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柳宗元是唐朝的本文中,我为大家整理了柳宗元的相关知识,快来看看吧!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柳宗元的故事
柳宗元(773年―519年)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从政21年,经历了少年仕途得意,短暂体验了权力核心的风暴与争斗之后,柳宗元参与的历时仅半年的永贞改革失败,作为改革派的一员,被贬永州。虽为永州司马,却是编制外人员,不得干涉政务,没有官舍,柳宗元历尽了身体的折磨与内心的摧残。但从小所受儒家之教育,使他始终不忘自己辅时及物的志向,他立足现实,深入基层,重新审视为官之道,著诗立作,认为官吏乃是人民之仆役,官吏应该仁政爱民,实现自己为人、为官的`价值。
《送薛存义之任序》是柳宗元论为官之道的名篇,其中,柳宗元提到:“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农民收入的十分之一拿来雇佣官吏,所以官吏乃是人民之佣吏,而不是人民的主人。正如柳宗元所说:“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他对现实中官吏之所作所为洞察很深,清醒的认识到,当时天下官吏拿了百姓的钱却不能尽职尽责,为人民办事,更有甚者,窃取老百姓的财产。柳宗元比较了家佣与官吏,同样的是拿了百姓的钱来为百姓办事儿,如果家佣偷了百姓的钱,肯定会受到责罚,但是官吏们贪**败,百姓却无能为力,拿他们没辙。柳宗元“官为民役”的思想是儒家民本思想的又一次发扬,正如章士钊先生在《柳文指要》中所说:“子厚之政治理解,完全以‘为民之役而非役民’为主干”。而“官为民役”也成为柳宗元为官之道的基调。
作为民之吏,官吏都应该做到什么呢?首先是仁政爱民。官吏应该对百姓充满仁爱之心。在《捕蛇者说》中,柳宗元描写了永州蒋氏一家宁愿冒死捕蛇而不愿缴纳沉重的赋税,感慨人民生活之困苦而苛捐杂税之繁重,发出“苛政猛于虎”的悲叹,凸显了他对人民的仁爱之心。作为官吏真正的关心人民,就要勤于政事,为人民做实事,正所谓“蚤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在《全义县复北门记》中,柳宗元记叙了一件事,全义县北门堵塞一百余年,因巫师言出入北门不利于本县政令的施行。县令卢遵咨询群吏,最后复建北门,使居住城中的人们方便出行,人民欢呼雀跃。柳通过遵之口说:“贤者之作,思乎利人;反是,罪也。”政令的施行,要以人民的利益、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做到这点才是贤明的官吏,不然政令再多,对人民无益,只能导致行政效率地下,而不能真正为人民办事。所以,爱民便要利民。利民的同时,柳宗元更进一步提出了“民自利”的观点。《种树郭橐驼传》中,柳宗元记录了一个善于种树之人,通过种树类比为官之道。要种好树,不能违背树之性,过多的关爱,干扰不但不能使树木繁茂,反害其生长,这正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为官之道,亦是如此。利民的同时让“民自利”,民众依据天时生产生活,繁衍生息,而不被官员过多的自以为利民的措施政令所干扰,人民自然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安定的生产生活。顺民之天性,亦可使民安居乐业。在专制社会中,单纯的依靠行政命令进行直接管理是其表现之一,柳宗元立足儒学,结合道家“清静无为”之说,提出“民自利”的观点,是他对现实的深刻认识的表现啊!由此可见,柳宗元的为官之道正是:爱民而仁政,利民且民自利。
同时,作为“官为民役”的题中之义,官吏还必须公平公正,讼者平,赋者均。而且人民拿出自己的钱雇佣官吏,官吏应该清正廉洁,不可窃民之财。柳宗元为官之道是在封建制度之下提出的,难逃其局限性。可是他终其一生思考如何做好官,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在其位,则尽职尽责。不在其位,便著书立作。他“官为民役”的光辉思想,仁政爱民的行为准则,利民且“民自利”的观点都是我们值得欣赏和学习的宝贵财富。
二、柳宗元字什么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三、柳宗元的字是什么
字:子厚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
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四、柳宗元字什么号什么
柳宗元字子厚,没有号。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世人称之为“柳河东”、 “河东先生”。
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二。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
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扩展资料:
柳宗元的故事:
柳宗元致力改革的都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最明显的成效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释放奴婢,开凿水井,兴办学堂,开荒建设,等等。
首先是释放奴婢。柳州原先是一个原始的荒蛮之地,当时沿袭一种残酷的风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沦为奴婢。”相当于欠钱不还则沦为奴婢,而一旦为奴则终身为奴。
柳宗元发布政令,“革其乡法”,使得那些沦为奴婢者,仍可出钱赎回。政令中制定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已经沦为奴婢的人,在为债主服役期间,都可以按劳动时间折算工钱。
