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9年全国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约为195000000万读作什么改写成用亿作?

195000000万读作:一万九千五百亿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是:19500亿

二、五一旅行大数据报告出炉,谁是中国城市的人气之王?

这个五一小长假可以说很多人选择了出门旅游,造成很多城市基本上都是“人从众”的现象。

订票网站也都统计出了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的订票与往年相比的差异。可以看出携程“五一”假期总订单同比增长约270%,对比2019年同期增幅也超30%。去哪儿网也表示“五一”假期机票预订较2019年增长超三成,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超四成。可见今年出门旅游的人真的很多。

那么旅游的话大家都是去哪儿呢?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今年十大热门旅游城市分别是哪些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西安、南京、重庆、武汉、长沙。

可以看出,我国旅游的人气之王还是我国首都北京,其他的基本就是各大省会的强省会或者网红城市了。

其中成都,很多人都应该是去看丁真的。

丁真自从大火之后为当地的旅游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推动,这大概就是网红效应吧。

所以也可以看出当初理塘选择丁真作为当地的旅游代言人是多么正确的决定,因为当今社会的发展就是需要这样创新新颖的方式,短视频的崛起也让许多地方的经济发展会随之而改变。

但是哪怕如此,排列前三名的旅游热门城市则是更加的强大,因为他们依靠自身的吸引力就能稳居前三,这是他们自身所带的魅力,是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的。

那么这个五一小长假你们有出门吗?估计还是有很多人也选择了蜗居在家,而他们的大多的应该是依靠着刷短视频和打游戏来消磨时间了吧。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句,旅游是一个体力活儿啊,不论在什么时候出门旅游都觉得十分的累。

三、“五一”消费成绩单来了!出游人数超疫前 哪些新趋势需关注?

转眼间,“五一”小长假已过,作为就地过年后首个长达5天的假期,“五一”小长假在促消费方面被寄予厚望。

从文旅部及各地商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五一”消费明显复苏。

5月5日晚,文旅部发布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日,全国国内 旅游 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按可比口径已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同时,“五一”假期共实现国内 旅游 收入1132.3亿元,同比增长138.1%,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0%。

此外,北京市商务局发布数据显示,假日期间,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百家企业实现销售额45.6亿元,同比增长10.1%,较2019年增长4.2%。

“五一”全国景区交易额同比涨200% 游客更看重品质出行

不少“五一”期间出行的小伙伴已经在“抢票”以及各 旅游 景区的人流量上感受到了民众的出行热情。

消费数据也表现不错。5月5日,支付宝平台发布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国景区交易额较2020年同期上涨200%,酒店住宿等行业增长翻倍,甚至远超2019年同期,强势反弹。

同时,“五一”期间的消费也呈现新趋势,比如支付宝数据表明,“小镇青年”成为“五一”假期拉动消费新动力,三四五线出游消费人次占比6成。并且,这一届“小镇青年”花钱更注重消费品质和文化生活享受。相较2020年同期,三四线人群对博物馆、剧本杀、线下演出、密室等搜索均有大幅增长,其中,演出搜索量上涨超22倍、博物馆搜索量上涨近18倍。

文旅部也表示,“五一”期间,游客出行更加看重休闲度假类品质出行,私密化、定制化、小型化成为主流,高星级酒店房源备受游客青睐,长沙、西安、杭州、成都等热门网红城市酒店的特色房型一房难求。

全国 旅游 监管服务平台监测数据也显示,“五一”团队游团均人数为14.67人,较2019年减少25%,小团游趋势明显。

分城市来看,“五一”期间,北京市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百家企业实现销售额45.6亿元,同比增长10.1%,较2019年增长4.2%。北京市监测的西单商场、燕莎奥莱、贵友大厦和菜百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0.9%、86%、81.8%和80.5%。

南京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172家商贸企业共实现销售(营业)额18.5亿元,同比增长36.8%。

杭州市商务局据全市40793家样本企业监测统计,“五一”期间(4月30日至5月4日),累计实现销售(营业)额20.01亿元,同比增长22.7%,比2019年增长17.4%。

海口海关统计数据也显示,5月1日至3日,离岛免税购物金额为4.85亿元,购物人次达6.54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15%、140%。日均免税销售额约1.62亿元,相较2019年“五一”假期增长299%。

票房方面,猫眼电影统计显示,截至5月5日24时,“五一档”总票房合计达16.72亿元,成为“史上最强五一档”,对比来看,疫情前的2018年、2019年同期票房分别为10.06亿元和15.27亿元。

旅游 收入仍在恢复中 新技术和 旅游 业正加速融合

可以发现,北京、杭州等热点城市监测的企业“五一”期间销售额已经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全球疫情蔓延之下,海南离岛免税购物迎来“黄金”期,日均免税销售额也较疫情前大幅上涨;电影市场延续春节档的强劲表现,也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但备受冲击的 旅游 业目前还处于恢复期,出游人数按可比口径已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但 旅游 收入按可比口径仅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贝壳 财经 记者表示,“五一”假期的 旅游 消费数据符合市场预期,出行人数已经比疫情前要高了, 旅游 收入按可比口径也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而清明假期时, 旅游 收入仅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6.7%。对比来看,备受疫情冲击的 旅游 市场已经在回暖。

付一夫进一步表示,另外,官方虽然并未公布消费数据,但从大面上来看,很多景区一票难求,酒店预订、高铁、航班的数据都非常不错。同时,“五一”期间的消费市场还出现了不少新趋势,比如以田园综合体为核心的田园游、乡村游、民俗游,以及马术、水上桨板等新 时尚 运动;基于数字基础的VR主题乐园、云 旅游 等,背后反映的是我国产业数字化进程不断提速,新技术和 旅游 业正进一步加速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新兴 旅游 消费业态不断“破圈”,人们的消费方式、理念也在升级。与之对应的是,各地为了满足民众的 旅游 消费升级诉求,也在挖掘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 旅游 资源、特色文旅活动,从而促进消费。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文旅场景越来越丰富,生态越来越完善,我国的文旅消费行业正在迈向一个新阶段。

四、今年五一假期出行旅游人数估计达到2亿,出游的人该注意些什么?

