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绛是女性,为什么叫她杨绛先生?
古汉语“先生”一词是对有学问者的尊称,对有一定地位和学识的人可以称为先生这里的先生并没有性别的限制,因此杨绛可被称作为杨绛先生。
杨绛先生简介: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原名杨季康,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杨荫杭之女,钱钟书之妻,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高龄仍成书《走到人生边上》。钱钟书曾给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后人对杨绛先生的评价:
中国小说学会副秘书长卢翎评价杨绛说:“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这些散文是我上中国当代文学史课时必讲的篇目。我常对学生们说,先生的作品有一种洞悉世事的深刻,有一种知识分子于乱世固持的良知与操守,还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这对于当下在浮躁而喧嚣的世界中前行的知识分子独具意义,起码可以使他们理解自己、理解他人,面对宿命更具一种从容、旷达的姿态”。
哲学家周国平评价杨绛说:“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专家杨绛的同事郑土生在杨绛百岁生日时献诗《寿星颂》:“静观兴衰具慧眼,看透美丑总无言。才识学德传五洲,崇高心灵享永年。
二、女作家杨绛为什么不被称为女士而被称为先生?
先生是称谓,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龄比自己大的。以此外延为对有一定地位,学识,资格的人可以称为先生。古汉语“先生”一词是对有学问者的尊称,并非所有人都可称为先生,现时日语、韩语和越南语仍然保留这种用法。
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称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宋庆龄、杨绛、冰心、丁玲、许广平等均可称为先生。
先生,从字面的意思来看,指先出生,《尔雅》说,“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谓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后“先生”便引申为长者、长辈。在古代,年长往往又意味着经验与知识比较丰富,因此人们又用“先生”来敬称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人士
近代以来,不少有名望的女性都被尊称为“先生”,如宋庆龄女士、冰心女士。
杨绛当然完全担当得起“先生”的敬称,不仅因为她高寿,也不仅因为她在文化界的成就与地位;从其家世、家学渊源来看,她成为“先生”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虽然“先生”在大部分时候默认的是男性的代称,但也可以用来称呼女性。民国时代女性开始解放,有女性当了教师,大众也谓之“女先生”。
三、杨绛明明是女性,为何却被称为杨绛先生?
对有一定地位和学识的人都可以成为先生,而不是先生只能对男人称。在现代语境下,先生都是对男士的称呼,但其实在以前,出生比自己早,年龄比自己大的人都可以被称为先生,而杨绛因为学识渊博,并且作品都非常的优秀,她仍可以被称为先生。
杨绛是我国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家,她同时也是钱钟书的妻子,可以说这一生都是非常有故事的,她一直支持钱钟书写作,并且她自己的写作能力也是非常好的,她在文学史上有非常厉害的地位,她翻译的堂吉诃德可以说是最优秀的一个版本,她在90多岁的高龄还出版了一个散文,可以说杨绛的离去可以说,是我们文学界的一个非常大的损失。
她的作品可以说是非常读起来很有味道,可以让你心静下来的,她同时也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她不追求这些名和利,她是一个非常有知识的人,她如果追求名和利的话,那么她也可以达到一种非常高的层次,但是正因为她的思想已经非常高了,她对于这些权利还有明显的追求已经没有兴趣了,所以说她这一辈子一直可以说非常的低调,即使在90多岁的高龄,她依然重视自己的文字创作,每天都写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说她是我们值得学习的一个典范。
确实如此,对于权力的追求确实太过乏味了,而这些却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应该静下来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杨绛先生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了什么,所以说她才能达到如此优秀的一个高度。
四、杨绛为什么称之为先生?
杨绛被称为先生的原因:
在古代,"先生"这个词主要称呼老师,据史料记载,用“先生”称呼老师,始见于《曲礼》:“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也就是说“先生”一词最开始表示对老师的敬称,后来对于身份、知识等达到一定层次的人也都叫做“先生”。
而以前的老师大部分为男性,所以“先生”就逐渐就变成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而事实上,一些知识女性也应该属于“先生”之列。
生于民国,大家闺秀,书香门第,德高望重。杨绛被称为“先生”,代表了众人对她最大的敬重。历史上,被称为“先生”的女士也一样矫矫不群,甚至叱咤历史风云。她们抹去了世人的刻板成见,证明了女人,也可以顶半边天。
杨绛经典语录:
1、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2、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3、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4、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五、为什么称杨绛先生,不是杨绛女士?
事实上,“先生”一词,最开始并不是“成年男子”的专属用词。
“先生”的各类用法
1、老师等教育工作者。古时对有学问的男女都可以这样称呼,所以“杨绛女士”会被尊称为“杨绛先生”。
六、杨绛为什么称之为先生
杨绛被称之为先生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在文学上的造诣很高,杨绛是著名的女作家、文学翻译家,是位优雅博学的女性也是专家学者,因此德高望重的杨绛女士被称为先生。
在古代"先生"这个词主要称呼老师,也就是说"先生”一词最开始表示对老师的敬称,后来对于身份、知识等达到一定层次的人也都叫作"先生”。
以前的老师大部分为男性,所以"先生”就逐渐就变成对知识分子和有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事实上,一些知识女性也应该属于"先生”之列。生于民国,大家闺秀,书香门第,德高望重,杨绛被称为"先生”,代表了众人对她最大的敬重。
杨绛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1944年,创作的喜剧《弄真成假》在上海公演。1978年,出版《堂吉诃德》中译本。1981年7月,出版散文集《干校六记》。1987年5月,出版散文集《将饮茶》。1988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洗澡》。2003年7月,出版散文集《我们仨》。
2007年8月,出版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2014年8月,出版中篇小说《洗澡之后》。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