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姜的功效与作用
具有祛寒燥湿,温胃止呕的功效,是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70cm。根茎横生,分枝。叶片近无柄,叶舌2裂,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密生绒毛;
总苞片披针形,花通常2朵聚生,花萼棒状,花冠裂片长圆形,白色而具红色脉纹,果球形或椭圆形,种子多角形,有樟脑味,花果期4~12月。
产中国东南部、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区,生于林下荫湿处,日本亦有分布。
扩展资料:
性喜高温高湿的环境,喜明亮的光照,但也耐半阴,生长适温为15~30℃,越冬温度为5℃左右,在疏松、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中生长较好。
用分株繁殖,它分强力强,生长迅速,一般经一年生长可萌生成茂密的株丛,可于生长季结合换盆,将其分切为数丛,每丛含3~4枝,分栽后置于半阴处养护,待恢复生长后按常规方法管理。
盆栽可用腐叶土、园土等量混合作为基,种植时加少量腐熟基肥,生长季每月施一次富含磷钾肥的液肥,同时注意经常保持较高的环境湿度,以利叶片鲜艳亮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山姜
二、野山姜泡酒的功效
温中散寒
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风寒感冒,流清涕,打喷嚏。也可用于脘腹冷痛。
祛风除湿
用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痛,痛风。
行血消瘀
治疗跌打损伤,劳伤吐血,跌损瘀血停滞,月经不调等疾病。
消炎解毒
治疗无名肿毒,红肿热疼。
散寒止咳
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痰多,肺寒咳嗽。
三、山姜的作用与功效和禁忌 山姜的功效有哪些
1、功效与禁忌
(1)温中散寒
山姜性温,直接食用或煮水喝能驱散体内寒气,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在《贵阳民间药草》中也有记载:“山姜根茎及叶:温肺,散寒,止咳。” 适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冷痛等病症的缓解治疗。
(2)祛风除湿
风湿之邪留滞经络、肌肉、关节等部位,可出现游走性疼痛症状,而山姜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对于因风湿导致的风湿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缓解治疗作用,适宜风湿筋骨痛的人群经常服用或外敷使用。
(3)活血散瘀
山姜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有活血散瘀的功效,适宜用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劳伤吐血之症的缓解治疗,尤其是手脚冰冷、寒性冷痛的经期妇女,服用一碗红糖山姜水能很好驱寒暖胃,缓解经痛。
(4)理气止痛
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中有记载:“山姜祛风通络,理气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牙痛,胃痛。”可见山姜有理气止痛的功效,建议平时有脘腹冷痛现象的,用山姜3—6克煎汤服用缓解治疗。
(5)健脾益胃
山姜味辛、性温,为芳香性健胃药,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腹痛、呕吐、噫气、慢性下痢的病症,日常适量食用可健脾益胃,开胃消食,适宜搭配牛肉、鸡肉、陈皮等食物健脾开胃,化积消食食用。
(6)消炎抗菌
山姜中含有的桉油精、山姜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消炎抗菌的作用,主要是针对结肠炎耶尔森菌、摩根变形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但对肠毒素型大肠杆菌则没有抑、杀菌作用。
2、山姜的禁忌
(1)忌多吃
山姜性温,食用过多可加重体内热气,容易出现身体出现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短黄、牙痛等上火症状;另外山姜味辛容易刺激肠胃,适量食用有利于肠胃健康,但吃多则反而导致胃痛等不适现象。
(2)体热者忌食
山姜性温,食用可助长体内热气,适宜寒性体质人群服用,但对于本身热性体质的人应忌食,否则会加重体热,出现身体不适症状。
(3)孕妇、婴幼儿忌食
山姜有活血的作用,对于孕妇来说也是要忌食的,以免影响胎儿发育,导致流产等危害;另外婴幼儿肠胃消化功能较弱,对于山姜这类刺激辛辣食物应忌食,以防刺激肠胃导致不适。
四、野山姜可以吃吗,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野山姜可以吃,具有药用价值。功效作用: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果实供药用,为芳香性健胃药,治消化不良,腹痛、呕吐、噫气,慢性下痢。在浙江、福建亦有报道以本品代砂仁用的。根茎性温,味辛,能理气止痛,祛湿,消肿,活血通络,治风湿性关节炎,胃气痛,跌打损伤。
景观价值
主要作鲜切花、干花和庭院绿化之用途,瓶插期长达15—20天。因其总状花序形状独特,极易制成干花,是良好的干花材料。将其丛植于庭院小区、公园、花坛等,生长郁郁葱葱,花后婷婷玉立,极为雅致。
扩展资料:
在中国,生姜的食用及药用的历史很长,生姜的开发利用也比较早,主要产品有姜片、甜姜、姜酱、姜汁等,产品档次低,销售量有限。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宝贵的鲜姜资源,通过开发与利用,不仅使其每部分都得以充分利用,而且获取高附加值产品,获得较高的增值效应。
同时从生姜中提取以下四种产品:浓缩姜乳,透明原姜汁保健饮料,生姜淀粉,最后对残渣进行综合利用,制成姜蓉辣酱。以上四种产品中的前两种为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野山姜
五、野生山姜的作用与疗效是什么?
作用与疗效:果实供药用,为芳香性健胃药,治消化不良,腹痛、呕吐、噫气,慢性下痢。在浙江、福建亦有报道以本品代砂仁用的。根茎性温,味辛,能理气止痛,祛湿,消肿,活血通络,治风湿性关节炎,胃气痛,跌打损伤。
景观价值:主要作鲜切花、干花和庭院绿化之用途,瓶插期长达15—20天。因其总状花序形状独特,极易制成干花,是良好的干花材料。将其丛植于庭院小区、公园、花坛等,生长郁郁葱葱,花后婷婷玉立,极为雅致。
扩展资料
形态特征:
株高35-70厘米,具横生、分枝的根茎;叶片通常2-5片,叶片披针形,倒披针形或狭长椭圆形,长25-40厘米,宽4-7厘米,两端渐尖,顶端具小尖头,两面,特别是叶背被短柔毛,近无柄至具长达2厘米的叶柄;叶舌2裂,长约2毫米,被短柔毛。
总状花序顶生,长15-30厘米,花序轴密生绒毛;总苞片披针形,长约9厘米,开花时脱落;小苞片极小,早落;花通常2朵聚生,在2朵花之间常有退化的小花残迹可见;小花梗长约2毫米;花萼棒状,长1-1.2厘米,被短柔毛,顶端3齿裂;
花冠管长约1厘米,被小疏柔毛,花冠裂片长圆形,长约1厘米,外被绒毛,后方的一枚兜状;侧生退化雄蕊线形,长约5毫米;唇瓣卵形,宽约6毫米,白色而具红色脉纹,顶端2裂,边缘具不整齐缺刻;雄蕊长1.2-1.4厘米;子房密被绒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野山姜
六、山姜的功效与作用 山姜的用途有哪些
1、山姜具有温中散寒、祛风活血的作用。山姜的果实供药用,为芳香性健胃药,对于消化不良,腹痛、呕吐、噫气,慢性下痢等病症都具有较好疗效。
2、根茎性温,味辛,归胃、肺经。具有理气止痛,袪湿,消肿,活血通络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胃气痛,跌打损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