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动车?什么是高铁?
动车指普通的动车组列车,车次为D开头(动车),最高运营速度为200~250公里/小时,今年动车降速,一般客运专线限速200公里,原有客货混跑的线路上的动车限速160公里
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
早在20世初前期,当时火车“最高速率”超过时速200公里者寥寥无几。直到1964年日本的新干线系统开通,是史上第一个实现“营运速率”高于时速200公里的高速铁路系统。
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速度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
扩展资料
动车和高铁的区别:
1、时速不同:
高铁G字头时速300-350km/h,动车D字头时速200-250km/h。
2、价格不同:
高铁票价格一般比动车票价格高。
3、对象不同:
高铁指的是高速铁路,是从速度的角度描述的铁路系统类型。
动车指的是车厢有动力列车,除车头外每节车厢都可以有动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动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速铁路
动车是什么样子的
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力,又可以载客,这样的客车车辆便叫做动车;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编成一组;
带动力的车辆叫动车,不带动力的车辆叫拖车组;动车组技术源于地铁,是一种动力分散技术;一般情况下,我们乘坐的普通列车是依靠机车牵引的,车厢本身并不具有动力,是一种动力集中技术。
扩展资料
优越性能
跟用机车拖动普通车卡相比,动车组的优点是:动车组在两端都有驾驶室,列车掉头时无需先把机车在一端脱钩后再移到另一端挂钩,大为加快运转的速度。同时亦减少车务人员的工作及提高安全。(机车亦可以用推拉操作达到一样的效果)。
动车组可以容易组合成长短不同的列车。有些地方的动车组会先整成一列,到中途的车站分开成数截,分别开向不同的目的地。
当中动力分散的动车组以下的优点特别明显:
动力效率较高;特别是在斜坡上。动车组车卡的重量放置在各个带动力的车轮上,而不会成为拖在机车后面无用的负重。
因为同样的原因,动车组上的动力轴对路轨黏著力的要求较低,每轴的载重亦较少。因此选用动车组的高速铁路路线,对路线的土木工程及路轨的要求都较为低。
电力动车组因为有较多的电动机,所以再生制动能力良好。对于停站较多的近郊通勤铁路、地下铁路,这优点特别明显。
因为动车组运转快、占地小,行走市郊的通勤铁路很多都是动车组。轻便铁路、地下铁路使用的亦几乎全是动车组。
动车不但能开动,而且动车和由动车组成的列车的加速能力远远高于传统列车。以下文字试图说明为什么车轮驱动的动车加速比传统列车快──某些BT动车(比如下图的日本蒸汽动车)和某些编组BT的传统列车(比如一个调车机加一节平车)被排除在外。
喷气推进车辆/列车、直线电动机车辆/列车等不是由车轮驱动的也显然被排除,仅就一般情况而言。
两端动车
首尾动车是一种常见的火车牵引模式,即在列车的两端各配置一台动车,可细为重联和动车组两种。
重联主要针对货运列车,在超长货运车列两端各挂一台机车,不仅能解决单节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还能在折返线区间减少作业流程。在蒸汽机车时代,这种首尾机车重联方式比较常见,因为那时的机车功率较小。
动车组服务于客运列车,除了复兴号等极少数车型没有在列车两端设计动力装置外,无论是动力集中型还是分散型动车组,所有的动车组都至少要在车组两端同时配备机车或动力车厢,以“前拉后推”方式运行。
当列车抵达终点站时,无需更换车头即可实现原路返回或反向变轨。高速列车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几乎全是动车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动车
动车是什么
动车全称为动力车辆,是指在轨道上运行的拥有驱动装置、能产生一定牵引力的机车或车厢。不仅高速列车中有动车,所有火车类型的交通工具、包括常速动车组、普速列车、地铁列车、轻轨列车、单轨列车和磁悬浮列车等都有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