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何现在的东北的工业会衰落?
这是因为曾经的工业装备没有进行升级,太过老化了,效率太低还有就是经济结构没能进行转变,如今根本就跟不上市场潮流,再加上经济冲击太大了。还有东北在科技方面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涉足,自然就无法提升竞争力。
一、设备老旧
东北曾经的工业也是非常发达的,那时候新中国的许多东西都是在东北的工业基地生产出来的,比如说战斗机,拖拉机还有各类的大型物件。在那个时候,东北的石油煤矿等产业全面开花,可以说新中国能够发展起来也是依赖于当时的东北工厂的。但是如今来看东北的工业显然是处于滞后发展阶段,因为曾经的工厂设备已经跟不上如今的发展了。那个落后的设备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自然档次低,而且消耗的材料也多,成本太高,利润太少,那自然是缺乏竞争力的。
二、经济结构问题还有市场冲击
并且东北的工厂一味的都是发展重工业,并没有注重同其他经济结构的结合,再加上重工业的回报成本期是很长的,并不能赚快钱。这样的话,在急需用钱的时候,就无法实行资金套取,甚至很有可能血本无归。纵观其他的城市都是多元化发展,东北如今并没有通过其他赚快钱的产业来多面发展,自然就导致经济衰弱。
三、竞争力下降
主要还是因为如今沿海地区城市的崛起,再加上高科技产业已经逐渐走上了领头羊的地位,曾经引以为傲的重工业如今已经不是最吃香的产业了。再加上东北重工业因为生产力落后,成本太高,在市场上也没有所谓的竞争力,自然就没能跟得上时代潮流。毕竟替代产业没能出现新的突破,再加上资源因为过度开采出现问题,如今情况不容乐观。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
1、外部地缘环境恶化
东北崛起,本质上是日俄借道进入亚洲的结果。日本战败和中苏交恶后,东北的发展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就明显放慢了脚步。
2、缺乏基层自治传统。
与湖广填四川式的自发移民不同,东北移民社会是在殖民主义的推动下,在行政权力的干预下形成的。但移民社会却受到近代政治机器的强力塑造。
3、高度城镇化反为包袱。
据2016年国家统计局统计,除各直辖市外,全国各省中辽宁具有仅次于广东的城镇化率,黑龙江和吉林也都进入全国前十,贫困的城市里只有国有资产可卖,却没有生产增量的能力。
4、自然资源枯竭
东北地区曾经丰富的煤、铁、石油、森林等自然资源经过多年大规模的开采开发,九十年代以来几乎已告枯竭。
扩展资料: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有鉴于此,国家提出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东北的问题,远不只是人性或是制度的问题。拨开这些浮土,也许东北的地理和历史遗留下来的长期影响,才是东北逐渐沉沦的原因。
不过东北的东北亚十字路口位置仍然没变,和周边国家合作依然可行;东北的人力资源基础仍然足够高,能够支撑起一次合理的转型。
东北的肥沃土地和工业基础仍然足够强,能够有效地转化资源。止住颓势并非想象中那般不可能。
关键是,如何找准投资的合理方向,以发展产业为目的,而非用钱去填无底洞。也许,当东北的资源、人口、资金到达一个平衡点时,人们会发现,东北的活力又再现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的原因与振兴路经选
三大原因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问题产生:一是产业发展的自然结果。二是市场失灵的产物。三是体制转换的迟滞与转换成本的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目前存在的问题:市场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体制落后,机制不灵活。
四、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1、工业技术装备老化。
2、不利的经济结构。
3、市场经济的冲击。
4、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
东北大中型骨干企业工业技术装备老化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目前吉林省工业企业工艺装备属于20世纪90年代初水平的只有15%左右,60%以上的还处于70-80年代水平,另外还有15%的工艺装备仍停留在50-60年代。
由于技术装备水平上不去,直接导致了产品档次低、产业升级慢,产品消耗大、成本高、效益差,环境污染严重,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结构效应
能忽视老工业基地衰落的“结构效应”。它不仅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还包括所有制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从东北工业制造业结构来看,在29个行业中,1998-2001年相对增长速度高于全国相应行业的只有10个,而相对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同行业的达19个。
从产品结构来看,产品类型单一,东北主要工业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多数在下降。1998-2001年14种主要工业品只有3种市场占有率上升。
企业组织结构方面,企业平均规模大,大型企业数量多,而中小企业数量少,企业之间的分工和协作配套水平较低,以致大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难以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