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原湖泊排名
我国的高原湖泊主要分布在蒙新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蒙新高原地区的湖泊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表径流补给不丰,蒸发强度较大,超过湖水的补给量,湖水因不断被浓缩而发育成咸水湖或盐湖。云贵高原地区的湖泊水深岸陡,入湖支流水系较多,而湖泊的出流水系普遍较少,湖泊换水周期长,自净能力较弱。年内干湿季节转换明显,湖泊水位随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湖水清澈,全是吞吐型淡水湖,冬季也无冰情出现。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是海拔最高的,以咸水湖和盐水湖为主。
湖泊成分
湖泊里面除有大量的水之外,还有易被人们忽视的水生生物和底泥。湖泊水生生物包括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高等植物和鱼类等五大类。
藻类属低等植物,浮游藻类是维持湖泊中一些动物和微生物食物的主要来源和基础。在湖泊中经常见到的“水华”就是蓝藻门中的一种,在我国多以微囊藻、鱼腥藻或束丝藻等大量繁殖而形成。浮游动物主要包括无脊椎动物的大部分门类。底栖动物是一个庞杂的生态类群,原生动物、多孔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担轮动物、拟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中都有生活于湖底的种类。水生高等植物主要包括有4种生活型:挺水、漂浮、浮叶和沉水。鱼类是湖泊中重要的水产资源,常见的鱼类有草鱼、鲫鱼等。
高原湖泊发育问题
高原湖泊的发育是和整个高原的发育历史紧密相关的。特别是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强烈断块隆起以及由此带来的高原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对高原湖泊的发育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尤其湖盆的形成与结构、湖泊的沉积方式、湖泊的演变以及某些湖泊的消亡等许多方面。 ·
高原隆起与第三纪古湖的消亡
上新世末,青藏高原强烈隆起之前,地面高度一般在1000米左右,某些个别山脉达到2000—3000米,当时地势起伏并不显著,地表长期处于夷平过程中。但到了上新世末第四纪初i新构造运动剧烈,高原地区强烈隆起,开始了“世界屋脊”的崛起。这一过程所引起的地形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高原湖泊的变迁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
青藏高原出现湖泊的时代可推到第三纪早期,如藏北高原的伦坡拉盆地中曾经存在过的古湖。从早第三纪始新世到渐新世晚期,这里连续沉积了2000米以上的巨厚沉积层,沉积范围在现代伦坡拉盆地西部和北部,面积广泛,沉积中心在北部的牛堡附近,沉积物为泥岩和砂页岩,向东向西厚度减小,沉积物变粗。到了晚第三纪,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伦坡拉古湖向东南偏移,牛堡一带上升成为剥蚀区,丁青湖、尕湖一带成为新的沉积中心,湖相地层以细砂岩为主,当时的湖泊面积十分宽广,伦坡拉盆地东部、南部的很大部分地区都为湖泊占据。另据该盆地西南的色林错东岸和班戈错北岸,向西到赛布错,向东到东巧盆地都有出露或埋藏的上新世湖相地层分布1),由此可以推断,当时这一带湖泊的面积很大,上述各区的古湖面可能相互贯通。
中、晚更新世西藏的大水湖
进入第四纪以来,湖泊分布范围已缩小,湖泊性质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每一阶段差异很大。第四纪初期,高原边缘的晚第三纪存在过的大湖几乎消失殆尽,高原内部的湖泊面积变小,湖水变浅,到了中更新世后期西藏地区和其它许多地区一样,气候曾一度转暖,这就为湖泊的发育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西藏湖泊地貌与湖相地层所反映出来的事实,充分证明了第四纪以来中更新世后期为高原湖泊的扩展期,当时湖水位较高,湖面较大,这一时期可能还廷到晚更新世早期,有人称这一时期为西藏的“大水湖时期2)”。此时藏南有一部分为古冰川堰塞湖,藏北主要为构造湖,但即使后者当时也大多是淡水湖。
中更新世时藏南古冰川堰塞湖主要见于朋曲流域,在朋曲大拐弯峡谷段,两侧山地冰碛物和冰川壅塞,使上游壅水形成范围很大的湖泊,朋曲和一些支流谷地中广泛存在着一些中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如仓木达、朋曲大桥以下组成相对高80一90米的湖相阶地等,从它们的海拔高度看,仓木达为4420米、朋曲大桥为4370—4380米、几脚桥为4250米,明显地反映出山区外流湖的特点。