这城的每个角落,都填满了若有所思的生活。皱巴巴的生活需要适时的熨贴一下,去哪儿不重要,重要的是去,乏味的生活,过久了,总会有一种突发的念头蹦出来,就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管目的地是哪,只要你想去就去,喜欢一个人呆着,做什么都好,虽然喜欢交朋友,但总觉得聊天之外都有太多相互顾及。所以很想一个人旅行,但安全问题真的是个问题。

一,今年五一假期出行旅游人数估计达到2亿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第二季度是传统的出游旺季,而且内含了清明、五一、端午三个公众假期,很可能会成为旅游抗疫的战略转折点。伴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管控、政府部门持续放开出行限制、鼓励和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态度,即将来临的五一小长假有望迎来“爆发式出游”,久违的“人从众”盛况将再度回归! 23%、43%、114%、126%,从携程当前五一机票、酒店、门票、租车订单量对比2019年的显著增长来看,今年五一旅游人次有望突破2019年五一水平达到2亿人次新高。

二,出游的人该注意的事情

工作了那么久,五一就出去旅旅游,放松放松心情,那样工作起来才会不觉得累,但是出门在外也要注意安全。

最好就是结伴而行,就是和朋友一起去旅行的话,要安全一点,如果要去景区玩的话,可能人比较多,然后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包,毕竟有很多小偷,就是趁着人多偷东西,手机一定要拿在手上,这就是景点里面的一些东西的话,最好就不要盲目的去消费,有可能会比较坑。

住酒店的话锁好门,警惕观察一下周围,尽量不要选小旅馆或招待所,最主要保证个人安全,财产是其次,如果还是不行,实在是这么没有安全感,身边朋友又没空的话,带家里人出去周边游或者自驾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呀。

五、五一假期国内出游1.6亿人次,旅游收入646亿元,相比疫情前有何不同?

相比较于疫情之前旅游收入减少了40%左右,而旅行的人次也减少了30%左右。从数据来看的话,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五一节假日期间出游的人客在减少,旅游的收入更是锐减。疫情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或多或少都带来了一些影响,在原来的时候,节假日是出行的高峰期,也是旅游的旺季。

很多的旅游胜地为了能够迎接大规模出行的旅客,都会出具各种各样的措施,甚至很多的地方还呼吁大家去别的景点看看。但是从今年的状况来讲,各地为了能够刺激旅客的消费热情拉动,当地的旅游收入都开始发放消费券,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吸引游客的目光。但即使政府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整体的情形相对于疫情之前还是不太乐观。

在疫情之前使我国出游的人次相对较大,甚至能够到2亿左右,而旅游的收入更是接近千亿,所以说当时稳定的环境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是做出了很多的贡献。那么随着疫情的到来,各地也开始出台各种各样的管控措施,很多的地方在此时更担心的是地区的安全滞留问题,无心在旅游上面做文章。对于游客来讲,在这个时候外出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说很多的游客宁愿待在家里也不会出去旅游,这就使得出行的人数减少,旅游的收入自然也会随之下降。

在稳定的环境之中,我们都期待能够在假期出行看一看不同的风景。可是现在出行的时候,我们不仅需要考虑旅游地人是否多,自己准备的钱是否够,这些问题之外还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己在旅行的过程之中是否会成为密切接触者,又是否会被隔离。众多问题的出现,才会使得大家放弃了在五一假期的出行。

六、“五一”假期国内出游1.6亿人次,此次消费呈现了哪些特征?

通过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五一假期五一的数据显示,今年的五一的出游消费呈现了三大特征:一旅游景点由城市走向周边地区,乡村旅行备受青睐。二大众出行的时间变短。、大众出行的空间距离缩短。三线下消费往线上消费转移,云演艺、云展览、云蹦迪、云消费等备受喜爱。

一、旅游景点由城市走向周边。受疫情影响,人群的聚集往往带来了疫情大范围传播和被感染的风险。2022年五一出行人次1.6亿,二出行的主要客源地从城市景点往周边的乡村的转移。乡村的空间范围更大,减少了人群的聚集,人们在出行上更愿意选择相对疫情风险较低的乡村旅游。露营、徒步、野外踏青更受喜爱。

二、大众出行的时间变短、空间距离变小。由于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各省市之间的通行往往都需要48小时或者24小时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为了不给国家添乱、不影响其它城市,害怕隔离带来的工作影响。大众旅游出行往往选择了距离居住城市更近的周边乡村,时间上也缩短了,据携程相关数据显示,本地游的订单超40%。涌现出一波“微旅游”的热潮。

三、在旅游消费上呈现出由线下转线上消费的趋势。为了减少人群的聚集,大型演艺、演唱会、大型展览都逐渐转到线上,即可让大众在五一假期间观看演艺、演唱会、展览,又不会人群聚集导致疫情传播。

其实今年开年以来,疫情一直持续,今年的五一假期旅游人次同比下降了42.9%,很多景点也无人光顾,大量门面关门闭市。和旅游业相关的住宿业、餐饮等行业备受打击。这次的五一出行的趋势也在预料之中,想一想还有很多人因为封控居家2个有余,能够在城市周边走走的人已经非常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