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国前后温江生活的变化
温江位于成都市中心区正西16公里处,距双流国际机场18公里,全区幅员面积277平方公里,辖6镇4街办,总人口32.67万温江是4000多年前古蜀鱼凫王国的发祥地,自西魏恭帝(公元555年)建制以来,一直是川西政治、经济、文化重镇。解放后长期为温江地委、行署所在地,1983年划归成都市管辖。2002年4月撤县设区,成为成都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府温江,人杰物华。李白、杜甫、陆游、朱熹等文人墨客曾竞相在此游历唱和,留下了“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等千古绝唱。温江境内属岷江冲积平原,无山无丘,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河流纵横,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地称天府,以“金温江”的美名享誉海内外。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留下了古鱼凫王墓遗址、文庙、陈家桅杆、大乘院等名胜古迹;流传着许许多多诸如柏灌王、鱼凫王墓、古城埂、金乌池等动听的历史掌柜、民间传说……
温江人民,聪慧勇敢,锐意进取,树起一座座历史丰碑,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温江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一个个丰硕成果向世人展示着“金温江”的风采:成都市第一个卫星城;四川省第一个小康县;西南地区最大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区所在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跻身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区);2002年4月撤县建区;2005年9月成功举办全国第六届花卉博览会……今日温江32万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实施“213”发展战略,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构建和谐温江而努力奋斗。
二、温州人去香港旅游,穷游去香港最多的钱多少?
从温州坐火车到深圳,来回动车票303乘2为606, 从深圳罗湖口岸坐火车到红墈火车站,来回车票37乘2为74港币,看你住在什么地方,如果是旺角重庆大厦,便宜的百来二百元的住宿都有,吃东西在麦当劳大概是30元左右港币一餐(早餐会少些,但中餐和晚餐会贵些) ,巴士一般上车是10港币,地铁看距离,看你去哪里玩,住几天,才能算出最少花多少钱, 希望回答有所帮助!
三、就是温州旅游的发展现状 还有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对策
1、管理体制不顺。温州拥有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北雁荡山和中雁荡山,但目前却连一个市级风景旅游管理局也未成立,只有北雁有中雁两个景区管理局分管两个景区,而大荆、虹桥、乐成、城北、柳市、七里港、北白象等绝大多数集镇的旅游管理没有主管局,其旅游社等旅游服务和餐饮宾馆服务更是缺乏统一管理,成为全市旅游管理的盲区和死角,在乐清经济最为发达的四大集镇,旅游管理一片空白。
2、交通不便。旅游交通线路的开发尚不完善,景区的公路路况较差,很不适应旅游发展的需求,且各景区间尚未构成旅游交通回路,以便利通车。
3、规划滞后。规划是龙头,建设紧跟走。该市目前毫无旅游发展规划动作,以至各景区欲编制次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或旅游发展局部规划等都无“规”(全市总规划)可依。
4、经费投入不足。风景区的开发、管理和保护工作,需要投入大批资金,而全市旅游业收入仅为5.1亿元, 仅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3.1%,没有引起市政府的高度兴趣和重视,加之其他客观原因,市政府全年对旅游业的投入更是少得可怜,而在基础设施建设如通信、保险、金融、饮食、住宿、导游、娱乐及购物等方面,也没有形成配套服务需要水平,旅游业的行业带动功效和劳动力就业吸纳等社会效应性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
5、开发利用乏力。温州的旅游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可属佳品,但由于开发利用不力,温州至今未评出旅游景点质量等级评定AAAA级、AAA级、AA级和A级风景区。至于星级宾馆饭店更是少得可怜,三星级仅两家,且档次不高规模过小。温州的各旅游社也习惯于各自为政,不走集团化、规模化经营之路,出团业务多,接团业务少,使本地财源大量流往外地,缺乏汇聚外地客源来旅游消费的能力和机制。
6、旅游体系不健全。旅游景观以峰、洞、水、瀑等特色为主景观的观赏性旅游是明显的,但也明显缺乏以知识传播精神文化享受为内容的参与性休闲旅游要素,包括佛教道教等传统文化、区域民俗活动和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的开发,以及观光农业(观赏、劳作、品尝等项目)的开发等。
7、队伍结构不合理。旅游业各管理机构人员配备不合理,其中行政人员多,专业技术人员少;不懂专业的多,懂专业的少;年龄偏大的多,中青年干部少;从业人员半路出家的多,旅游科班出身爱岗敬业的少。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队伍素质普遍低,知识结构单一,服务质量和效益难尽人意。
8、宣传重点不突出。旅游业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宣传策略出现偏差,犯了“面面俱到”的毛病。没有抓住重点,而是四面出击,“天女散花”,全国市场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以沪宁杭、粤闽和港澳台市场为中心,细分“银发市场”、“中年市场”、“青少年市场”、“妇女市场”和“侨属市场“,也没有根据目标市场的对象特征,以针对性较强的宣传方式和手段吸引各方客源。
四、浙江省温州市的消费高不高?
