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午节吃粽子寓意 端午节吃粽子寓意是什么

1、端午节中,粽寓意求子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且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2、端是“开端”,万事之初的意思。午,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的组合记年,又以地支记月份,一月为寅,二月是卯,依次排开,五月就为午,因此五月就是午月,端午意为午月的开端。

3、“五”“午”相通,时维夏天,所以端午节又称为五月节、艾节、夏节。因午步入“阳辰”,午月,端为阳夏,所以端五也叫“端阳”。月五日五,所以叫做重五节。

4、时值仲夏,法正天中,此时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辟邪祛灾,“午日以兰汤沐浴、”“浴兰怕兮沐芳华”,故端午节又叫做天中节、浴兰节。

二、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为了纪念爱国英雄屈原的节日,在这天里全国各地都会吃粽子,赛龙舟。但还是有些人不了解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下面是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希望对大家解答有帮助!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1

1、赶走蛟龙

相传在汉代建武年间,诗人屈原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人告诉他,村民们祭祀的用品都被江中的蛟龙给偷走了,如果想要呃驱赶蛟龙,可以将艾叶包住食物,然后用五彩绳子捆绑住投入江中,这样蛟龙就不会再去偷食祭品了。于是梦醒后,他就把这个梦里面的内容告诉给村民,村民就按照他说的方法去做了,后来就只做成粽子来投江。这样世代相传到现在粽子就成为端午节的传统食品了。

2、纪念屈原

端午节吃粽子主要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在公元前340年,伟大的诗人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是就投入汨罗。村民为了保护他的躯体不被江里面的鱼虾侵蚀,于是就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喂鱼,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慢慢就将竹筒改成艾叶,用艾叶包裹糯米制作成粽子投江,这样鱼虾吃起来比较方便,他们就会去吃粽子,不会去吃屈原的躯体了。

3、求子

端午午节吃粽子的寓意还有求子之意。九子粽是粽子当中的一种,就是把九只粽子串在一起,大大小小非常的好看,它们用彩绳捆绑在一起,可以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有求子的寓意,也表示家里人丁兴旺。

4、高中举人

因为粽子的'“粽”和中举的“中”是谐音,古代人都希望通过进京赶考中得状元或者是进士等功名,所以端午节吃粽子其实也是希望能够吃了粽子能够高中,考取功名。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2

1、纪念屈原

众所周知:屈原是战国楚国人,他不忍看到国家灭亡,于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为了不让屈原被鱼虾吃掉,老百姓争相划着船去打捞尸体,并把自家做好米饭撒入江中,从此以后,每年端午节,便有龙舟竞渡、吃粽子的习俗……

2、“粽”驱蛟龙

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要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

3、祈求“粽”子

因“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4、高“粽”功名

因“粽”和“中” 音近,有“高中功名”之意,寓意学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举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想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寓意高中。

5、光“粽”耀祖

因“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的人都在过端午的时候吃上粽子。

三、端午节吃粽子寓意什么?

端午节吃粽子寓意:

1、纪念屈原: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普遍公认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

老百姓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2、“粽”驱蛟龙: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要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

3、求子:端午节中,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且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端午节传承发展

端午节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据河姆渡遗址等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七千年或更早前,就有了竞渡所用的独木舟和木桨。

据考证,进行龙舟竞渡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在产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区,这正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特色。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表明:早在上古时代,百越先民便创造出璀璨的高度文明,上古先民以“龙”为图腾,在当时端午其实是拜祭龙祖的节日。

四、端午节吃粽子寓意什么

端午节吃粽子寓意什么

端午节吃粽子寓意什么,五月五日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在端午节的时候基本上大部分的人都会食用粽子,当然端午节吃粽子也是有来历的,以下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寓意什么。

端午节吃粽子寓意什么1

1、纪念屈原。

2、求子,人们互赠粽子寓意是求子。

3、功名得中,因为“粽”和“中”音近,古时寓意考中功名。

4、光宗耀祖,“粽”和“中”音近,因为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光宗耀祖”,所以每家每户都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西汉把粽子做为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枭羹”。《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

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200年后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按《齐谐记》说法,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因为蛟龙怕楝叶、绿丝。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了。

端午节吃粽子寓意什么2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和象征

端午节吃粽子有三种寓意,第一种寓意“光宗耀祖”,古代寓意“功名得中”;第二种纪念屈原;第三种表达对健康平安的美好希冀和向往。

1、寓意中举

在古代的时候,想要出人头地,就一定要参加科举考试,并且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叫做中举,中举之后就可谋得一官半职,能够取得事业上面的成就。因此在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吃粽子,其实有一举高中的意思,因为粽子的“粽”和“中”谐音,所以端午节会吃粽子,尤其家里高科考的人,一定会吃粽子。

