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伦荣宪公主的真名叫什么啊?
荣宪、恪靖、温恪等是根据她们的性格、品行、或政治影响(如恪靖“恪守靖藩”又号静宜公主海蚌公主,海蚌是参谋议政之意),名字肯定是有的(在一些资料中有记载一些郡主县主闺名的,如墓志铭“郡主讳淑慎,字惠卿,和硕康亲王之第八女”)但史书不记载,只记封号,是几公主
康熙的女儿
20女,大多夭折。加上一个养女21女。
女儿:二十一位
长女、次女、四女、七女、八女、十一女、十六女、十七女、十八女、十九女、二十女幼年夭折,无封号,不序齿
侄女大公主固伦纯禧公主(1671—1741),婿博尔济吉特·班第
三女二公主固伦荣宪公主(1673—1728),婿博尔济吉特·乌尔衮
五女三公主和硕端静公主(1674—17l0),婿乌梁罕·噶尔臧
六女四公主固伦恪靖公主(1679一1735),婿博尔济吉特·敦多布多尔济
九女五公主固伦温宪公主(1683—1702),婿佟佳·舜安颜
十女六公主固伦纯悫公主(1685—1710),婿博尔济吉特·策凌
十二女七公主(1686—1697),12岁夭折
十三女八公主和硕温恪公主(1687—1709),婿博尔济吉特·仓津
十四女九公主和硕悫靖公主(1689—1736),婿孙承运
十五女十公主和硕敦恪公主(1691一1709),婿博尔济吉特·多尔济
档案、文献中,康熙皇帝的皇女,有时以封号称之为“端静公主”、“恪靖公主”等,这种称呼带有特指性,可确定为某个人,各公主之间不致混淆。但更多的是称“二公主”、“三公主”、“五公主”等,且与《玉牒》、《清史稿·公主表》中的“第二女”、“第三女”、“第五女”等,并非同一人,而且她们都没有名字的记录,那么这所称的“几公主”诸人,究竟指的是谁?下面先将有记载、可确定者略述,然后再集中作分析(并请参照后附表二)。
二公主。《康熙四十六年九月记注档册》载,当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康熙皇帝巡幸至巴林部蒙古,“驻跸二公主府”,又称居此府之公主为“巴林荣宪公主”,同时赏赐“巴林多罗郡王额驸吴尔浑”。这位荣宪公主也即二公主,在《玉牒》及《清史稿·公主表》中是记为康熙帝的第三女,并记其嫁巴林蒙古郡王吴尔衮(或译作乌尔滚、务尔衮、吴尔浑)。
四公主。《康熙起居注》中,称嫁与漠北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敦多布多尔济的那位公主为“四公主”。公主府中人以及当地蒙古人也称其为“四公主”或“四千岁”,当地人为其所立之碑称“四公主德政碑”,她的丈夫敦多布多尔济则被称为“四额驸”。这位公主封号为恪靖公主,在《玉牒》及《清史稿·公主表》中记为康熙帝的第六女。
六公主。嫁与漠北喀尔喀蒙古赛因诺颜部超勇亲王策凌(或作策楞)的那位公主,习称“六公主”,其丈夫策凌习称“六额驸”。夫妇二人死后葬一处,在北京安定门外,其墓称“六公主坟”。这位公主封号纯悫公主,《玉牒》及《清史稿·公主表》中记为康熙帝第十女。
八公主。《康熙起居注》记康熙四十五年七月初二日,“以八公主下嫁翁牛特多罗杜稜郡臧津(苍津),上御行宫二门”。这位“八公主”,封号温恪公主,《玉牒》及《清史稿·公主表》记为康熙帝第十三女。
九公主。《内务府奏销档》:“王达子一户……康熙年间随地陪送九公主至额驸孙(承)运家”,说的是康熙朝出嫁到孙承运家的这位九公主,曾将内务府庄地连同种地者王达子一户,一同作九公主的陪嫁物。《玉牒》及《清史稿·公主表》记,这位公主封号悫靖公主,为康熙帝第十四女。
其他几位成年公主,尚未见到有“几公主”的记载,但如果把她们按出生先后顺序插入上述有明确称呼的5位公主之间,则不难看出她们正是按成育者排行法,并可推测出日常习称为几公主。
