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出自哪里

“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这句话来自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在君上或者亲人生病的时候,不能为他们治疗的不是忠孝的人。这句话旨在要重视忠孝之道,这也是儒家所推崇的。这句话是在告诫人们要重视忠孝之道。

孙思邈很重视在民间治疗的经验,四处走访,而记录成书《备急千金要方》,这本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书中孙思邈就写到了这句“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儒者提倡要尽孝,道德,而这句话正是在告诉医者,也要把尽孝道德铭记于心。

扩展资料

孙思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深感古代医方的散乱浩繁和难以检索,因而博取群经,勤求古训,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著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反映了唐初医学的发展水平。

孙思邈在医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在伤寒学方面,他将《伤寒论》内容,较完整地收集在《千金要方》中。他总结妇、儿科成就,提出应各独立设科,对妇、 儿科形成专科有促进作用。 他提出的妇女孕期前后的注意事项与当前围产医学的内容有不少符合之处。

他对婴儿生长的观察及护理方法亦富科学内容。在对疾病认识上,如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的好发部位,消渴(糖尿病)与痈疽的关系,有关麻风、脚气、夜盲、甲状腺肿的描述和治疗等都有创见。

还倡行了葱管导尿术、食道异物剔除术以及自家血、脓接种以防治疖病的免疫法等。在养生延年方面,提倡按摩、导引、散步、轻微劳动及食治、讲求卫生等结合,为老年病防治留下了宝贵经验。

二、唐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什么中明确指出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

唐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本序中明确指出:“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把医学当作儒者尽孝道的必修之学。

三、孙思邈所著的什么中明确指出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

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明确指出“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

意思是:如果在君上或者亲人生病的时候,不能为他们治疗的不是忠孝的人,是在告诫人们要重视忠孝之道。

《千金要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特殊贡献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了行为方式不仅是疾病的起因,也是疾病复发的原因:“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可复作。”

孙氏记载消渴能够治愈,而复发的第一原因是“不减滋味”。这就是调味品、下饭菜不要掩盖了五谷的气味。这样的养生主张可见于更早的文献:“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论语·乡党》)。孙氏的主张又与《黄帝内经·奇病论》相统一:“此肥美之所发也。”

对食物结构变化的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谷物对胰岛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已经被各种研究证实,尤其是谷物保护曲线的发现使很多人相信孙氏记载的糖尿病康复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