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国时(别驾)是什么意思?
官名别驾也称别驾从事,是州刺史的佐官;因其地位较高,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
据应劭《汉官仪》,汉元帝时,丞相于定国条州大小为设吏员,治中、别驾、诸部从事员一人。
扩展资料:
别驾
汉元帝时,丞相于定国条州大小为设吏员,治中、别驾、诸部从事员一人,秩皆百石。因从刺史行部,别乘传车,故谓之别驾。
三国魏、蜀、吴皆置。
晋朝亦置。
南朝宋主吏员选举,多以六品官担任。
齐同。
梁扬州别驾十班,陈为六品,他州高者六品,低者九品。
自晋、南朝宋以后,别驾位虽日崇,但职任渐为府佐所夺。
十六国前秦、前凉、后秦并置。
北朝北魏亦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司州别驾为正四品中,二十三年改为从四品上。他州别驾依州品不同,自正五品至正七品不等。
北齐司州别驾从四品上,上州正六品上,中州从六品上,下州正七品上。
北周三万户以上州别驾正四命,一万户以上州四命,五千户以上州正三命。
魏、晋、北魏前期,别驾例用本州人,由刺史自辟,后期渐由朝廷任命。
自北周始,州、府佐吏渐混为一系。
隋、唐为府州上佐之一,迭与长史互改名称,亦或并置,并无实际职任,因品高俸厚,多以位置贬谪大臣,时有废罢。又,隋炀帝时于司隶台置别驾二人,从五品,分察畿内。
宋朝诸州皆置,无职掌,或特恩授流外之人,或安置贬谪官员。
明、清为各府通判别称。
二、想知道别驾是什么官?
别驾:为州府中总理众务之官,州刺史的佐官。
别驾,全称为别驾从事史,亦称别驾从事,中国古代官名。汉置别驾,为州刺史佐吏。因其地位较高,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驿车随行,故名别驾。魏、晋、南北朝,诸州置别驾如汉制。隋初废郡存州,改别驾为长史。唐初改郡丞为别驾,高宗又改别驾为长史,另以皇族为别驾。
注意
因其地位较高,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魏、晋、南北朝沿设。别驾为州府中总理众务之官。东晋庾亮答郭逊书云:“别驾……其任居刺史之半,安可任非其人?”东晋、南北朝别驾所乘之车,规格近似刺史座车。
三、汉代时的从事,别部司马,别驾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1、“从事”即“从吏史”,亦称从事掾,是汉代刺史的佐吏,可看作领导的秘书。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2、“别部司马”,秦汉时将军所领的兵分部由军司马统率,其统领别部者,所领兵额多少则各随时宜,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
3、“别驾”也称“别驾从事”,是州刺史的佐官;刺史巡视辖境时,其别乘驿车随行,相当于纪检委秘书。
4、相关背景:
汉朝是继秦朝以后历史上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
汉朝官制内容丰富,包括西汉官制和东汉官制,有中央官制,也有地方官制。这时期,封建地主阶级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统治,在职官制度上确立了中央朝廷的三公九卿制和继续实行地方的郡县制体制。
三公九卿制在秦朝只是初具架构,这一制度到汉代时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扩展资料:
别部司马,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别驾从事史,官名。亦称别驾从事,简称“别驾”。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官。
按照国家制度,司隶校尉可以有从事史12人、假佐25人,共37人的僚属,其中,别驾就是从事史的一员。
据《后汉书 百官志》中对别驾岗位职责的描述:别驾是在司隶校尉出巡办公的时候,负责奉引、录众事(安排行程、把工作汇总汇报)的官员。这个岗位的性质就和我们现在的秘书差不多。
至于为什么把这个官职称为别驾,是因为一项制度。
因为司隶校尉坐车出巡,是一个人坐一辆车,下属都是几人合乘一辆车。而别驾从事史地位比较高,有资格独乘一车,所以称为别驾。东汉末期,别驾只能是司隶校尉属官的制度被打破,各州刺史、州牧都可以自辟别驾,不过,此时的别驾和以往的不同。
在西汉和东汉初期,别驾属于国家在编人员,拿着国家俸禄。而东汉末期的别驾,属于刺史、州牧私辟,属于私人僚属,没有纳入国家公务员编制。如后汉益州刘璋的手下张松就是私辟别驾。
别部司马应该是没有国家编制的,手下率领的士兵也是没有国家正式军籍的编外军官。如果是正式编制,人数就不能多少各随时宜。笔者认为这是朝廷为了给有些立了功劳,可是又纳不入国家正式编制的军人们的一个安慰。
如号称“江东猛虎”的孙坚就是在攻破临颍黄巾军的时候立下功劳,被封为别部司马的。关羽和张飞也是在刘备担任平原相的时候,分别担任别部司马,替刘备分掌部曲。
因此,别部司马和清朝的外委把总比较类似,都是低级军官,都是没有正式编制,都是为了安抚有功人员而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官制
四、别驾是什么官
官名。全称为别驾从事史,亦称别驾从事。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吏。因其地位较高,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驿车随行,故名。魏、晋、南北朝,诸州置别驾如汉制,职权甚重。隋初废郡存州,改别驾为长史。唐初改郡丞为别驾,高宗又改别驾为长史,另以皇族为别驾,后废置不常。宋改置诸州通判,职守相同,因亦称通判别为别驾。
《后汉书.袁绍传》:“绍遂领冀州牧......引沮授为别驾。”晋庾亮《答郭逊书》:“别驾,旧典与刺史别乘,周流宣化于万里者,其任居刺史之半,安可任非其人。”《宋书.百官志》:“[刺史]官属有别驾从事史一人,从刺史行部。”
《三国志·黄权传》“时别驾张松建议,宜迎先主,使伐张鲁。”译为“当时别驾张松建议,应该邀迎刘备入蜀,让他前去讨伐张鲁。”
五、别驾指的是什么官?
别驾也称别驾从事,是州刺史的佐官。
别驾,全称为别驾从事史,亦称别驾从事,中国古代官名。汉置别驾,为州刺史的佐吏。因其地位较高,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驿车随行,故名别驾。魏、晋、南北朝,诸州置别驾如汉制。隋初废郡存州,改别驾为长史。唐初改郡丞为别驾,高宗又改别驾为长史,另以皇族为别驾。
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或者市长,是一郡或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又称刺使,其中的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这个官职随着朝代不同,含义不同,在宋朝就被废除。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管辖范围。
别驾从事史出处
《后汉书·袁绍传》:“绍遂领冀州牧......引沮授为别驾。”
[晋]庾亮《答郭逊书》:“别驾,旧典与刺史别乘,周流宣化于万里者,其任居刺史之半,安可任非其人。”
《宋书·百官志》:“【刺史】官属有别驾从事史一人,从刺史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