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国七雄是哪七国 分别是秦、楚、齐、燕、赵、魏、韩国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那你知道战国七雄是哪七国吗?自从三家分晋后,春秋五霸形成战国七雄的局势,这七国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虽然在七国之外还有一些小国,但实力都不强,最后被七雄所灭。

关于战国七雄的介绍

1、秦国

只从三家分晋之后,最强的晋国分裂成三个国家,由春秋五霸变成战国七雄。至于战国七雄是哪七国?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在七雄中,秦国后期最强,在秦穆公的时候,就灭掉了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不仅开阔了国土,还稳定了大后方,为之后的争霸打下基础。

2、楚国

楚国从春秋开始,就一直国力强盛,与晋国长期争霸。但是春秋晚期的时候,因为陷入公族内乱,渐渐被吴国抢去风头。之后在战国初期,经过改革后国力复苏。在战国前中期,楚国是一个占据大好河山的大国,国力强劲是秦国的竞争对手。

3、齐国

齐国在春秋时期,因为齐桓公首霸中原,国力渐渐的强盛。一直到战国晚期,齐国仍保持着强盛的地位,知道秦国灭了韩、魏、楚、燕、赵之后,攻打齐国俘虏齐王建,使齐国灭亡。

4、燕国

说起燕国,许多人就会想到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的事。因为荆轲暗杀失败,秦王大怒派兵攻打燕国,之后在公元前222年的时候燕国被灭。

5、赵国

在三家分晋之初,韩赵魏经常结为同盟,一起行动共进退。但是因为魏韩两个的主战场在南方,赵国获利不均,遭到魏国排挤。之后赵武灵王奋发图强为赵国打下基础,渐渐的能与秦国争霸,但是最后还是没能打赢秦国。

6、魏国

魏国在战国初期的时候,国力还是蛮强盛的,之后与赵国关系紧张,魏武侯、魏惠王等又没有明确战略目标,一味的穷兵黩武,让魏国渐渐没落。

7、韩国

韩国在三家结盟的时候,因为获利颇多国力达到鼎盛时期,但是由于四面受敌,且国人不尚武,屡次被强国大,不得不先后依附各大强国。

二、战国七雄是指哪七国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点,快来看看吧。

战国七雄简介

战国时代最后三十多年,山东六国已无力与秦国对抗,秦国不断向东蚕食六国国土,后来至秦王嬴政在位时,一举灭六国,一统中国。

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

公元前287年,苏秦、李兑合齐、楚、赵、魏、韩五国,合纵攻秦,罢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秦归还部分赵、魏失地求和。

公元前286年,齐灭宋,秦遂主谋合纵攻齐。前284年,燕昭王使乐毅为将,合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攻入齐都临淄,占领齐国长达五年。

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组织反攻,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从此无力与秦抗衡。这以后秦的对手主要是赵国。秦在进一步削弱楚的基础上,向东积极发展,与赵形成正面对抗。

公元前262-260年,秦、赵在长平邑(今山西晋城高平市)激战,秦大败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259年,秦进围赵都邯郸,达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赵败秦,解除邯郸之围。赵虽转危为安,但受创惨重。

公元前251年,燕乘赵国新败,出兵攻赵,反被赵国击败。然而在秦的威胁下,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的联盟。

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

公元前241年,赵庞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但为秦所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乘势各个击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战国七雄地理位置

1.秦国:今陕西大部、甘肃东部、内蒙古一小部分,后来势力扩展到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最后灭掉了其他六国,统一中国。国都:咸阳(今陕西西安咸阳一带)。

2.齐国:今山东大部、河北东南部、江苏北部、河南一小部分。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

3.楚国:今湖北、湖南大部、安徽、江西、江苏、浙江、河南南部、贵州一小部分。国都:郢(今湖北江陵,后迁至寿春,在今安徽寿县)。

4.燕国: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内蒙古一小部分。国都:蓟(今北京)。

5.赵国:今山西大部、河北中西部、河南一部、内蒙古部分地区。国都:原来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来迁到邯郸(今河北邯郸)。

6.魏国:今河南大部、山西东南部。国都:开始是安邑(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后来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7.韩国:今河南中部、山西西南部。国都:原先在阳翟(今河南许昌禹州),灭郑国后迁到新郑(今河南郑州)。

战国七雄实力排名

经历了春秋时期的大筛选,在弱肉强食的混战中,数量众多的诸侯国减少到了个位数。一直到了战国时期,仅仅是剩下了7个诸侯国,他们并称为战国七雄,分别是齐国,楚国,赵国,韩国,魏国,燕国和秦国。战国初期的时候,战国七雄的实力排名是魏国,楚国,齐国,韩国,赵国,燕国和秦国。

三、战国七雄是哪七国?

