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空救援》这部剧的背后的真实事件是怎样的?
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太空救援》,在俄罗斯首周末票房700万美金,并会将观众带回80年代的苏联,走向宇宙空间,见证那一场“航天奇迹”故事原型来源前苏联的一次真实的太空救援任务。无论情节、节奏、特效大大的出乎意料得知影片成本只有4000万美元之后,更是对战斗民族的电影刮目相看了。
位于外太空的“礼炮7号”空间站意外与地球失去联系,工程师维克托·阿约金和退役宇航员弗拉基米尔·费奥多罗夫临危受命,搭乘联盟号T-13寻找“礼炮7号”的踪迹,当经历宇宙空间对接、太空舱寒流、空间站失火、太阳能充电系统失灵等一系列危机准备返航之时,却被告知空间站即将被击落,一场更大的太空灾难正在袭来......
《太空救援》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pwd=vgb3 提取码: vgb3
二、太空救援真实结局是什么?没看懂能不能说说?
《太空救援》的真实结局是:6月23日,从苏联发射的进步24号货运飞船成功对接礼炮7号空间站,带来了重要的补给,两位航天员开始后续工作。之后,维托克在礼炮7号上工作了169天,后来乘坐联盟T-14飞船返回,弗拉基米尔则工作了110天,乘坐联盟T-13飞船返回。后来,他们都被授予苏联英雄的称号。
这部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俄罗斯电影没有想象中那么枯燥,虽然和历史事件修复的过程有所不同但是拍的很有意思。
当年美苏太空争霸两国耗费大量人力财力,都不希望在技术方面落后对方。电影中苏联的“礼炮7号”空间站损坏让苏联当局非常担心,由于美国媒体大肆渲染一旦空间站失控坠毁会造成的恶果,建议如果苏联当局无法处理时由美国政府出动毁灭。为了避免先进技术落入美国政府手里,苏联政府高官宁可摧毁空间站使太空技术退步10年也不给对方占便宜。
从政府角度讲这么做也是最实际的方案,不过宇航局相关工作人员是不愿看到几代航天人的心血付之东流所以决定派人维修。
不过任务难度太高,因为空间站有故障后在太空中不停旋转。要在运动中对准角度对接谈何容易,所以剧中设计了地面测试多个宇航员备选人员模拟对接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来显示难度之高。
弗拉基米尔和维克托这两个人物的塑造虽然都有历史原型人物,不过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所以光设计艺高人胆大的爱国主义情操的宇航员未免有点高大全,会显得主人公缺少了人性的真实感。
电影通过弗拉基米尔和妻子告知参加任务引发口角事件体现真实性,他的妻子妮娜质问为什么不考虑家庭让其他人选去。换了我们这里肯定设计成妻子支持丈夫为了国家航天事业不顾个人安危的戏码,但是这样太俗套了无法衬托男主的毅然决然的事业心。
维克托其实也是为了事业没有留下照顾家人,人生有时总是无奈要做取舍。
两位伟大的宇航员进入太空后对接确实是一大难题,不过艺高人胆大的弗拉基米尔自说自话冒险做了尝试居然成功了。这种操作很符合老毛子的彪悍风格,而且第一次操作不成功并不气馁心理素质极高。
地面站的胖子领导对于空间站和宇航员的安危心急如焚,在顶住政府高层压力的同时还要指望宇航员能在概率很小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其内心的煎熬和压力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特别是最后要通知只能接回一个宇航员回家时那种内疚和痛苦溢于言表。
对接成功后电影通过修复电力供应,解冻空间站再收集水珠,砸掉外体障碍物等细节的描写。把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的艰辛表达了出来,在面对缺氧低温爆炸等具体危险时两位宇航员的职业素养表现的一览无余。最后在太空美国宇宙飞船的宇航员和主人公互相致敬这段,体现了太空是无国界的英雄惜英雄的人文精神。
