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情什么情况可以解封
原则上在确保巩固防控成果,严防疫情反弹的同时,按照精准分级分区管控的原则,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解封条件:所在区域在最后一例病例确诊后14天内,区域内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可解除封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十七条国家建立传染病监测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国家传染病监测规划和方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家传染病监测规划和方案,制定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对国外发生、国内尚未发生的传染病或者国内新发生的传染病,进行监测。
第十八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
(二)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
(三)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
(四)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
(五)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
(六)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七)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
(八)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
二、疫情解封条件最新规定
法律分析:未经审判不得定罪属于法院统一定罪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二条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这句话是正确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二条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三、解封需要什么条件?
一般解封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近14天内再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
2、区域内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核酸检测为阴性
3、解封前48小时内区域全员单人单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满足上述条件后,经专家组评估并上报相关部门现场处置工作专班同意后,即可解除管控状态,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进行管理。
例如深圳市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发布封控区、管控区解除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包括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区域内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末次暴露已超过14天,或转运集中隔离超过4天且核酸检测为阴性;解除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且均为阴性。封控区、管控区全部解除后,与之相对应的防范区也同步解除管理措施。
四、疫情解封要求
一般是14天就可以解封,而具体要看封闭小区是否有新增病例。若是出现1例阳性病例之后,14天之内核酸检测都是阴性,就可以解封。但这14天期间陆续的有新增病例出现,解封时间就会重新开始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四十二条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二)停工、停业、停课;(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第四十五条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根据传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国务院有权在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集人员或者调用储备物资,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
五、疫情要达到什么条件才能解封?
需满足3个条件才能解封:
一、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
二、区域内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三、解封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结果均为阴性。
疫情期间注意事项:
1、正确佩戴口罩
戴口罩是比较实惠、有效和实用的防控措施。尤其是在乘坐电梯、食堂就餐、参加会议、就医、购物等场合或活动时必须正确佩戴口罩。如果外出需要佩戴口罩,尽量以医用外科口罩为主。如果是在高风险的地区工作,比如医院,尽量佩戴N95口罩,医务人员如果是密切接触新冠肺炎患者需要穿隔离服、戴护目镜等等。
2、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疫情时期要避免去疫情比较重的国家、城市或者是小区,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例如电影院、饭店、商场、洗浴中心、酒吧等等。
3、收快递做好个人防护
尽量减少从境外疫情高风险国家和地区邮购、快递物品,确需购买的,在签收时规范做好个人防护,收件后尽量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
4、勤洗手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5、日常生活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
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做到饮食多样,睡眠充足。要坚持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受到新冠病毒的侵袭。
6、遵守防疫规则
主动配合各类场所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如测体温、登记信息、戴口罩等。配合健康问询,如实告知个人行踪和健康状况。提醒境外及外地来简亲友及时到社区报备,配合进行健康管理。
7、有症状早就医
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立即佩戴口罩,及时到医院就诊。
8、主动参加疫苗接种
全程接种新冠疫苗是预防控制新冠肺炎比较经济和有效的措施,更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符合新冠疫苗接种条件的市民积极主动参与疫苗接种。
六、解封条件
城市解封需要达到以下条件:
1、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
2、区域内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3、解封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结果均为阴性。
要特别强调的是封控区解封是由县(市、区)防控疫情应急指挥部组织专家组进行充分评估后,报上一级指挥部同意后解除封控。
解除公告由县(市、区)防控疫情应急指挥部统一对外发布。
此外防范区解封解除标准:县(区)内封控区、管控区全部解封解控。
解封解控后要注意的事项:
1、封控区:
解封不等于解除防控措施,封控区解封后,居民要实行7天健康管理。
每日进行体温自测和健康监测,可以出家门,有序活动,但是不能出小区、村(居)等规定区域。
不去公共场所、不去人员聚集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程做好个人防护。
2、管控区、防范区:
恢复常态化疫情防控,居民出行时要做好个人健康防护,自觉养成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不扎堆、少聚集等良好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