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故称“山东六国”。

由于郡县制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

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以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慎到、乐毅、剧辛、韩非、李斯等人为代表的法家在战国时期独步天下。杨朱学派的为我、贵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墨子(约前479年—前381年)的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张仪、公孙衍、苏秦和范雎等纵横家,以谋略游说天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的儒家主张守旧。许行的农家主张君民并耕而食。惠施、公孙龙、邓析子等名家主张辨别“名实同异”的逻辑。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发展道家的无为而治。邹衍(约前305年—前240年)的阴阳家提倡“五德终始说”。兼取各家学说的杂家,以《吕氏春秋》的帝王学为代表,还有喜欢引用历史典故和寓言故事的小说家虞初、燕丹子,世称“九流十家”。战国时期的连年混战使军事理论和技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孙膑兵法》、《鬼谷子》、《吴子兵法》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

四、战国七雄是哪七雄?

战国七雄分别是齐国、秦国、韩国、赵国、魏国、燕国、楚国。

战国七雄据立的历史背景:春秋时期持久的争霸战争,诸侯国间战争不断,互相讨伐,春秋五霸结束,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最初的战国七雄,当为齐楚最强,后面排序则就是三晋的魏国、赵国以及韩国,秦国排第六,燕国第七。

下面简单描述一下各国的情况:

齐国:齐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富有的,地处大海之滨,齐国封国后就制定了以工商农为主的经济发展策勒,拥有可观的制盐业,并且工匠者居多,带动了齐国的经济发展,齐国北接赵燕、西临楚越,地理交通位置方便,商人云集。

秦国:秦国原本是一个相对贫弱的国家,在商鞅变法实行后,制定了奖励耕织等正确举措,秦国开始迅速发展崛起。秦国拥有巴蜀之地,能够很好的发展农业,农业经济占了主导地位,综合国力排名第二。

楚国:楚国拥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淮委平原等土地富饶的地方,是战国时期占地最大的国家,凭借着地大物博的优势,综合国力得到强有力的保障,整体实力排名第三。

赵国:战国初期的赵国并没有强国的面孔,直到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后,赵国实力得到大大的提升,成为战国中后期西据秦国、东讨伐齐国的强国,整体实力排行第四。

魏国:魏国初期在魏文侯的带领下,重任贤人,在条件恶劣的环境下逐步壮大,成为战国初期的霸主,战国后期由于国君昏暗无能走向没落。整体实力排名第五。

韩国:因韩国出于战国诸雄的夹缝地带,尤其受到霸主魏国的压制,发展得到很大的限制,在战国七雄中排名始终靠后,整体实力排名第六。

燕国:早在春秋时期发展下来的燕国,同样因为尴尬的地理位置,四面强国压迫,又常年面对林胡以及匈奴挑衅,发展艰难。整体实力排名第七。

公元前231年,秦国开始统一全国的战争,至公元前221年,秦国消灭六国。统一了中国。以上仅代表个人见解,对于战国七雄,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五、战国七雄指哪七国 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七国

1、战国七雄指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七个最强的诸侯国,也代表了除了周文化之外不同文化体系(楚文化、齐文化、秦文化、三晋文化、燕文化)。经过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的无数次兼并战争,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秦、齐、楚、燕、韩、赵、魏,这七个国家被历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

2、由于郡县制度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

六、战国七雄是哪七国

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因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天下分裂,其中这七个国家是实力最强的诸侯国,之后战争不断,在战国时代的最后三十年,秦国向东蚕食六国,嬴政在位时,一举灭六国,最终创立秦朝,统一中国。

战国七雄的历史变迁:

