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的密度是多少?

煤的真密度是单个煤粒的质量与体积(不包括煤的孔隙的体积)之比测定煤的真密度常用比重瓶法,以水作置换介质,将称迹抚管幌攮呵归童害阔量的煤样浸泡在水中,使水充满煤的孔隙,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计算。褐煤的真密度为1.30~1.4g/cm3,烟煤为1.27~1.33g/cm3,无烟煤为1.40~1.80g/cm3。

二、请问煤的密度是多大

一般褐煤相对密度小于1.3,烟煤为1.3~1.4,无烟煤为1.4~1.9。

煤的密度会因煤种不用其密度也不同,受所含水份和空气的湿度影响较大。

在一定温度(20℃)条件下,煤的质量(不包括煤的孔隙)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一般采用密度瓶法测得。煤的密度一般都是包括矿物质在内的相对密度,相对密度大小与所含矿物质的成分和含量有关,密度随矿物质含量的加大而增高,也随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加大。

腐泥煤通常比腐殖煤轻,比重约为1.1。在腐殖煤中,不同煤岩成分的密度也不同,变质程度相同时,丝煤的密度比镜煤要大。真相对密度是研究煤的性质和计算煤层平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扩展资料:

煤被用作能源资源,主要是燃烧用于生产电力和/或热,并且也可用于工业用途,例如精炼金属,或生产化肥和许多化工产品。作为一种化石燃料,煤的形成是古代植物在腐败分解之前就被埋在地底,转化成泥炭,然后转化成褐煤,然后为次烟煤,之后烟煤,最后是无烟煤。

煤产生之碳氢化合物经过地壳运动空气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作用,产生的碳化化石矿物,亦即,煤炭就是植物化石。这涉及了很长时期的生物和地质过程。

根据其碳化程度不同分类,可以依次分为泥炭、褐煤(棕褐煤、黑赫煤)、烟煤(生煤)、无烟煤、亚煤(褐煤的一种,是日本的特有分类)。无烟煤碳化程度最高,泥炭碳化程度最低。

根据其岩石结构不同分类,可以分为烛煤、丝炭、暗煤、亮煤和镜煤。含有95%以上镜质体的为镜煤,煤表面光亮,结构坚实,含有镜质体和亮质体的为亮煤,含粗粒体的为暗煤,含丝质体的为丝炭,由许多小孢子形成的微粒体组成的为烛煤。

根据煤中含有的挥发性成分多少来分类,可以分为贫煤(无烟煤,含挥发分低于12%)、瘦煤(含挥发分为12-18%)、焦煤(含挥发分为18-26%)、肥煤(含挥发分为26-35%)、气煤(含挥发分为35-44%)和长焰煤(含挥发分超过42%)。

其中焦煤和肥煤最适合用于炼焦碳,挥发分过低不粘结,过高会膨胀都无法用于炼焦,但一般炼焦要将多种煤配合。

一座煤矿的煤层厚薄与这地区的地壳下降速度及植物遗骸堆积的多少有关。地壳下降的速度快,植物遗骸堆积得厚,这座煤矿的煤层就厚,反之,地壳下降的速度缓慢,植物遗骸堆积的薄,这座煤矿的煤层就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煤真相对密度

三、煤的密度一般是多少

煤的密度因煤的品种不同而不一样,受所含水分和空气的湿度影响较大。常见的种类有褐煤、烟煤、无烟煤三类。褐煤的密度一般为1.05~1.30g/cm3,烟煤的密度一般为1.15~1.50g/cm3,无烟煤的密度一般为1.4~1.70g/cm3。

煤主要是由碳构成,连同由不同数量的其它元素构成,主要是氢,硫,氧和氮。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和天然玻璃组成的,具有稳定外形的固态集合体。由一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作单矿岩,如大理岩由方解石组成,石英岩由石英组成等;由数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作复矿岩,如花岗岩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辉长岩由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组成等等。没有一定外形的液体如石油、气体如天然气以及松散的沙、泥等,都不是岩石。

在整个地质年代中,全球范围内有三个大的成煤期:(1)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成煤植物主要是孢子植物。主要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2)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3)新生代的第三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其次为泥炭,也有部分年轻烟煤。

煤散密度是在规定条件下容器中单位体积散状煤的质量,以吨/立方米表示。测定煤的散密度时,使用的容器愈大,测得的值就愈为准确。在进行测定时应根据煤粒度大小选定容器,一般是测定粒度较大的块煤时应用较大的容器。而且容器的规格应尽量接近生产中使用的设备,如用运煤火车车厢测定时则所得数值更为可靠。目前有的国家对不同粒度煤的散密度测定,使用的容器也作了规定。

四、煤的密度是多少

不同煤化度煤的真密度差异较大,并随煤化度呈规律性变化,褐煤的真密度为1.28~1.42 g/cm3,烟煤为1.27~1.33 g/cm3,无烟煤为1.40~1.8 g/cm3。从褐煤到烟煤的真密度变化不甚明显,碳含量在85%左右的烟煤真密度最低(1 .28~1.30 g/cm3),然后随煤化度加深真密度逐渐增大,至无烟煤阶段,真密度随煤化度加深而急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