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司马担等于多少斤,一司马斤等于多少克

1.1司马担等于60千克

2.1司马担等于100司马斤。

3.1司马斤等于16司马两等于600克。

4.1司马两等于10司马钱等于35克。

5.香港一些行业,如:黄金首饰业和一些需要计量贵重物品的行业。

6.依然沿用老式的计量单位,称为“港秤”,也就是习惯上称的“司马秤”,规范的称法应该叫做司马平制标识。

二、司马称的钱、两、斤怎样换算?

1钱约等于3.72克,一两约等于37.2克,一斤约等于595克。

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一斤基本在595g左右。一斤等于16两,一两等于十钱,从明代到1979年,钱换算为克的正确公式应为595÷16÷10,1钱约等于3.72克。

扩展资料:

古代计量单位:

1、重量:由于重量单位各朝各代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对比各种说法,不难发现相似之处较多,比如:重量单位自古以来最常见的为:两、斤、铢、均、石,统称五权。二十四铢即一两,十六两即一斤,三十斤为一均,四均就是一石,可见石是最大的单位。

2、长度单位:包括忽、秒(丝)、毫、厘、寸、尺、丈、咫、寻、常、仞。这些名称中尺为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古人常将一尺默认为一手之长,因此便有了“布手知尺”的说法。其中,一仞等于八尺,十忽为一秒,十秒即一毫,十毫是一厘,十厘就是一分了。

3、容积:包括:溢、掬、釜、钟、豆、区、斗、斛、升(掬),其中认为一只手所能盛的水成为一溢,两只手合起来叫做掬。可以认为四升为一豆,相当于双手合起来舀四次水才够一豆。除此之外,斛也是常有单位,宋朝以后多见一些,普遍认为一斛就是五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钱 (重量单位)

三、一斤等于多少克 ?

1 斤=500 克。

一克是18×14074481个C-12原子的质量。一般说“几斤肉”、“几斤棉花”等,现在还是我国一般市场上通用重量单位。

1 市斤 = 500克 (1 克 = 0.002市斤 ),一公斤=1000克。

扩展资料

质量单位换算

公制: 1斤 = 10两 = 100钱1钱 = 5克市制: 1斤 = 16两 = 160钱

两 是市制的重量单位。

1两 = 0.05千克(公斤) = 50克

1斤 = 10两 旧时,1斤等于16两,故有成语“半斤八两”,表示不分上下。

斤 1斤 = 0.5千克(公斤) = 500克

四、一司马斤是什么意思?

一司马斤是一种中国古代的重量单位。自周代开始就有重量单位:斤、两、钱、分,也称为"司马斤"、"司马两",计量的工具叫做"司马秤",这一标准也叫"司马平制标识"。一司马斤等于十六司马两,所以也有半斤八两之说。

后来改用了十两一斤的计量,而香港一些需要计量贵重物品的行业,如黄金首饰业,依然沿用老式的计量单位,称为港称,也就是习惯上称的司马称,规范的称法应该叫做司马平制标识。香港的司马平制标识:1司马斤=16司马两;1司马两=10司马钱;1司马两=37.429克;1司马斤=598.846克。

扩展资料:

中国的重量单位,见于彝器上的锊和匀为最早,但一锊是多少以及锊和匀的关系都无法知道,这两个单位在战国时期显然还在使用,秦汉间的文献对于锊的重量也没有一致的说法。中国的锊虽有轻重两种说法,大概通行的是重的一种,即三锊重二十两。这由毛公鼎铭中的"取三十锊"可以证明那里的锊不可能只有十一铢多重。

在战国时期只有两种重量单位,即斤和镒,一斤为十六两;一镒为二十两。从有“斤”这个概念开始,一直到民国结束,历朝历代的“斤”统统是16两,而不是今天的10两。有了“斤”的重量,再去算“两”的重量轻而易举,一律除以16就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