工钱抵完债后立即恢复人生自由,回家与亲人团聚。这一举动受到广大贫困百姓的欢迎,后来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
柳宗元在柳州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大力举办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由于地处偏僻的少数民族区域,远离文明发达的都市,柳州一直以来处于封闭落后的环境里。
弊风陋俗长期控制着人民的思想和心灵。柳宗元上任后,亲手创办了很多学堂,并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小孩积极念书,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的素质。
在政事之余,柳宗元还耐心接受青年学子的拜访,对他们循循善诱。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的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同时推广医学,培养出当地自己的医生为民众服务。
柳宗元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播,更致力于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他使从来不敢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世世代代靠天吃饭,靠喝雨水和河水长大的柳州人。
从此喝上了干净甘甜的地下水,这不能不说是柳州人民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喝水的方式改变是生活方式改变的反映,从而也带动了人们思维方式的更新。
而后,柳宗元又把目光投向农业落后的问题上。当地是丘陵地区,城外有着大片大片的荒地。看到百姓艰苦贫困的生活,柳宗元下决心改善这样的面貌。
他以父母官的身份,号召、组织乡间的闲散劳力,开荒垦地,种树种菜,鼓励发展生产。有了足够的土地才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和蔬菜,人民的生活才能走出饥饿和贫穷。
在柳宗元的努力下,柳州可耕种土地面积大增。仅大云寺一处开出的荒地就种下了竹子三万竿,种菜百畦。他为改造一方水土,立下了不灭的功勋。
此外,这位柳刺史还十分注重城市美化。他重视植树造林,虽然身体不好也亲自参加植树活动。当时城里、河边都种了许多柳树。他的文明观念还渗透到城市的建设和规划上。
柳宗元在位期间,整治了不少街巷,修筑了一些庙宇,并开发了不少自然景观。水井:传说柳宗元到柳州以前,柳州找不到一口可以使用的水井,千户人家,万余人口。
吃水用水都背负着小口大肚子的罂瓶,极其艰难地沿着狭窄的崖路上下往返到柳江边汲水。如果天旱水浅,到江边的距离就更远了;到了雨季,路险泥滑,汲水更加危险。
稍有不慎,脚下一滑,汲水的人就会从陡坡上翻滚下去,轻者跌断手足,重者还会送命。柳宗元到柳州后,体察民情,决定凿井供居民饮用。
他命令部下蒋晏,率领数十名军士,在城北隍上开凿第一口水井。经过一段时间不分白天黑夜紧张的施工,一直凿到66尺深,才打出井水来。
这时,柳州城里的百姓,都扶老携幼跑来观看这一奇迹。在这些百姓当中有的活到七、八十岁都还没有见过井的,当他们喝到清冽的井水时,都不禁高兴得欢呼雀跃起来。
柳宗元凿井之前,也曾有人试挖,但都崩塌,说是伤了“龙脉”,破坏“风水”,因此,都不敢继续开凿。柳宗元不信“讹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终于凿井获得成功。
做了一件流传千古的利民好事。从此柳州才有了水井。在柳州度过的余生最后的风雨四年里,柳宗元作为一个地方官,鞠躬尽瘁,用自己毕生的才华和心血。
为当地人民铺筑了一条通往文明社会的大道。柳宗元在柳州的四年,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是他政治生涯中令人叹息的结尾。
但作为柳州历史上名垂青史的好官,他付出的精力和做出的贡献,却是令人怀念,不能遗忘的。柳宗元就像一根风中的残烛,顽强地燃烧自己,尽其所有的光芒,照亮了一方荒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宗元
五、柳宗元,字什么人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家与薛、裴两家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2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从皇亲国戚的特权地位跌入一般官僚地主阶层之中。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其父柳镇,官秩一直很低。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安史之乱,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冲击。战乱中,柳镇送母亲入王屋山避难,自己携着一家汇入逃亡人流,逃到吴地。在南方,一度生计艰难,有时竟薪米无着。柳宗元的母亲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挨饿。柳宗元正出生于“安史之乱”后,他的幼年便是在穷困艰难中度过的。
六、柳宗元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代宗大历八年(773年)柳宗元生于京城长安,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逝于任所.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