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米,小黄米,大黄米,有何区别。怎么分辨
小米、小黄米、大黄米三者的区别如下:
1、来源不同。
(1)小米,亦称粟米,通称谷子。谷子去壳即为小米。小米是粟脱壳制成的粮食,因其粒小,直径1毫米左右,故名小米。
(2)小黄米,是北方的谷米,是由谷子加工而来。小黄米味甘咸,有滋阴养血、健胃除湿、益肾补虚及安神的功效,常作为妇女产后进补食物。黄米本是北方一种粮食,照字典的解释,是去了壳的黍子的
(3)大黄米(又称“软黄米”),与“小米”非同一种作物,是由糜子(黍)去皮加工而成。
2、产地不同。
(1)小米广泛栽培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和热带,我国黄河中上游为主要栽培区,其他地区也有少量栽种。
(2)小黄米原产中国北方,是古代黄河流域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省份,黄米是人们日常的主要食品。
(3)大黄米多分布于印度、尼日利亚、俄罗斯、中国,我国华北、西北多有栽培。
3、性味归经不同。
(1)小米甘咸、凉(陈粟米:苦寒)。入肾,兼入脾、胃,入手足太阴、少阴经。
(2)小黄米性味甘、咸凉。入脾、胃、肾三经。
(3)大黄米性味甘,平。入手足阳明、太阴经。
4、营养成分不同。
(1)小米含蛋白质,比大米高。每100克中含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76.1克,都不低于稻、麦。一般粮食中不含有的胡萝卜素,小米每100克含量达0.12毫克,维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粮食之首。除食用外,还可酿酒、制饴糖。
(2)小黄米每100克含胡萝卜素达0.12毫克,维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粮食首.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及钙、磷、铁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3)大黄米含有丰富的脂肪,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每100克中含有1.79毫克。膳食纤维含量丰富,为大米的4倍。含钾高含钠低,100克中含钾:201 毫克,钠:1.7 毫克 ,常吃对高血压患者有,铁和磷的含量均较大米丰富。
5、功效不同。
(1)小米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毒。
(2)小黄米具有和中益肾、除热、解毒等功效。
(3)大黄米益气补中。治泻痢、烦渴、吐逆、咳嗽、胃痛、小儿鹅口疮、烫伤。
扩展资料:
小米的适宜与禁忌
① 一般人均可食用;
②小米是老人、病人、产妇宜用的滋补品;
③气滞者忌用;素体虚寒,小便清长者少食。
【搭配宜忌】小米+桑葚=保护心血管健康
【小米+红糖】红糖益气补血,小米健脾胃、补虚损,两者搭配可补益气血。
【小米+肉类、黄豆】所含的氨基酸种类不同,互相搭配可提高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
【小米+大米】营养互补,搭配食用可提高营养价值。
【食物相克】小米忌与杏仁同食。
【小米+杏子】 小米中的磷等矿物质于杏所含的果酸结合,会产生不易消化的物质,易导致呕吐、腹泻。
【小米+虾皮】小米和虾皮性味不和,同食会致人恶心、呕吐。
【小米+醋】 醋中含有机酸,会破坏小米中的类胡萝卜素降低营养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米
百度百科-小黄米
百度百科-大黄米
二、黄米和小米的区别和作用
黄米是北方的一种粮食,它在没脱壳前叫糜子、黄小米等,它的颗粒较大,颜色为淡黄色,煮熟后很黏,可以用来做粘糕、做米饭、做捞饭、酿酒等。而小米在没脱壳前称为粟或谷子,它的颗粒较小,颜色较浅,煮熟后口感比较软糯,一般用来煮粥喝,且十分养胃。
黄米和小米的区别
1. 品种不同:黄米是北方的一种粮食,是用糜子去皮后的制成品。小米是用谷子脱壳后的制成品。
2. 外观不同:黄米的颜色为淡黄色,有糯质的和非糯质的,颗粒较大。而小米的颜色比黄米的颜色浅,颗粒也较小。
3. 口感不同:黄米煮后的口感特别黏,可以用来做捞饭、米饭、做糕等。而小米的口感糯糯的,一般用来煮粥喝。
土豆焖饭
1. 把大米与小黄米用水洗净后备用,土豆去皮切丁、腊肠切片、蒜葱切末。
2. 锅中倒油,油热后放蒜和葱爆香,再加入土豆丁,炒至微黄。
3. 放入腊肠、大米、小黄米、玉米、肉末翻炒,加入适量红烧汁翻炒均匀。
4. 炒好后放入电饭锅中,加适量清水,按煮饭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