此表中的第五女即端静公主,应称三公主,排序于比她早出生一年且成年的二公主之后,唯其如此,其下第六女才称为“四公主”。四公主之下成年的第九女,应称五公主,因此,其下成年的第十女才称“六公主”。第十女之下的第十一女不到一周岁而殇,第十二女应称七公主,此女虽12岁殇,但12岁以前应也习称七公主,如此,其下成年的第十三女才称八公主。八公主以下的两个成年皇女,称九公主、十公主。
以上成育之皇女以齿序称为二公主—十公主,只缺个大公主。《玉牒》中,二公主以前出生的皇女均夭殇,那么,这大公主究竟是谁?在雍正帝谕旨中找到了答案,雍正元年二月二十九日,雍正皇帝谕礼部:
端敏公主及大公主、四公主俱是内里公主,朕先前因未满百日(按:指居丧期),不曾下旨,今端敏公主、大公主、四公主俱著封为固伦公主。[15]
这段谕旨的内容,在《清世宗实录》的雍正元年二月之内,有如下记述:
封和硕端敏公主、和硕纯禧公主、和硕恪靖公主俱为固伦公主。
两相对照,这大公主应是纯禧公主,其下的四公主是恪靖公主(见前述),她们均由和硕公主晋一级而为固伦公主。
这纯禧公主,是康熙帝抚养于宫中的其皇弟恭亲王常宁之女,她比康熙帝的二公主大两岁,因称大公主。而在《玉牒》中,此女不列于康熙帝名下,而是列于恭亲王常宁名下。从这位大公主的称呼又可看出,皇帝之侄女若抚养皇宫中而封为公主,在日常的习称中,是与皇帝的皇女公主们一起作排行性称呼的,至雍正仍是如此。
康熙的荣宪公主是庶妃所生,为何封号是固伦,并且死后身穿龙袍?
作为康熙四大妃之一,荣妃马佳氏不仅是最早为康熙生育皇子的妃嫔,也是生育最多子女的妃嫔。从康熙六年到康熙十六年,这十年时间里,荣妃为康熙生育了六个孩子,并且康熙的前十个儿子中,五个都为荣妃所生。所以说荣妃是康熙早期最宠爱的妃子也不为过。
可是,荣妃所生的六个孩子中,只有二个活到成年。一个是皇三子胤祉,胤祉不管是文学造诣,还是书法、骑射、在康熙的皇子里面都是出类拔萃的,因此颇受康熙的器重;另外一个就是康熙帝最疼爱的固伦荣宪公主。那么,固伦荣宪公主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为满蒙两族友谊出嫁
荣宪公主,生于1673年,康熙帝的第三个女儿。而实际上,她是康熙帝的大女儿,因为皇长女和皇二女都不幸夭折,这也是康熙帝疼爱她的原因之一。
满蒙联姻是清朝的一项国策。从努尔哈赤开始到咸丰年间,每一代的皇帝都有女儿嫁到蒙古。康熙帝一生有二十位公主,但是活到出嫁的公主只有九位。在康熙帝的九位公主中,就有七位公主下嫁蒙古贵族,这是清朝笼络蒙古族,维护边疆稳定的筹码。
荣宪公主虽然是康熙的掌上明珠,但她生于皇室,天生就背负着皇室的使命——政治婚姻。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正式封公主为和硕荣宪公主,六月便下嫁漠南蒙古巴林部乌尔衮。乌尔衮,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巴林部札萨克多罗郡王鄂齐尔次子,固伦淑慧长公主孙子,皇太极曾外孙。由于乌尔衮英勇善战,20岁时就率巴林右翼旗兵丁参加了康熙朝有名的乌兰布通之战,所以康熙帝很器重他。
荣宪公主与乌尔衮的婚姻,属于“亲上加亲”,是满蒙联盟的延续,也是巩固双方关系的润滑剂。他们虽然是政治联姻,但是夫妻俩的感情却意外的好,并且生下一男一女。
康熙四十三年,乌尔衮袭巴林部札萨克多罗郡王,荣宪公主则成为了蒙古王后。
二、父女俩的感情并没有因为距离而变得生疏,反而越来越深厚
