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的读音是什么

【词语】: 砥砺

【拼音】: dǐlì

【解释】: (1)磨炼(‘砥’和‘砺’都是磨刀石):~革命意志。(2)勉励:互相~。

“砥砺”的读音是什么?

“砥砺”的读音是,【dǐ lì】。

1、【释义】:(1)磨刀石。(2)磨练:砥砺风节、砥砺革命意志。(3)勉励:相互砥砺。

2、【引证详解】

(1)磨石。

《山海经·西山经》:“西南三百六十里,曰 崦嵫之山 …… 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砺。”

(2)在磨石上磨。

《荀子·性恶》:“ 阖闾之干将、莫邪、钜阙、辟闾,此皆古之良剑也,然而不加砥厉,则不能利。”

(3)磨练;锻炼,练。

《墨子·节葬下》:“此皆砥砺其卒伍,以攻伐并兼为政於天下。”

(4)激励;勉励。

《荀子·王制》:“案平政教,审节奏,砥砺百姓。

3、【造句】:

(1)砥砺德行,克难履坚,直上云霄!他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却缔造了这个世界的传奇!

(2)夫纯钩,鱼肠之始下型,击则不能断,刺则不能入,及加之砥砺,摩其锋鄂,则水断龙舟,陆团犀甲。

(3)况且临行之时曲世伯也嘱咐过我们,此行的目的旨在砥砺武学以求精进,试想如果你们心内的郁结不解开的话,那势将成为妨碍武学修为上的最终死结。

(4)希望党内同志彼此要互相砥砺、互助合作,真正做到声应气求,一团和气,为民谋利。

(5)一座城市的砥砺前行,描绘出宜人青羊的美丽愿景——从蓝盈盈的天到清粼粼的水,生活在成都中心城区的青羊人将全力参与、共建共享美丽成都发展新成果。

(6) “三毒”虽然是人生众苦的根源,同样也是砥砺心性修养的资源,其路径就是修习戒定慧。

(7)此人少年不遇,经历不少落魄,或于他日后发迹、渐次达至人生巅峰之境地,别用砥砺之处。

“砥砺”读音是什么?

砥砺

dǐ lì

近义词:磨炼 雕琢 啄磨 琢磨

释义:(1) 磨刀石;(2) 磨炼;(3) 勉励。

造句:

1、17铁磨铁,使铁锋利;人与朋友互相砥砺,也是如此。

2、一等的学习:自己教育自己;二等的学习:朋友互相砥砺。

3、我校每学期开展校园"自砺之星"评选活动,激励奋发向上,砥砺崇高人格。

4、郭博士勉励这一班内地尖子,希望他们藉此机会扩阔视野,走向世界,并与本地同学互相学习砥砺。

5、我坚信这些课程所带来的砥砺切磋,所建立的联系网络,是国际合作的另一重要基石。

砥砺怎么读

砥砺 [dǐ lì]

(1) 磨刀石 [grindone;whetstone];(2) [temper]∶磨炼;..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互相帮助,祝共同进步!

“砥砺”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砥砺”读音是:[ dǐ lì ],意思有4种解释,如下:

1.磨刀石。

2.磨炼:~节操。砥砺风节、砥砺革命意志。

3.勉励:互相~。

4.在磨石上磨。

出处:

1.曹禺 等《胆剑篇》第五幕:“人们把这块地方称为‘苦成崖’。它成了 越国 父老经常教诲砥砺子弟的地方。”

2.郭沫若 《前茅·我们在赤光之中相见》:“他在砥砺他犀利的金箭,要把天魔射死。”

3.郭沫若 《沸羹集·为革命的民权而呼吁》:“工具必见诸实用,砥砺改进,以期日新又新。”

例句:

1.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更加锋利。弗兰西斯·培根

2.困难就角一只砂轮,它能砥砺能勇进者奋斗的利刃,也能磨去怯懦者不多的棱角。

扩展资料

近义词:磨炼 、雕琢 、琢磨

一、磨炼[ mó liàn ]

(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锻炼:~才干。~意志。也作磨练。

出处:巴金 《无题·先死者》:“ 中国 的土地在受难,在受磨炼,在受熬煎。”

二、雕琢[ diāo zhuó ]

1.雕刻玉石。

2.原指文字的修饰加工,后借以形容过分追求文字的华美。

出处: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其词随语成韵,随韵成趣,不假雕琢,而意志自深,风神或近楚《骚》。”

三、琢磨

[ zhuó mó ]

1.雕刻和打磨(玉石)。

2.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

[ zuó mo ]

思索;考虑:队长的话我~了很久。你~~这里面还有什么问题。

出处:老舍 《赵子曰》第十四:“好极了,你算把古人的举动态度琢磨透了!”

砥砺怎么读?

砥砺的读法是dǐ lì(声母:d,l;韵母:i,i;声调:上声,去声)。

砥砺的意思:

1、磨石。

2、在磨石上磨。

3、磨练;锻炼,练。

4、激励;勉励。

扩展资料 

砥砺的近义词:

一、磨炼

释义: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锻炼。

引证:老舍《茶馆》第三幕:“我在外边也混了这么多年,磨练出来点了,谁跟我瞪眼,我会伸手打!”

二、雕琢

释义:犹砥砺。

引证: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其词随语成韵,随韵成趣,不假雕琢,而意志自深,风神或近 楚 《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