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清旧料老红木到底是何种木材?
是红酸枝木
红木”这样的俗称主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们习惯将酸枝木制做的家具叫做“红木”家具。清代家具中指的“红木”家具从狭义讲,就是指酸枝木。红木树种中的酸枝木,黑酸枝木类共有8个树种,即刀状黑黄檀、黑黄檀、阔叶黄檀、卢氏黑黄檀、东非黑黄檀、巴西黑黄檀、亚马孙黑黄檀、伯利兹黑黄檀。
我国红木交趾黄檀木材的加工利用历史始于明清时期,但直到2006年才开始交趾黄檀的研究工作。老红木与小叶紫檀、黄花梨并称为宫廷专用的“三大贡木”。
扩展资料:
老红木材特征区分:
1、木材颜色
木材本身具有漂亮的天然色调。影响木材颜色的原因很多,其中木材细胞组织中的木质素是影响木材颜色的主要原因。在木质素大分子中,含有许多发色基团,如苯环、羰基、乙烯基、松柏基等。此外,木质素分子中还含有羟基、羧基及醚键结合的助色基团。
2、木材纹理
而红酸枝颜色红黑稳重,加之充满变化的色深浅条纹、v字纹、鬼脸等,给人大气沉稳感余义富有灵动的变化,这也是从古至今红酸枝木材广受喜爱的重要原因。
3、波痕
波痕为木材射线细胞或轴向分子或两者的叠生排列,在木材的弦切面上肉眼或放大镜下所见的水平波纹。交趾黄檀和奥氏黄檀波痕肉眼下可见;巴里黄檀和微凹黄檀肉眼观察则不明显。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红酸枝
百度百科-大红酸枝
二、老红木是什么
老红木
顾名思义就是经历时间很长的红木,《国标》中称为酸枝,主要产于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我国在清末民初之前,广西、云南等省也有,但民国以后已完全绝迹了。其木质坚硬、细腻,可沉于水,一般要生长500年以上才能使用,它区别于其他木材的最明显之处在于其木纹在深红色中常常夹有深褐色或者黑色条纹,给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觉。
老红木不仅生长时间长,而且在砍伐后又经过了上百年的岁月洗涤。现在说的老红木一般指清代中期从南洋进口的红木,老红木材幅较宽大,棕眼细长,比重介于紫檀和黄花梨之间。
新、老红木的材质颜色比较:
在色彩上,老红木颜色较深,大多呈紫红色,有的色彩近似紫檀,只是颜色较浅一些,纹理细腻,棕眼明显少于新酸枝木,密度、手感极佳。新红木一般颜色黄赤,木纹、色彩较之老红木有一种“嫩”的感觉,质地、手感均不如老红木。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原来,木材的生命并不是因为被砍伐而终止,其内部细微结构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只是人们很难察觉而已。随着时光的推移,红木内部的结构会越来越紧密,硬度和比重越来越高,入水即沉,而且抗变形能力也愈强。而新红木一般采用烘烤等方式令其达到使用要求,但人为的技术性的处理并不能动摇材料的内部结构,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细微的形变,从而影响收藏价值和品质。
三、老红木是指什么木头 老红木简介
1、老红木中国民间对大红酸枝的别称,一般是特指《红木》国家标准GB/T 18107-2017《红木》名录中收录的品种——交趾黄檀及微凹黄檀中,密度超过1.11部分的优质硬木。
2、在红木国家标准名录中,红酸枝类是一个大类,其下共有七个品种。其中,三个品类产于东南亚地区,四个品类产于拉丁美洲地区。七大类的红酸枝木中,尤以东南亚的交趾黄檀和中南美洲的微凹黄檀为代表。
3、大红酸枝的“大”,与“小叶紫檀”的“小”,都是近代才冒出来的概念与名词。实际上是一些逐利的商家对某种倾向性木材进行商业化宣传的必要手段。交趾黄檀在清代及民国期间确是红酸枝类中物理及文化属性最优的木材,但是近年来随着拉丁美洲红酸枝的逐渐进入,现在市场公认一部分优质的微凹黄檀和交趾黄檀同为大红酸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