晚更新世以来湖泊的退缩
晚更新世以来,西藏湖泊的湖水面有多次波动变化,但总的趋势是处于强烈退缩中,由于退缩而带来的地貌问题很多,研究湖泊的退缩对认识高原自然环境的变化有很大意义。
高原自中更新世晚期以来,加快了隆起的速度,到中更新世末期,地面的平均高程已达3000米左右‘l真l,象喜马拉雅山脉这样巨大的山系更加高耸于高原的边缘,阻挡了湿润的西南季风深入高原。气候的变干变冷直接影响到湖泊的发育。据西藏的盐湖调查认为,大致在晓更新世中末期有一次干燥期,造成了色林错湖区水菱镁矿沉积。晚更新世后期,气候干旱更加明显,使湖水大大浓缩,湖泊开始“解体”。湖泊普遍进入微咸水湖的阶段,所谓西藏湖泊的急骤退缩就是从这个时期起始的。
全新世早期,区域气候变得更为干旱,藏北湖泊进入盐湖阶段。干旱现象仍是十分明显的。据改则县气象站1973—1975年资料统计,年均温在一0.1℃,平均年降水量为166.1毫米,但平均年蒸发量却高达2427.9毫米。气候的这种变化促使西藏很多湖泊快速退缩,造成湖面降低,湖滨阶地、环湖砂砾堤,湖滩地广泛出露;湖泊分离以及时令湖和干湖出现;构成了西藏湖泊发育历史中的一个新的阶段。[2]
二、九大高原湖泊是哪些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指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阳宗海。
1、滇池: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湖泊,湖泊面积300平方公里;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湖泊,湖泊面积250平方公里;抚仙湖是中国第二深水湖,最大水深157.3米,平均水深87米;泸沽湖是中国第三深水湖,最大水深93.5米,而且至今尚未受到污染,仍保持原始状况。
2、洱海:洱海古称“叶榆水”,也叫“西洱河”、洱河、叶榆河、叶榆泽、弥河、昆弥川、昆明池等。是由西洱河塌陷形成的高原湖泊,外形如同耳朵,故名洱海。
3、抚仙湖:我国第二深水湖泊,是我省蓄水量最大的湖泊。抚仙湖的湖面非常辽阔,南北长约32千米,东西宽约12千米,湖岸线长达93千米,这里的水质极佳,湖水清澈见底,最深处达155米,平均深度87米,透明度达7-8米。
4、程海:一个内陆封闭型高原深水湖泊。程海又称为黑乌海,原由海口河流入金沙江,至1609年后水位逐年下降,不再通江,逐步演变为内陆湖泊。
5、泸沽湖: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南部的两省交界处,是我国第三大深水湖泊。湖水清澈蔚蓝,是云南海拔最高的湖泊,也是云南第二深的淡水湖之一。湖中有5个全岛、三个半岛和一个海堤连岛,形态各异,翠绿如玉。
6、杞麓湖:一个封闭型高原湖泊。湖面海拔1796米,湖泊略呈北东南西向的矩形状,东西长约10.4公里,南北平均宽约3.5公里,湖岸线全长约32公里,湖水自西向东逐渐加深。湖内盛产鲤、鲫、大头鱼等。
7、星云湖:抚仙湖的上游湖泊,通过2.2公里的隔河与抚仙湖相联。星云湖是由断层形成的湖泊,主要是燕山运动,喜马拉雅山运动和新构造运动的结果。
8、阳宗海:高原断陷湖泊,湖岸平直,湖底凹凸不平,有岩洞暗礁,水色碧绿,透明度高,为淡水湖,湖内盛产著名的金线鱼。
9、异龙湖:九个湖泊中最小的湖泊。异龙湖及湖畔,风景名胜极多。岛上遍植花木,环境清幽,湖四周良田绵延,荷花飘香。
三、云南九大高原湖泊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分别是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杞麓湖,星云湖,阳宗海,异龙湖。我国的高原湖泊主要分布在蒙新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
滇池又称昆明湖、昆明池、滇南泽,位于昆明市西南方,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千米,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
洱海,又称洱河、叶榆泽,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一般湖水面积约246平方千米,蓄水量约29.5亿立方米。是仅次于滇池的云南第二大湖。
抚仙湖位于云南的玉溪市,它是我国最大蓄水量湖泊、最大高原深水湖、第二深淡水湖泊,抚仙湖湖面海拔高程为1722.5米时,水域面积约216.6平方公里。
四、云南九大湖泊大小排名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分布在滇中、滇南、滇西和滇西北,分属昆明市、玉溪市、大理州、丽江地区和红河州;其中滇池、程海和泸沽湖属长江水系,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和阳宗海属珠江水系,洱海属澜沧江水系。