本片制作成本据说是5000万人民币,远远低于同类题材的美国大片的投资成本。这点钱可能只够我们国内小鲜肉明星的报酬,但是人家拍出来的效果并不输美国大片。而且除了特效逼真外故事还十分感人不落俗套,相比那些爱国主义教条电影来说生动很多。这种成本情况下的良心制作值得我们国家电影业学习,我们这里这点钱一般都是五毛钱特效贻笑大方。
电影中几位演员的表演可圈可点,没有脸谱化的表现。台词设计上也是感人肺腑直击人心,没有刻意去煽情爱国主义。
故事本身歌颂英雄的壮举让观众对两位宇航员十分敬佩,毕竟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同进退没有真材实料是无法完成任务的。配乐方面用了符合当时的俄罗斯歌曲,电影里还提到戈尔巴乔夫的禁酒令等历史事件。
生命家庭国家利益还有太空中貌似见到像天使一样的光都在电影中一一体现。人类科技的进步依靠的就是这些不惧个人安危的英雄先驱,他们的义无反顾坚持不懈契而不舍让人肃然起敬。
三、太空救援真实事件(那些惊心动魄的太空救援故事)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公号:中国航天科普(id:space-more)】
从无畏地太空行走,到玩命地返回地球,人类在征服宇宙的过程中有很多惊险的故事。下面给大家讲述几个太空救援故事……
“急性子”的返回舱
1961年,航天员格斯·格里索姆进行了一次15分钟的亚轨道飞行,当他返回地球时却发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当格里索姆乘坐的返回舱溅落在大海中,等待回收直升机到来时,返回舱的舱门突然提前爆开,大量的海水涌入舱内。自由钟7号返回舱开始下沉,格里索姆急中生智成功从舱内逃出。
航天员格斯·格里索姆
更危险的是,格里索姆居然忘记关闭航天服的氧气口,结果大量的海水灌入了他的航天服,沉重的航天服慢慢将他拉入水中。而直升飞机的飞行员并没有意识到格里索姆所面临的危险,导致格里索姆差点溺亡,幸好最终格里索姆被救起,但他已经精疲力竭了。
“不听话”的航天服
1965年,航天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进行了12分钟的太空行走。他的这次太空之旅中发生了非常惊险的事情。列昂诺夫走出气闸舱后,由于压力差,他所穿的航天服开始膨胀。当他完成太空行走的时候,鼓起来的航天服导致他移动起来都非常困难。更要命的是,当他返回气闸舱时,发现自己挤不进去了。列昂诺夫意识到情况非常危急,冒险将航天服中的氧气释放到太空,才挤回了气闸舱。
“不听话”的航天服
“淘气”的小螺丝
1993年,7名航天员携带太空望远镜修正光学组件COSTAR,对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第一次维护。
哈勃太空望远镜第一次进行维护
航天员在更换一些绝缘材料时,一颗小螺丝飘走了。众所周知,在太空中即使是一颗小螺丝都有可能造成大灾难,航天员们担心这会对太空望远镜新的镜面造成影响,因此不得不使用航天飞机的机械臂将其捕获。
飘走的小螺丝对太空望远镜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头盔渗水不可小觑
在一次太空行走中,航天员卢卡·帕尔米塔诺发现有些不对劲。他感觉到水悄悄地渗入自己的头盔,并且水很快越来越多,他需要马上回到气闸舱。
航天员卢卡·帕尔米塔诺
由于水越来越多,帕尔米塔诺的视线变得越来越模糊,他试图慢慢移回气闸舱,但是此时他几乎已经陷入无尽的黑暗中。
头盔渗水
越来越多的水很快就没过了他的鼻子和眼睛,他只能根据眼睛和鼻子之间约30厘米的光带来判断方向。5分钟之后,帕尔米塔诺利用安全绳的反冲原理,把自己带回了空间站的舱门。
如需转载,请留言获得授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