温州是消费水平在全国的前列,普遍的生活水平还是温州高点的,温州人生活节奏比较快,生活往往跑到别人前面,别人说温州人都说温州人有钱,其实穷人也是有的,主要是温州的整体消费水平比较高。
五、温州生活条件的变化
温州新闻网2002年8月21日消息:温州城市居民的收入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据市城调队最新资料显示,今年1一7月,我市城市居民人均总收入达9683.7元,可支配收入为7842元,同比增长11.5%,名列全省第一。那么,这些数字变化的背后,城市居民的生活正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
变化之一:饭店用餐成习惯
腰包鼓起来的温州人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了,拖家带口出入餐馆饭店解决“家常便饭”,已成为温州街头很平常的风景线。
据统计局的调查显示,市民平均每月在饭店、酒楼花掉的钱就达5亿元之多。也就是说,从年初到现在,温州人光上馆子花费的开销,可以建造3座温州大桥。
从在外用餐家庭调查情况看,今年1一7月,温州居民家庭平均每月在外用餐达到29人次,几乎每户人家每天至少有1人在饭店饭摊解决“肚皮问题”。人均用餐支出为898.5元,占居民食品支出三成以上。同时越来越在乎用餐环境,营业性饭馆、餐厅、酒楼成居民在外用餐的主要消费场所,花在这里的钱占了在外用餐的81.6%。
“厨房革命”带旺了当地的饭馆酒肆。温州餐饮业从1999年开始就一直火爆。每逢节假日,大部分酒店都会“满堂红”,如果想上馆子,得提前几天甚至几个礼拜预订。据五马美食林、云天楼、温州饭店、溢香厅介绍,节假日的人流量都达万人以上。
现在,温州已经有大大小小的饭店400多家,除了温州口味外,韩国风味、川菜、粤菜等特色酒店也已“千树万树梨花开”。温州人的口福正越来越好。
餐饮业的红火反映在企业景气指数上,也是一路飘红。据统计局有关人士反映,近几年,温州餐饮业的景气都相当乐观。
变化之二:私家轿车满街跑
降价!降价!降价!!去年以来,国产车一再掀起降价风暴,车价犹如穿上了“红舞鞋”,一天旋出一个花样。当大众公司推出灵气可爱且价格经济的“POLO”时,在市区一保险公司工作的舒小姐再也抵制不住诱惑了。当她开着心爱的新车上路时,才发现温州街头到处可见崭新的私家车,除了经济型的“POLO”、赛欧、夏利2000等外,本田、丰田、尼桑甚至雷诺、宝马、奔驰等名贵进口车也已成为温州人的轻松“坐骑”。
温州人私家车的“普及率”已位于浙江省首位,并且远远超过省内其他城市。市城调队的住户调查显示,截至今年7月份,温州每百户居民拥有私家轿车7辆,比去年增加6辆。而此时,杭州每百户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为1.4辆,宁波为1辆。
市民厚实的钱袋子和高涨的购车欲望大大刺激了车市,车市升温,新车告急,令不少汽车销售商乐得合不拢嘴。据悉,POLO车无论是自动挡还是手排挡、豪华款还是普通款都很紧张,特别是自动挡更是如此,从一开始上市就面临几乎断档的情况。据车商介绍,3、4月份预订的客户到现在还有很多没拿到POLO现货。而风神蓝鸟、本田雅阁等车也都全面告急。
私家车的“闹猛”令汽车出租行业头疼不已。不少汽车租赁老板叹苦,生意差的时候,好几天都租不出一辆车。
变化之三:大方投资为“将来”
全国法律自学考试、全国司法考试、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清华远程教育……大学毕业才两年的林超,把大部分的收入都花在了“再教育”上。
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终身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参加自学考试等“再教育”的人数逐年增加。在温州,像林超这样的“考证一族”已经数以万计。在激烈的竞争中,他们为了能在将来的竞争中更有“资本”,不惜血本投入大量金钱和时间。上课、培训、考试等成人教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温州城调队的调查资料,则证实了这个群体的“大方”。今年1到7月份,成人教育费用支出增长迅速,人均79.31元,同比增长113.37%。
为了能及时获得信息、更新知识,给再教育创造更好的契机,大部分人把眼光“盯”上了家用电脑,在网络上与世界同步。据调查,1一7月份,市民购买电脑支出成倍增加,同比增长了2.42倍。截止7月底,每百户家庭中拥有电脑44台,家用电脑拥有量傲居浙江榜首。利用互联网在家里上网冲浪已成为不少温州人生活的一部分。
变化之四:手机小灵通不能少
新婚的小李夫妇拥有5只电话,夫妇俩每人一只手机和一只小灵通,外加家里的一部固定电话。工作忙时,5只电话“前仆后继”地响个不停。在温州,每人拥有两只以上的通讯工具已相当平常,就像小李所说的:“手机一不在身边,就像与世隔绝一样”。
