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推进文旅事业发展采取的措施包括哪些?

一是推动纾困惠企政策落实到位。包括抓好文旅专项扶持政策落实和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

二是引导和推动文旅项目建设。包括发挥产业引导资金作用和推动政银企合作。

三是促进文旅消费扩容提质。包括激发文旅市场消费潜力、丰富特色文旅产品供给、培育发展文旅消费新模式和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四是深化产业融合发展。包括加强文旅融合载体建设和打造数字文旅产业。

五是助力文旅市场恢复。包括加强“水韵江苏”品牌市场推广、策划推介文旅精品线路、放大会展平台推广效应、大力拓展国内旅游市场和逐步恢复入境旅游市场。

六是优化文旅市场环境。包括进一步提升审批效能、规范文旅市场秩序和扎实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扩展资料:

《措施》提出,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提档升级,支持国家级、省级园区(基地)持续做大做强。

在实施惠民便民举措,激发大众消费潜力方面,《措施》提出,要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鼓励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实行淡旺季票价和非周末促销价,落实特殊人群门票减免政策,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消费月和数字文旅消费体验等活动。

《措施》还明确,要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财政专项资金引导作用,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升级。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到2022年,建成10个以上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2-3个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参考资料: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再推“文旅18条” 促进文旅产业平稳健康

参考资料:人民网-江苏出台12条举措为提升文旅消费保驾护航

经济生活知识政府如何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供给与消费最优匹配。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着力解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

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促进居民消费升级。

促消费补短板新政将密集落地

夜间经济成中秋消费亮点

中秋期间消费再次呈现多个亮点。文化和 旅游 部数据显示,综合各地 旅游 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数据,经文化和 旅游 部综合测算,期间全国接待国内 旅游 总人数1.0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国内 旅游 收入增速达8.7%。

出境游方面,携程数据显示,小长假期间我国游客从近599个海内外城市出发,到达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871个国内外城市。国家数量从去年的82个增加到了88个,增长7.3%。人气最高的前十大目的地依次是日本、泰国、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意大利和英国。

除了出游,在餐饮消费方面,今年在电商平台上,月饼、白酒、各式礼盒、大闸蟹及蟹卡成为中秋消费主角。苏宁大数据显示,以上商品的销量分别同比增长134%、143%、139%和156%,螃蟹及相关周边销量首次超过月饼。

另外,今年中秋期间,众多商家开展夜间活动,延长营业时间,助力夜间经济持续上扬。天津此前出台《夜间经济可持续高品质2.0版实施方案》,以今年中秋为契机,天津各夜市打造新颖消费载体。厦门市举办2019中国厦门中秋 旅游 嘉年华,数百家餐厅24小时不打烊。北京夜间消费表现强劲。其中,夜间餐饮、休闲 娱乐 等消费总订单量同比增长26%,居一线城市首位。

分析指出,中秋期间的消费亮点是我国消费潜力释放的一个缩影,显示出各地落实细化促消费相关政策的效应。

促消费再迎密集利好

围绕扩内需促消费的多个利好仍在密集释放。一个月内,央地在多领域出台一揽子重磅举措。

8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 旅游 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了系列促消费政策举措,包括推出消费惠民措施,继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提高消费便捷程度等。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了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8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促进 体育 健身和 体育 消费的措施。

部委层面,8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明确下一阶段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8月30日,商务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 汽车 平行进口发展的意见》。

地方上促消费新政也密集落地。9月11日,海口召开“两个确保”百日大行动促进消费动员大会,发布60条具体措施,确保 社会 消费品零售额指标年度增长10%。9月12日,河北省召开全省经济运行暨投资和项目建设调度会议,强调着力挖掘消费潜力,支持线上线下消费融合,支持免税店、港货销售店设点布局,活跃“夜经济”,扩大农村消费、假日消费。

此外,福建省在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方面,则推出促进商圈(步行街)繁荣发展,鼓励开展形式多样商业促销,省级每年安排2000万元对促销活动给予奖励等举措。贵州将采取多种措施激发 汽车 消费市场潜力,稳定和规范 汽车 消费。据了解,北京市有关部门计划在 旅游 、文化、 体育 、 健康 、养老、家政、教育、信息等领域各出台至少一项促消费政策,形成全市域促进总消费政策集成。

补短板深挖消费潜力

“从区域来看,中西部消费增长速度也高于东部地区,是我国消费增速未来的引领地区。”赵萍说。

以夜经济为例,有关数据显示,长沙、成都、重庆、贵阳等中西部城市“夜经济”活跃程度甚至超越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大都市。

赵萍表示,我们要重视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目前消费高速增长的势头,进一步释放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创造更多的消费增长点,促进其和东部地区以及城镇之间消费增长更加平衡。“推进城乡消费市场、中西部消费市场协同发展,进一步挖掘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是扩大内需的关键。”

