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时间管理法内容
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时间管理法内容如下:
1、个人卫生习惯
洗手、洗脸的习惯。
一般先用肥皂把手洗干净,手心,手背,手指之间都要洗到,在将毛巾摊开接水洗脸,先洗脸部,然后洗脸颊,颈部,最后洗嘴和鼻部。
饭前便后要洗手,从室外回家第一件事情应洗手。要有洗澡的习惯,刷牙涑口的习惯还有剪指甲的习惯,每周应给孩子剪一次手指甲,两周剪一次脚趾甲,但注意不要剪的太短,要圆滑无角。幼儿的公共卫生习惯主要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社会的文明卫生行为习惯。
让幼儿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削,不随地大小便等社会文明习惯。
2、饮食习惯。
现今幼儿饮食方面的坏习惯比较多,主要是挑食,偏食。幼儿应有的饮食习惯包括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吃汤泡饭,安静用餐,吃东西细嚼慢咽,赃物不入口等。
不要以请求,逗引,许愿等方式要求孩子吃饭。鼓励孩子学会吃各种实物,并让他懂得样样食物都爱吃的孩子身体才会健康的道理。
3、遵守时间的习惯。
在家中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张早晚活动时间表,几点起床,几点上幼儿园,几点睡觉等,并坚持执行,久而久之,能使幼儿从小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增强独立生活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4、生活自理习惯。
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凡是生活自理能力强的人,他的自信心也高。
5、睡眠习惯
要养成独自上床,起床,按时睡,按时醒安静入睡,早睡早起等好习惯。
扩展资料:
幼儿年龄越小,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越大,各种好习惯越易形成。我们应抓住习惯培养的最佳期bai,提出适宜幼儿的习惯培养方案,坚决、耐心、持久地实施,做到既不放任自流、也不“二天打鱼、两天晒网”,以求获得良好效果。
孩子一出生,即应注意开始训练,为小儿制订一个体活日程表,使小儿从小就依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为以后的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两三岁时、应强化模仿、学习,以行为主,以理为辅;3岁以后,则行教并重、讲练结合,使幼儿对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简单道理有初步了解。
在孩子对学习生活自理技能显得有兴趣的时候,家长便要把握时机,让他们学习做他们能做的事,例如进食、洗手、洗脸、刷牙甚至上厕所时脱下和穿上裤子等。起初做得不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肯做。
如何教会孩子时间管理?
在此,小编也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
一、创建一个适合学习的场所
父母帮助孩子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家里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安静的环境。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有安静的环境。不应该有任何其他的活动,比如干家务、看电视、娱乐,听音乐等等。这会严重干扰孩子的注意力和专注力,会直接导致孩子注意力涣散,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
二、使用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 简单来说就是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这种方法非常有助于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计时工具:推荐使用实体的番茄钟,不要使用手机。
做法:
1、每天开始的时候规划今天要完成的几项任务,将任务逐项写在列表里(或记在软件的清单里)
2、设定你的番茄钟(定时器、软件、闹钟等),时间是25分钟。
3、开始完成第一项任务,直到番茄钟响铃或提醒(25分钟到)。
4、停止工作,并在列表里该项任务后画个X。
5、休息3~5分钟,活动、喝水、方便等等。
6、开始下一个番茄钟,继续该任务。一直循环下去,直到完成该任务,并在列表里将该任务划掉。
7、每四个番茄钟后,休息25分钟。
三、使用计时器提高孩子对时间的敏感度
孩子对时间并不敏感,经常会拖延或忘记时间的流逝。比如看书、玩游戏、看动画时,经常说,“再看一会”、“等一会就完事”。
这时可以使用计时器来限定时间,孩子说等一会时,让他们用5分钟、10分钟等精确的时间来替代模糊的时间。然后让孩子自己用计时器限定他所选择的时间,只要计时器一响,就要立刻结束,不可能找其它的借口和理由。
平时刷牙、换衣服、写作业这类事情,都可以用计时器来限定时间,久而久之孩子会慢慢建立对时间的感觉,对完成不同的事情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有比较精确的估算。不管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减少拖延。
早点给孩子买块他们喜欢的手表,这也是建立时间敏感度的方法之一。
四、留给孩子合理自由支配的时间
可以跟孩子承诺,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作业,晚上剩下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但尽量避免在手机、电脑和电视上花上全部的时间。可以建立一个比例,留出一些时间出去游戏、阅读或跟家人一起玩纸板、战棋类游戏。
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做他们想做的事情,是种很重要的奖励机制,可以激励他们变得有效率和有条理。
这种方法还可以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作业上,高质量完成作业,而不是尽快完成作业。
如何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不只是孩子的时间观念,当家长的也要加强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学会时间管理,都是自我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那些喜欢磨蹭、做事拖拉的孩子,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往往会发现大多数孩子都是因为时间观念不强、时间意识淡薄,导致做事效率不高、喜欢拖拖拉拉。
进入小学以后,学习压力逐渐加大,课业负担慢慢加重。
哪怕是上一年级,每天回到家也要花一定时间才能完成作业。
即使学习效率比较高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所需时间少则半小时,多则一到两个小时。
如果孩子喜欢磨蹭,每天完成作业所需时间就会更多,甚至影响睡眠时间。
孩子对时间的概念是这样的
▼
曾经问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 "你知道一天有多长吗"?那孩子天真无邪地望着学习哥,似懂非懂地说,:"一天可长了,我昨天上午去了姥姥家,下午去了爷爷家过生日,晚上又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电影。"
和这个孩子一样,大部分低年级的孩子会觉得一天过得很长,因为内容多。
其实,二年级之前的孩子对时间还真没什么概念,孩子们是靠着做事情的多少来判断这一天的长短。
所以家长们现在知道为什么"10分钟以后要走"类似的话对孩子没有用处了吧。
那么咱们这些大人们是如何估算时间的呢?