温州市民信息消费能力强,多渠道、多层次获取各种信息,已成为众多市民日常工作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虽然,由于电信业垄断地位的日渐衰弱,激烈的竞争使得电信、移动、联通等公司纷纷采取降价促销来吸引消费者,通讯费用频频降低,但温州居民家庭电讯费用还是显著增加。据悉,今年1?7月,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4.9%,其中手机等通讯工具下降了20.3%。但是,居民家庭购买通讯工具支出为219元,同比增长11%;电信费用支出为800元,同比增长4%。资料还显示,去年温州每百户家庭拥有移动电话47部,今年已上升到107部。
据调查透露,在温州,人们手中不但拥有多种通讯工具,并且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还频繁更换手机,使得通讯市场前景看好。
变化之五:买享受渐成时尚
今年五一期间,记者在福建太姥山景区看到,停在景区口的私家车几乎有80%以上都是温州牌照的。收入增加了,开车到附近景区“嬉”一“嬉”,享受一下,已成温州人生活的润滑剂,温州人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节假日、双休日,拉家带口、呼朋唤友地去旅游,使得旅行社看到了温州巨大的市场潜力,外地旅行社也纷纷入驻温州。新路线、新景点、打折、促销……旅行社的竞争又刺激了温州人旅游消费的热情。
据城调队的负责人介绍,温州人自助旅游和随团旅游的比例不相上下。今年1一7月份,市民家庭户均随团旅游费用已达到289元。
同时,为了从“锅碗瓢盆交响曲”中解放出来,不少家庭花钱请来了保姆、钟点工,自己则腾出时间做别的事情或者干脆去茶馆、咖啡厅等地方享受。统计显示,今年1一7月,花在家政服务上的费用,户均达到131元。
六、温州的人均收入是多少呀?
温州人首季城市人均收入高
据市统计局城市调查队调查,今年首季,温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62.1元,同比增长10.7%;人均消费性支出3668.7元,同比增长17.9%。我市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继续朝着殷实富足方向迈进。
四种渠道鼓足钱袋
温州老百姓是富足的。居民家庭的钱袋子里,有工薪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为居民收入主要来源。在四大渠道中,占比最多的是工薪收入,增幅最快的是财产性收入。
工薪收入仍是目前居民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统计显示,一季度城市居民人均从单位得到的工薪收入为3458元,占居民家庭总收入的近六成,居家庭收入首位。
经营性收入也大大充实了温州人的钱袋子。我市民营经济发达,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市场,走上个体经营之路,这已经成为市民就业的主要渠道。一季度,个体经营者人数占就业人数的22.2%,人均经营性收入1049元,占居民总收入的18.1%,为居民收入的第二大来源。另外,转移性收入位居第三。
财产性收入增幅居首位。一季度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442.5元,同比增长20%,占居民总收入的7.6%。由于部分温州人较早涉足市场,这部分民间资金非常活跃,做期货、炒外汇、入股企业、投资房地产、购保险等等,以钱生钱,在部分居民家庭收入中占着不可或缺的位子。在财产性收入中,人均股票与红利收入273.2元,增长19.4%;房屋租金收入116.2元,增长23.1%;银行利息增幅却明显下降。
教育消费增幅惊人
随着市民腰包的不断鼓起,温州人的消费结构明显变化。吃、穿等基本生活消费比重逐步下降,教育、娱乐、居住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比重逐步上升。在首季市民支出中,有六大动向尤其明显。
首先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增幅惊人。一季度市民花费在该类的人均支出为408.1元,同比增长56%,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一成多。其中,文化娱乐用品类增幅飞快,部分家庭频频更新大件,新购电脑、彩电、照相机等,提升耐用品的档次;旅游支出步伐加快,人均参观旅游支出增长2倍多;教育出手大方,人均支出达2002.7元,同比增长71.8%。
服务消费明显增加
随着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市民居住环境不断改善,拉动了居住服务消费的增加。一季度,我市居民人均物业管理费支出达20.9元,同比增长了4倍多。与此同时,人均住房面积、住房配套设施、厨房用品等均得以不断优化。
家政服务已走进寻常百姓家。随着家政服务范围的拓宽,不少工薪家庭也开始享受家政服务。一季度居民家政服务人均支出35.9元,同比增长22.5%。
另外,个人用品及服务消费增幅加快、滋补保健品消费愈受青睐、食品消费比重下降等也成为居民消费的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