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这句诗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道出了实践的重要性?

冬夜读书示子聿

作者: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

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全

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

此事要躬行.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自朱熹的诗《观书有感》.大意是问它怎么会如此澄澈明丽?

原来有一股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源头活水”可引申为著书人

不断地读书学习,加强修养;也可理解为生活实践丰富.全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

活水来.

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出自《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副对联.其大意是:明白世事,

掌握其规律,这些都是学问;恰当地处理事情,懂得道理,总

结出来的经验就是文章.

4:“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出自刘禹锡的《浪淘沙九首》.其大意是:学会明辨是非是一个

十分艰苦的历程,但只有这样,才会得出真知灼见.全诗:莫道

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

金.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思是说,花虽然败落了,化作

春泥了,还要为后来的花提供养料.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为国

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全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

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实践出真知是什么意思

任何事情只有通过自己亲自尝试,才能真正的认识、理解、掌握。

实践:

实践有着诸多的含义,经典的观点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包含客观对于主观的必然及主观对于客观的必然。

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司法、社会治安、社会管理、社会交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活动。

实践是切实履行。

没有实践就不会有认识,理解实践也不能正确理解认识。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目的在于改变世界以满足人的需要。要改变世界必须认识世界。实践及其发展的需要是认识、知识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动力。

在现代,实践的发展促使科学成果层出不穷,以至促成新科学的诞生。人类实践发展的无止境,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无止境。同时,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必须满足实践的需要,为实践服务。实践提供了认识的可能。只有实践才能提供认识所必需的信息。

真知:真知代表对万物的认识与理解。通过由内心所发出来的原始的不由后天所影响的认识。

示例:他深入课堂听课,经常参加学生活动,实践出真知,终于初步掌握了教育管理的一般规律。

扩展资料:

实践出真知的名言:

1、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陆游(宋)

2、实践,是个伟大的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车尔尼雪夫斯基(俄)

3、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小塞涅卡

4、所有的理论法则都依赖于实践法则;如果只有一条实践法则,那么它们就都依赖这一条实践法则。——费希特

5、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下。——毛泽东

6、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廖沫沙(中)

7、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英。托·富勒

8、任何理论都不如现实具体。——沈从文(中)

9、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制造宇宙。——克罗齐(意)

三、“实践出真知”这句谚语便可说明什么?

读书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读书让人享受人类文明的成果,参加实践活动是书本学习的深化,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方法是否正确,通过实践不断培养自己的能力和优秀品质。

有关“实践”的名言: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宋 陆游《书巢记》

4、专读书也有弊端,所以必需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

5、只有实际生活中能够学习,只有实际生活能教训人,只有实际生活能发生社会思维。——瞿秋白

6、必定是实践和实际的人生经验教给了他这么些精深的理论。——莎士比亚(英)

7、行动生难题;艰苦生疑问;疑难生假设;假设生实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斯演进于无限。——陶行知

8、行动是老子,常识是儿子,发明是孙子。——陶行知

9、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下。——毛泽东

10、道虽学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