战国时代最后三十多年,山东六国已无力与秦国对抗,秦国不断向东蚕食六国国土,后来至秦王嬴政在位时,一举灭六国,一统中国。

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

公元前287年,苏秦、李兑合齐、楚、赵、魏、韩五国,合纵攻秦,罢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秦归还部分赵、魏失地求和。

公元前286年,齐灭宋,秦遂主谋合纵攻齐。前284年,燕昭王使乐毅为将,合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攻入齐都临淄,占领齐国长达五年。

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组织反攻,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从此无力与秦抗衡。这以后秦的对手主要是赵国。秦在进一步削弱楚的基础上,向东积极发展,与赵形成正面对抗。

公元前262-260年,秦、赵在长平邑(今山西晋城高平市)激战,秦大败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259年,秦进围赵都邯郸,达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赵败秦,解除邯郸之围。赵虽转危为安,但受创惨重。

公元前251年,燕乘赵国新败,出兵攻赵,反被赵国击败。然而在秦的威胁下,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的联盟。

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

公元前241年,赵庞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但为秦所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乘势各个击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战国七雄兵力

战国七雄其实是战国的时候最后剩下来的七个诸侯国的总称。在春秋时期经过无数次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之后,使诸侯国数量慢慢减少,一直到最后,只剩下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也就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也就是后来被称为“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形势

春秋末年的时候,经过了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斗争和兼并,筛选下来的大的诸侯国主要是在西方的秦国,和中原地区北部的晋国,还有在东方的齐国、燕国,处于南方地区的楚国、吴国、越国。在刚开始的时候秦国和燕国的实力相对来说是比较弱的。

七国之中比较强大国家是的是晋国、齐国、楚国、和越国这四个国家。但是战国初期的时候,齐国的实力是暂时弱于其他的三晋。楚国虽然向东方进行了扩展,但是它北上和三晋去争夺小国郑国却遭受到了失败。至于越国,它灭了吴国之后曾经兴盛一段时间,但是进入战国时期后,因为国家内部长时间的发生内乱,最后导致实力逐渐衰退。

因为战国时期到现在时间跨度相对较大,而且年代来说也比较遥远,所以要统计兵力数据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以下这些是根据历史史书以及一些历史实物资料得出的结论:战国七雄当然的兵力情况,首先是秦国,它的兵力大学是100万不到一点。楚国的兵力大约是超过100万人。魏国兵力估摸只有30到40万人。韩国的兵力也只有30万人左右。赵国略多,大约有50到60万人左右。齐国兵力差不多是60到70万人。最后的燕国兵力估计有40到50万人。

战国七雄地理位置

在著名的战国时期,很多的诸侯国在经过一系列大大小小战役以及实力竞争,在大筛选后只剩下了七个诸侯国,他们的实力是在众多诸侯国里面的前七位。

战国七雄地图

战国时期经历了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然后在中原这片土地上的战国七雄分别是燕国、齐国、楚国、秦国、赵国、魏国和韩国。齐国的地理位置是在山东省的北部,它的都城是临淄,经济水平是当时最高的。它的势力范围是从河北省的中部然后到泰山,然后西边是经过河南省的东部。

楚国的地域面积是七国之中最大的诸侯国,它涉及了湖北省和湖南省的大部分,以及云南省,贵州省和江西省的一小部分,分布范围很广泛。楚国发现最好的时期还包括了在长江中下游一些区域和河南省陕西市的一小部分。

燕国实力是相对来说比较弱小,大体区域是处在河北省的北部区域和在辽宁省的南部方位,它的都城是称作蓟,也就是北京古时候的称呼。所以燕国范围也包含了津京地区。

韩国地理位置是在河南省的西部和中部区域,同时还包括了山西省的东南部。

赵国地理位置是在河北省的南部和北部地域,另外再加上山西省的部分地区,赵国的都城是邯郸。

魏国地理位置是现今的山西省南部地域,河南省的北部和中部偏东地区。魏国的都城就是如今的开封,在当时都城被叫做大梁。

秦国在当时的军事实力是最为强劲的,后来秦始皇完全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王朝,秦国地理位置主要在关中地区,也就是今天我们的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它的都城是在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