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帝在荣宪公主远嫁之后非常想念,前后四次破例前往蒙古探望她,这是任何一位公主都没有的殊荣。而公主对父亲的感情也是十分深厚的。根据公主的墓志铭上记载:
“四十八年圣躬不豫,公主亲膳问安晨昏不辍,四十余辰未尝少懈。迨即安之后乃优旨褒奖,谓公主克诚克孝竭力事亲,诸公主中尔宽为最,是用厚其典礼晋封荣宪国公主。”
这意思就是: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帝生了一大病,荣宪公主不分昼夜地赶回京城探望他。为了让康熙尽快好起来,荣宪公主亲自下厨侍奉康熙,每日晨昏必来请安问候,康熙被荣宪公主的至诚至孝所打动,将公主晋封为固伦荣宪公主。
按照祖制,只有中宫皇后所生的女儿才能称固伦公主,这是公主最尊贵的称呼。不过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固伦恪靖公主、固伦温宪公主、固伦纯悫公主,她们都是康熙与庶妃所生,不过,这三位只是雍正帝追封固伦公主。在康熙帝的所有女儿中,荣宪公主是唯一一个由康熙亲封为固伦公主的人,这足以表明荣宪公主在康熙帝心中特殊的地位。
三、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穿着龙袍下葬的公主
雍正六年,荣宪公主去世,享年55岁。1972年,荣宪公主墓出土时,虽埋葬了240多年,但公主的遗体保存得相当好,宛如活人一般。
令人惊讶的是,荣宪公主身上竟然穿着一件150米长的珍珠团龙袍,龙袍上绣着十几万颗珍珠,这可是极为罕见的。
在清朝诸多公主中,荣宪公主无疑是最幸福的一位,生前享尽荣华,死后风光大葬,而且成为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穿着龙袍下葬的公主。
固伦荣显公主是谁的女儿
固伦荣宪公主(1673-1728),康熙帝第三女,母荣妃马佳氏,康熙十二年五月初六生。康熙三十年(1691)正月受封为和硕荣宪公主,六月嫁给蒙古巴林部博尔济吉特氏乌尔衮,时年十九岁。康熙四十八年(1709)晋封固伦荣宪公主;雍正六年四月二十一逝世,年五十六岁。
荣宪公主的生母并不是中宫皇后,为何封号却是固伦?
因为荣宪公主是康熙的长女,素来受到宠爱。荣宪公主的生母是康熙四妃之一的荣妃马佳氏,而马佳氏不仅是为康熙生育了长子的妃嫔,也是他后宫之中生育子女最多的妃嫔。在她生育的这五子一女中仅有一子一女长大,也就是皇三女荣宪公主和皇十子胤祉,但皇长女和皇二女都不幸夭折了,因此荣宪公主就成为了康熙的长女,康熙面对这个长女总是多有包容,比起其他女儿他总是要更宠爱她一些。
荣宪公主18岁的时候就嫁给了蒙古巴林部落的乌尔衮,当时她的封号是和硕荣宪公主。乌尔衮骁勇善战,年轻有为,康熙十分器重他,这才将女儿嫁给了乌尔衮。因为清朝素有满蒙联姻的惯例,乌尔衮的祖母就是顺治的同母姐姐固伦淑慧长公主,因此,他和荣宪公主的联姻也算是亲上加亲。虽是政治联姻,但夫妻俩感情很不错,荣宪公主还给他生育了一子一女,为满蒙联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维护了双方关系。
而且父女两的感情并没有因为距离而疏远,反而愈加深厚。《清圣祖实录》曾经记载过,康熙在荣宪公主出嫁后曾四次前往蒙古探望,而在康熙年间前前后后嫁到蒙古的七位公主中,独有荣宪公主获此殊荣,可见其恩宠。而荣宪公主对康熙也十分孝顺,康熙在执政的第四十八年生了一场大病,公主连夜从蒙古回京,亲自下厨侍奉,并每日问候。
康熙感念公主的诚孝,于是将她封作为固伦荣宪公主。而在康熙的众多女儿之中,只有荣宪公主、恪靖公主、温宪公主、纯悫公主才有固伦公主的封号,其中,只有荣宪公主是康熙帝亲封的,其余三位公主都是雍正在她们死后才追封的,可见荣宪公主在康熙皇帝心中的特殊地位。
