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纳税所得额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通常情况下,应纳税所得额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依照税法的相关规定,各项应纳税所得额扣除掉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规定,可以扣除的各项费用后的剩余余额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通常是指,企业在每一个纳税年度,扣除掉非税所得、免税所得、各项扣除额和以前年度允许弥补的亏损额后的所得的总额。

在计算企业需要缴纳的所得税时,对应的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这里的应纳税所得额并不等于企业利润表中的利润,因为利润表的编制是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而缴纳企业所得税需要按照税法的规定,这两者基础是有差异的,即常说税会差异。

应纳税所得额的理论公式为: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税法规定的各项扣除-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实务中,一般不用这个公式来计算,而是借助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做纳税调整调减处理后确认,即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比如免税收入,不征税收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就属于纳税调减项目;纳税调 增项目主要包括,业务招待费、广告宣传费、三项经费超过扣除限额的部分,没有实际发生预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坏账准备以及税法不允许税前扣除的税收罚款滞纳金等项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第五条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纳税所得额是什么意思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例如,销售货物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利息收入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第六条

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

(一)销售货物收入;

(二)提供劳务收入;

(三)转让财产收入;

(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五)利息收入;

(六)租金收入;

(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八)接受捐赠收入;

(九)其他收入。

第七条

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

(一)财政拨款;

(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三、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是什么意思

1.累计纳税总额是指增值税17%+销售税金及附加12%+所得税25%的总计数据。应纳所得税额,就是企业当期应当缴纳的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于适用税率。

2.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是本年上次所有累计收入及各项累计扣除额、已预扣税额,与本月应发和各项应扣除项一起计算出的本月应缴纳税额。

拓展资料:

1.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是什么意思?

a、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简单来说,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本年度之日起至最后一次累计所得之日止本月应纳税额和累计扣除额及代扣代缴税额。

b、累积应纳税企业所得额是本年上次我们所有累计销售收入及各项工作累计扣除额、已预扣税额,与本月应发和各项应扣除项一起可以计算出本月应缴纳一定税额。应纳所得税额,就是企业当期应当缴纳的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于适用税率。

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与成本费用核算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税负。

2.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怎么计算?

a、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占根据税法和企业所得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依据的财务会计制度往往是不一致的。当企业进行财务、会计信息处理管理办法与有关税收法律法规不一致时,应当依照国家税收政策法规的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

b、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2号)规定,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四、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的意思

;     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很多人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接下来给大家具体说一下。

      累积应纳税所得额是本年截至上次所有累计收入及各项累计扣除额、已预扣税额,与本月应发和各项应扣除项一起计算出本月应缴纳税额。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所得额往往不一致。当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有关税收法规不一致时,应当依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应纳所得税额,就是企业当期应当缴纳的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于适用税率。

      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的意思是本年截至上次所有累计收入及各项累计扣除额、已预扣税额,与本月应发和各项应扣除项一起计算出本月应缴纳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