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经济特区建立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在于:
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2、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3、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
4、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
5、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扩展资料
深圳经济特区位于深圳市南部,东起大鹏湾,西至珠江口,北靠梧桐山、阳台山脉,南邻香港,以深圳河为界。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实际可开发面积110平方公里。设有全长86公里的特区管理线。特区范围包括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和盐田区。
深圳经济特区前身为原宝安县的县城,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6000万元。1979年,交通部香港招商局率先在蛇口开发了一平方公里的荒坡建立工业区,兴办了23家工厂,开通了国际微波和直通香港的货运码头。
其后又吸引外资兴办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的工业小城。1980年8月,广东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利用3000万元的银行贷款与部分地方财政,参照“蛇口模式”在罗湖区0.8平方公里的区域兴建金融、商业、旅游住宅设施提供给外商,利用从中赚到的利润继续进行工业园区的基础建设。
这种利用银行贷款“滚雪球”式的发展为珠海、汕头的起步建设提供了经验。根据《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市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包括企业经营自主权、税收、土地使用、外汇管理、产品销售、出入境管理等。通过来料加工、补偿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和租赁的形式,吸引了大量外资,加速了经济特区的迅猛发展。
自1979年创办深圳经济特区,至2002年止,实际利用外资315.18亿美元。其中,1979~1989年10年间,深圳与世界3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客商签订协议6890多项,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
至1999年20年间,共有6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深投资,累计投资项目2.36万项,合同外资298.3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45亿美元。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4479.15亿元。
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2000年开始施行的立法法,继续保留了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同时还授予经济特区所在市以较大市立法权。随着深圳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区内、外地方性法规的不一致,造成“一市两法”现状,给整个城市发展带来诸多障碍。
《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下简称《方案》)2009年5月6日获国务院批准通过后,深圳市高层正加紧研究该《方案》的3年分步落实规划。
其中2009年的改革重头戏包括向中央申报将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即将原属关外的宝安区、龙岗区和光明新区纳入特区之内。如果获得批准,深圳特区的总面积将由2009年的395平方公里扩容为1948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深圳经济特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特区
二、建立经济特区的意义
经济特区的实际意义:搞活市场经济、对外开放、与国际市场接轨。
中央政府赋予经济特区引进项目审批权、人员因公出国出港审批权、外贸出口权、外汇管理权及许多其它经济管理权限,并且在包括税收、外汇管理、银行信贷、劳动用工以及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从局部试验性的阶段向普遍改革推进的时代。
扩展资料
中国建设和发展经济特区的基本经验主要有:
①完善投资环境,包括完善投资的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前者为基础设施结构中以通电、通水、通路、通讯、通煤气、通排污、通排洪和平整土地为主体的“七通一平”等;后者包括政治条件(政治、社会、政策等的稳定和法制的健全)、管理水平(政府的效率等)、经营条件(货币和物价、外汇管制、金融、信息服务和自主权等状况)、人口素质和市场、政策优惠(税费等)等;
②外引内联有机结合,发挥特区的“四个窗口”(技术、知识、管理和对外政策)和两个扇面辐射(对内和对外)的“枢纽”作用;
③努力探求建立一种灵活而有效地适应国际市场规律的特区经济体制模式。为此,需在计划管理体制、企业管理体制、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流通体制、价格体制、劳动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以及财政金融体制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三、设立经济特区的意义是什么?
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在于:
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2.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3.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
4.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
5.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四、经济特区的意义是什么?
经济特区的意义如下:
1、经济特区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推动科学发展和实现自主创新中发挥排头兵作用。
2、深圳经济特区的创新实践,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3、兴办经济特区打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大门。
对经济特区的要求
经济特区的责任与使命同在。这就要求,经济特区必须立足新起点,适应新形势,瞄准新目标,抓住“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开放、特别能创新”这一特区的新内涵,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经济特区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五、经济特区有什么意义与作用
经济特区的意义概括为四个方面,即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对内地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对保持港澳地区繁荣稳定的促进作用。这四个作用,归根到底就是一个“支点”,正是这个伟大的支点,撬动了中国落后陈旧体制的巨石,撬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撬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试验场———
撬起落后体制的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