广西:五项措施拓展文旅体消费 鼓励国有旅游景区实行门票减免

8月20日消息,广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

观点新媒体了解到,在拓展文旅体消费方面,具体内容如下:1、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乡村旅游嘉年华”、“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等活动,发放文旅消费券,鼓励国有旅游景区实行门票减免优惠。(牵头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国资委;配合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各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各市人民政府)

2、严格落实干部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开展周末游、广西人游广西、周边省份游广西等活动,释放旅游消费潜力。(牵头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各有关单位,各市人民政府)

3、促进户外文旅体消费,推动体育旅游业发展,鼓励开展帐篷露营节、户外音乐节、体育健身培训等潮流主题消费活动。鼓励和支持各市、县(市、区)打造体育公园、体育旅游基地、户外运动营地等体育消费新场景,发放体育消费券,拓展线上线下体育消费主题活动,促进体育消费提质扩容。(牵头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商务厅、体育局;配合单位:自治区总工会,各市人民政府)

4、鼓励金融机构以承租农房的租金、装修工程款、旅游景区效益、旅行社投入成本、旅行社组团合同及计划等投入资产和预期收益作为评估基础,在租期内向经营者发放贷款,促进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和旅行社业务尽快恢复。(牵头单位: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配合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各市人民政府)

5、鼓励市、县(市、区)统筹财政资金,支持引导消费品生产企业与旅游景区、景区商家合作,开展景区门票抽奖活动。(牵头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各市人民政府)

据悉,措施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商务厅负责解释,执行期限为印发之日起至2023年2月28日。国家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沉浸式+旅游,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新路径

“沉浸式体验”一经诞生,便被迅速应用至 旅游 领域,从吃住行到游购娱,贯穿了 旅游 行业的全要素。特别是在文旅产业上,“沉浸式体验”几乎覆盖文旅新兴消费的所用领域。在全息投影技术、裸眼3D技术、互动体验技术、数字动画技术、5G、AI、AR、VR、MR、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助推下,沉浸式博物馆、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沉浸式艺术戏剧、沉浸式主题公园、沉浸式夜游等产品层出不穷。

沉浸式博物馆

沉浸式艺术展

沉浸式 旅游 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吗?这一点毋庸置疑。

根据《幻境·2020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2019年全球沉浸产业总值达51.9亿美元,中国的沉浸产业总产值也跃升到48.2亿元,沉浸体验项目数量达到1100项,包括展览展陈、实景 娱乐 、商业地产、文化 旅游 等形式。

国务院及文旅部、 科技 部、中宣部等各部委分别印发文件大力推动、鼓励沉浸产业的发展。2019年8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 旅游 消费潜力的意见》,政策中九条主要任务,三条与沉浸产业发展息息相关。《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文化、 旅游 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发展新一代沉浸式体和 旅游 消费内容”。2021年3月25日,国家发改委等28部门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在深入发展数字文化和 旅游 部分,提到“加快文化产业和 旅游 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演播、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

沉浸式演艺

当前,沉浸式 旅游 就如同网红直播,在 旅游 界成为热词和风口,发展正是生机勃勃之时,那么 如何把握文化和 旅游 消费需求新特点、新趋势,用好新技术、新模式,推动沉浸式文旅产业迈向新高度、实现新突破呢?

深挖特色文化,打造优质内容

旅游 行业的发展需遵循一个原理:内容永远是“1”,技术手段是后面的“0”。 沉浸式作为一种手段,其内核主要在于优质的“内容”,也就是可装入的戏剧、演艺、多样的线下综合体验活动。通过这些多元化元素的植入,把蕴含价值的内容与新技术、新形式、新要素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提供更吸引人、打动人的 旅游 产品,为消费者创造更超值的新体验,真正成为景区、品牌、产品的忠实粉丝,最终实现新IP的成功打造。

注重 科技 新技术的结合与应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沉浸式 旅游 的基础支撑。VR、AR、AI等技术的不断创新突破,5G、6G网络的持续开发建设,使得3D等虚拟场景的技术搭建日益成熟,可以更好的将抽象的文旅IP具象化,让游客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知形成的场景体验融入 旅游 环境。 科技 手段和营造手法的充分结合与应用,能够为文旅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创意方向,有力推动多媒体、球幕、VR等各类 旅游 娱乐 体验产品的升级、蜕变,也会极大的促进和丰富沉浸式文旅产品业态内容。

营造氛围,强调游客参与性

“沉浸式”的关键是游客主动深度参与。因此在沉浸式体验项目布局安排上,不能只是单纯的角色扮演和演出项目互动,更需要通过环境氛围营造场景,通过多方位、全角度调动参与者的注意力来建立和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参与感和联系感,从本质上改变参与者与作品内容互动的方式,让游客既是观看者,又是参与者。

沉浸式餐厅

沉浸式景区

来源 内容、图片综合自网络,仅做研习

编辑 罗媛婷

责编 冯伊娜、莫荣旭

运营 广西大 健康 和文旅产业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