荣妃:为康熙生下第一个孩子,母凭女贵,因康熙疼爱女儿而封妃
荣妃马佳氏,相对于康熙的其他嫔妃而言,出身非常一般,是员外郎盖山的女儿,比不上皇后娘娘们都是辅政大臣的女儿。荣妃,在康熙四年与两位皇后一起入宫,当时她的名分是庶妃,比钮祜禄氏低,而且她是属于宫中待年。
宫中待年是指将确定未来要进宫嫁给皇帝的格格们提前接入皇宫,为皇帝侍寝后,才能给予封号,成为妃嫔,这在清朝初年是很常见的。荣妃在钮祜禄氏当皇后之前,不停的生育子嗣,生了五子一女,包括了康熙的第一个儿子,比孝诚皇后生孩子还要早。生第一个儿子时,年仅15岁,这个儿子叫承瑞,只是可惜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就病逝了。活下来的只有三阿哥胤祉,以及康熙最喜欢的女儿,固伦荣宪公主,便是《康熙王朝》中蓝齐儿的原型。
荣妃马佳氏的父亲盖山,是个从五品的小文官,因此单凭她的父亲,是不可能同孝诚皇后和孝昭皇后一起入宫的。康熙也不是同乾隆一样,只凭喜欢就能选择妃嫔的帝王,因此荣妃马佳氏的出身必定不俗。
马佳不是汉姓,而是满族的老姓,属于八大姓之一,准确的说,应该称为嘉里库马佳,与费莫氏、富察氏都是近亲,所以会有马佳与富察不能通婚的传统。
而马佳氏的名臣中都有谁呢?当时的太子太保、弘文院大学士、礼部尚书图海,很有可能是荣妃的叔叔或者是伯父,图海在顺治年间犯事被贬,但是在康熙年间又被孝庄起复,势力可以说是十分的庞大。而他们同源的近亲费莫氏,有文华殿大学士温达,兵部参政伊勒慎,因此,马佳氏同康熙思念入宫的那一批嫔妃一样,都是出身显赫,贤德出众而被选入宫的。
只是马佳氏比起出身辅政大臣家的格格们,家世稍微差一些,于是便被排在了后面。康熙也是非常喜欢她,从能生育开始,马佳氏每年都会诞下皇嗣。到了钮祜禄氏成为了皇后那年,康熙首次大封后宫,封了七嫔,马佳氏被封为荣嫔,排在第四。
但是早育、多育的结果,就是六个孩子死了四个,当时马佳氏的身体极有可能已经受到了损害,所以之后她再也没有什么生育过。在皇宫之中,儿子是物以稀为贵,但是康熙的儿子太多了,所以不值钱,也就没有母凭子贵这一说,反倒是没有生育过的佟佳氏当了贵妃,佟佳氏是皇帝的表妹,自然有优待。
荣妃仅存的一儿一女,就是皇三子胤祉和很受康熙宠爱的固伦荣宪公主,而马佳氏这唯一的女儿,很得康熙的喜爱。在康熙二十年,侍寝次数已经非常少的荣妃,勉强晋升为了四妃,排在第四,这也是她最后一次受封。
同年,她的靠山图海死了,后来她唯一的女儿远嫁蒙古。在雍正皇帝登基之后,让年老有子的太妃们回到自己儿子的王府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荣妃于是就回到了自己儿子诚亲王胤祉府内安度晚年,于雍正五年薨逝,大概的年纪有70多岁。
荣妃马佳氏,比起惠妃和宜妃都要幸运,因为三阿哥胤祉没有参加过九子夺嫡,而她自然没有受儿子连累,晚年过得也很不错。所以在康熙年间过的还算是比较平安的,但到了雍正六年,胤祉开始受处罚,被削爵圈禁,雍正十年,胤祉逝世于禁所,但这一切也都是在荣妃逝世之后了。
总览荣妃的一生,在入宫初期,十年生了五子一女,说明当时康熙皇帝还算是比较宠爱她的,她的位分升的很慢,与她的出身并不显赫有很大的关系。总的来说,作为深宫女人,荣妃的一生,也算是不好也不差吧。
康熙的荣宪公主生母并不是中宫皇后,为什么封号却是固伦呢?
首先荣宪公主作为康熙长女,深得康熙喜爱,再者荣宪公主嫁给了蒙古人,而且丈夫家世能力都非比寻常,所以被封为了固伦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