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旅游消费者情绪情感角度对黑色旅游做评价?

从旅游消费者的这个情感角度画的话,对于黑色旅游的话,我觉得正常情况下的话,我们还是要理性的去对待,同时很多人并不喜欢这样的黑色旅游项目。

二、你怎么看待黑色旅游?

我支持黑色旅游。欧美的黑色旅游活动由来已久,2005年,飓风袭击新奥尔良后,当地一家旅行社推出了"卡特里娜灾难之旅"作为对遇难者的怀念,每位游客所付出的35美元团费当中,有3美元直接用于灾区救助。对于黑色旅游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国外成功案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黑色旅游指人们到死亡、灾难、痛苦、恐怖事件或悲剧发生地旅游的一种现象。黑色旅游是是近年来国外,特别是北美地区旅游学界新兴的热点研究领域,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领域。所谓"黑色旅游",以煤矿煤井为阵地、载体,让人们体验煤矿工人的艰辛劳动,从而达到教育人们珍爱生命与生活、热爱劳动并珍惜每一份劳动的价值、促进每个人发挥自己的光与热的效果的旅游。

上世纪50年代末,德国政府正式将集中营原址作为"黑色旅游"点开放。导游介绍说,每年都有数十万青少年来此参观。有的青少年和老师在此居住几天甚至几个星期,认真了解纳粹的历史。

德国人的记忆中除了二战和纳粹,还有工业化进程中高污染的惨痛教训。鲁尔区的关税同盟煤矿区,就是有关高污染的"黑色旅游"景点。在煤矿区看到的景色令记者颇感意外:在高高的运煤提升井架下,一栋栋红砖建筑排列着,建筑之间是修剪整齐的草坪和宽宽的人行道。矿区内,展示了从煤的开采到加工的全过程。其面积相当于200个足球场,且原汁原味。

当然,德国最有名的"黑色旅游"点当属柏林墙。1989年作为冷战象征的柏林墙被拆除,但近几年,柏林墙却不断被修复。特别是"东面画廊",作为目前柏林墙残余最长的一段,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在墙壁前拍照留念。

国内也有很多黑色旅游资源值得我们去体验。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遗址,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遗址,东北五大连池火山遗址等等。这些地方都值得一去,让我们牢记历史,纪念在灾难中去世的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