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在哪里呢?
中国天眼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大窝凼。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于2011年3月25日动工兴建;于2016年9月25日进行落成启动仪式,该科技基础设施进入试运行、试调试工作于2020年1月11日通过中国国家验收工作,正式开放运行。
建设台址: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大窝凼洼地,东北距平塘县城约85千米,西南距罗甸县城约45千米。
之所以选址“大窝凼”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地貌最接近FAST的造型,工程开挖量最小;二是这里的喀斯特地质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渗透,不会在表面淤积而损坏和腐蚀望远镜;三是射电望远镜需要一处“静土”,“大窝凼”附近5千米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无线电环境理想。
中国天眼在哪里建造的 什么时候建的 什么时候建造完的?
中国天眼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由中国天文学家于1994年提出构想,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从预研到建成历时22年,于2016年落成启用。
2016年3月8日,在贵州省平塘县建设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完成3492块反射面面板安装,完成比例达78.47%。2016年4月10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完成4185块反射面面板安装,完成比例达94.04%。
2016年6月29日,FAST已完成4443块反射面面板安装,完成比例达99.8%。
2016年7月3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成功吊装,这标志着FAST主体工程顺利完工。
扩展资料
2007年7月10日,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FAST立项后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由中国科学院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建设周期以开工报告通过之日起约5.5年。该项目拟采用我国科学家独创的设计和我国贵州南部的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建设一个约30个足球场大的高灵敏度的巨型射电望远镜。
FAST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与排在阿波罗登月之前、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Arecibo 300米望远镜相比,其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
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FAST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FAST的设计技术方案除了在观测中性氢线及其他厘米波段谱线,开展从宇宙起源到星际物质结构的探讨、对暗弱脉冲星及其他暗弱射电源的搜索、高效率开展对地外理性生命的搜索等6个方面实现科学和技术的重大突破外,还将作为一个多学科基础研究平台,有能力将中性氢观测延伸至宇宙边缘,观测暗物质和暗能量,寻找第一代天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天眼
中国天眼在贵州哪个地方中国天眼介绍
1、中国天眼,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
2、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综合性能是著名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十倍。
3、自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以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共发现51颗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11颗已被确认为新脉冲星。
中国天眼位于哪个省
中国天眼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
“中国天眼”运行1年多以来,已经累计发现脉冲星240颗以上,“天眼”是中国科技成果。2016年竣工后,经过三年调试,中国天眼FAST现在已经对国内天文学家开放。FAST不仅因为聚光面积巨大而使其电波收集能力超强、成为世界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也因为精密控制的变形能力,使它能够聚焦和稳定跟踪天体。
注:完全没有问题,希望帮助到您。请及时点击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