘埃物质、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卫星、流星、彗星、白矮星、红矮星、黑矮星、中子星、脉冲星等。
太空,汉语字典解释是极高的天空。位于瑞士日内瓦的国际航空联合会定义了大气层与太空的界线:以离地球海平面100千米(约62英里)的高度为分界线,称为卡门线。卡门线以美国科学家西奥多·冯·卡门的名字命名。
地球物理学家将大气空间分为5层。对流层,海平面至10千米。对流层有浓密的空气,称为浓密大气层。浓密大气层随高度增加,空气越来越稀薄。平流层,10-40千米之间。中间层,40~80千米。80-370千米为热层,属于电离层的下部。外大气层,370千米以上的空间,属于电离层的上部。从地球表面到100千米的高度,随高度增加,空气越来越少。地球上空的大气约有75%存在于对流层内,97%在平流层以下。热层的空气密度为地球表面的1%,在外太空1.6万千米高度空气继续存在,甚至在10万千米高度仍有空气粒子。因此,空气空间与外层空间没有明确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