滇池,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湖泊,湖泊面积300平方公里;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湖泊,湖泊面积250平方公里;抚仙湖是中国第二深水湖,最大水深157.3米,平均水深87米;泸沽湖是中国第三深水湖,最大水深93.5米,而且至今尚未受到污染,仍保持原始状况。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湖泊面积25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5米,蓄水量28.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8.25亿立方米,大小入湖河流117条,1999年洱海水质ⅱ类。洱海流域主要包括大理市和洱源县18个乡镇。

抚仙湖,位于澄江县以南5公里处,距离昆明70多公里,是中国有名的淡水湖,抚仙湖的湖面非常辽阔,南北长约32千米,东西宽约12千米,湖岸线长达93千米,这里的水质极佳,湖水清澈见底,最深处达155米,平均深87米,透明度达7-8米。湖内出产20多种经济鱼类,其中尤以抗浪鱼最具盛名,它也是抚仙湖的名贵特产。

程海,是一个内陆封闭型高原深水湖泊,没有出流,流域面积318.3平方公里,湖泊面积74.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7米,最大水深35米,蓄水量19.8亿立方米。程海地处金沙江干热地带,湖面蒸发量大约是流域降水量的3倍,水量长期入不敷出,导致湖泊水位持续下降,直至1994年“引水补海”工程完工后,湖泊水位趋于稳定,1999年程海水质为ⅳ类。

泸沽湖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南部的两省交界处,是我国第三大深水湖泊。湖面面积50.1km2,其中云南境内30.3km2。流域面积247.6平方公里,云南部分107平方公里。最大水深93.5米,平均水深40.3米,蓄水量22.52亿立方米,1999年泸沽湖水质为ⅰ类。

杞麓湖是一个封闭型高原湖泊,湖泊面积35.9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54.2平方公里,最大水深6.8米,平均水深4米,蓄水量1.7亿立方米。主要入湖河流三条,洪水年湖水经湖东南面的岳家营落水洞岩溶裂隙泄洪至曲江。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17亿立方米,1999年杞麓湖水质为大于ⅴ类。

星云湖是抚仙湖的上游湖泊,通过2.2公里的隔河与抚仙湖相联。湖泊面积34.7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8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91米,最大水深9.5米,蓄水量1.84亿立方米。大小入湖河流十四条,多年平均水资源量7684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流入抚仙湖水量约2400万立方米/年,1999年星云湖水质为ⅳ类。

阳宗海湖泊面积31.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米,最大水深29.7米,流域面积192 平方公里,蓄水量6.0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3500万立方米,1999年阳宗海水质为ⅲ类。湖泊分属昆明市的宜良县、呈贡县和玉溪市的澄江。

异龙湖是九个湖泊中最小的湖泊,湖泊面积30.63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60.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75米,最大水深6.55米,蓄水量1.13亿立方米,1999年异龙湖水质为大于ⅳ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