不外乎有这几种方式:看表、靠多年积累下的生物钟经验、根据关键事件判断(比如我们楼下的小学每天下课铃声、课间操、眼操时间)、依据平时自己做事的速度来推断时间、自然现象常识性判断等。
而一些高年级的孩子往往对时间有了一定概念,但不会规划时间。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
了解到孩子的现状是这样,我们也就理解了孩子的很多行为和想法。为了让孩子更早地过渡到自主管理时间,必须让孩子有正确的时间观念。
1、及早引导孩子认识时间
首先让孩子对时间有个基本认识,了解过去的时间是不能回来的,并对昨天、今天、明天等不同的时间概念有个大致理解。
其次,可以逐步教孩子认识时钟,让他们对每天的时间有个大概的认识。
同时,还可以告诉他们每天什么时候该吃饭,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起床和上学等。这样,他们就会对人们每天的作息规律有初步的了解。
最后,家长在跟孩子一起做游戏或玩的时候,可以一次约定一个时间段。
这样可以让他们逐步认识到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十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一个小时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可以学会珍惜时间,并意识到失去的时间是不能重现的。
2、让孩子明白时间的宝贵
让孩子理解时间是宝贵的,永不停留,应该及时抓住;告诉孩子时间是神圣的,不要故意浪费时间。
每天24个小时对每个人来讲不多不少,如果在一件事上拖几分钟,就一定要在另外的事上损失几分钟。比如孩子想赖床的时候,拿出闹钟让他确认:
"宝贝,你已经晚了几分钟了"?
"3分钟。"
"所以,等一下上学路上你必须跑步,把这3分钟追回来。"
同样的,如果今天的作业提前完成,可以让孩子看看自己节省下来的半小时,让他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体会这半小时的价值。
3、让孩子做时间的主人
我们许多时候会忽略一点:尽管孩子还没形成成熟的、社会化的时间观念。
但他们对时间的意义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比如相较于完成作业,他们觉得做游戏更有趣。
所以,要让他们意识到管理时间不是为了家长、老师的要求,也不是为了敷衍学习、争取游戏时间,而是为了让自己更快乐地投入到自己想做的事中。
因此,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制定时间计划,罗列每天想做的事情、每件事情要占用的时间等。
由于计划是由自己制订、自己做主的,孩子往往能够积极主动地执行。
4、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就不会具备合理把握时间的能力。
时间资源利用得好,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就会产生很大的帮助。
孩子的随意心理比较严重,但是父母要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这是让孩子养成时间观念的最好途径。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最好是具体到细节,比如什么时间起床,洗漱需要多长时间,吃饭需要多长时间,放学后做作业和看电视多长时间,几点休息等。
都要严格制定,这样会对孩子起到约束和监管的作用。
孩子将作息时间固定下来,形成习惯,才能明确地认识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
良好的作息习惯还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守秩序。
当一向对时间缺乏概念的孩子,做出了按时作息的事情时,父母不要吝啬奖励,因为赞赏和表扬可以激发起孩子更大的积极性。这样做会更有利于对孩子的时间管理的养成。
家长要注意的是:约束孩子的同时自己也要遵守。家长不仅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如何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呢?
家长都能够发现,孩子在做作业或者是干事情的时候都非常的磨叽,完全都没有时间观念。这个时候家长都十分的着急,尤其是像早上的时候家长要赶去上班还要送孩子,孩子如果太磨叽的话,时间就会来不及。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如何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一、帮助孩子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
很多孩子之所以没有时间观念,就是认为事情不够紧急,就算自己现在不处理,等到想处理的时候也没有关系。这个时候家长就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明白什么分为紧急的事情,什么分为不紧急的事情,对于时间观念一定要有很好的把控,这样的话才能够在以后的生活当中更好的用到。二、帮助孩子做好时间管理
当家长在日常生活当中帮助孩子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做好时间分配。比如说家长在让孩子做家务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规定好什么时间该做什么,这样的话孩子就会形成一个时间观念,那么对时间就会有一定的认识。对时间能够很好分配的孩子其实也是非常优秀的,如果说在日常生活当中他能够用到的话,其实是非常不错的。三、利用日历强化时间观念
大多的家庭当中其实都有日历,那么小编建议你可以在日历上标注时间,这样的话也能够帮助孩子进行时间管理。如果说在日历上做一些计划的话,你能够帮助孩子监督一些事情的发生。像孩子比较小的时候,这些自控能力都不是很强,家长就可以在一旁监督自己的孩子,让他慢慢的变得不拖延,这样的话他也会有时间观念。像以后在上班之后,老板都是比较喜欢有时间观念的,不喜欢总是迟到的人,这样的话老板印象也不是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