2、光宗耀祖

在古代家庭显赫,如果有一些政绩的话,是能够光宗耀祖的。而粽子的“粽”和光宗耀祖的“宗”是谐音,有些相似,所以希望吃了粽子以后,家族的人能够获得一些成就,一些名利,能够做到光宗耀祖。所以端午节吃粽子,不仅是品尝它的美味,更重要的是取个好兆头,希望吃了粽子之后,能够带来好运,能够有所作为,能够光宗耀祖。

3、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由来就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当年屈原因为国家灭亡所以就投江自杀了,非常的悲壮,世人也觉得十分可惜痛心。为了能够纪念这个伟大的诗人屈原,于是家家户户都用粽叶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让鱼儿去啃食,这样就不会侵害屈原的尸体,保护屈原的躯体。所以端午节这天大家都会包粽子吃粽子,来纪念先人。到了今天仍旧不会忘记祖先的付出。

端午节吃粽子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吃粽子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就像其他传统节日、民间习俗一样,也是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比如端午节吃什么,做什么,南北各地就不尽相同。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 据传说,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

端午节食俗中除了全国各地共享的粽子之外,南方大部分地区喝雄黄酒,湖南常德、张家界等地还吃糍粑,江汉平原一带吃黄鳝,山东、江西等地吃茶叶蛋,河北地区吃印有五种毒物花纹的五毒饼等。长江黄河以南人们包粽子都用竹叶,而北方地区多用芦叶。这些均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饮食文化。

在端午的习俗中,消灾避疫、驱邪避魔是最原始的主题和最主要的动力。例如喝雄黄酒,《白蛇传》里有一个情节讲的就是许仙听了法海的`话,让白娘子饮雄黄酒,结果现出了原形。这种建立在祛毒禳灾、保健康、求吉祥基础上的节日主题,自古便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端午节习俗是人们对生命、自然、美好人格和幸福生活的歌颂和期盼。它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转变而变化。从对辟邪驱瘟主题、舍身报国或舍身救父等高尚人格的尊崇开始,逐渐又通过各种活动(吃粽子、赛龙舟等)上升为人类与自然、社会既和谐相处又主动调节的生活智慧。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端午节这个传统的节日才得以长盛不衰。

端午节之所以特别受到民众的喜爱,还源于人们对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的认同。纪念屈原是端午节最鲜明的主题之一。从抗日战争开始,中国的进步知识分子便采取诗会的形式纪念屈原,将诗会与赛龙舟活动相呼应,更能够体现中国古典的传统文化。

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文化大融汇的今天,守住自己的身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传承屈原所代表的文化精神。通过开展多种传统节俗活动,将文化传承融入民俗节日中,让人们在端午这个特定的节日中回归传统,在与祖先的对话中,感受伟大爱国诗人高尚的品格,增强我们的民族意识与文化使命感,让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在现代生活中得以延续更新。

端午节介绍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是集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的由来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端午节吃粽子寓意什么3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一般认为,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实际上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节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众的心里愿望而已。

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扩展资料

购买粽子的注意事项:

1、要选购有QS(食品质量安全许可证)标志的商品;其次,查看标签:商品标签上应标明商品名称、净含量、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产品执行标准号;食用时查验主要原料及配料与标签是否相符,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三无”产品。

2、警惕“返青粽叶”。为保持粽叶新鲜诱人,一些商家采用化学染色手段,在浸泡粽叶时加入工业硫酸铜和工业氯化铜,让已经失去原色的粽叶返青,使其表面光鲜、色泽鲜绿。而人体过量或长期摄入铜,会使大量铜元素积蓄于肝脏,引起铜中毒。

3、最好到正规商场、大型超市购买粽子,同时留存有效购物凭证,以备日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消费者千万不要为了贪便宜或者方便,在一些流动的小摊贩手中购买,因为其流动性较大,即使发现有质量问题,也难以维权。

4、吃粽子时若感到有发酸、发苦或馅口味不对时,千万不要食用。细心的消费者可以发现,市场上的粽子有的是新鲜的,有的是冷冻的,还有的是真空包装的。新鲜的粽子在现在的室温条件中只能保存几个小时,因此,买回家后最好当天食用,否则就可能变质。

5、消费者如果有时间,最好自己购买优质的粽叶、糯米、红枣等材料,自己动手包粽子,吃得更放心。

五、端午节的吃粽子的寓意是什么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有纪念屈原、人丁兴旺、光宗耀祖、高中功名。

一、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不忍看到灭亡,于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楚国百姓为了不让屈原被鱼虾吃掉,争相划着船去打捞尸体,并把自家做好的米饭撒入江中,从此以后,每年端午节,便有龙舟竞渡、吃粽子的习俗。

二、人丁兴旺

因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俗语。粽子也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三、光宗耀祖

因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的人都在过端午的时候吃粽子。

四、高中功名

因粽和中音近,有高中功名之意,寓意学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举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想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寓意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