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行千里母担忧下一句是什么?

01

母行千里儿不愁

“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下一句是“母行千里儿不愁”释义为子女出远门在外,做母亲的心里总是牵挂不已。形容母爱真挚深厚,多用于写事作文中。

“儿行千里母担忧”出自明末清初文学家褚人获创作的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隋唐演义》第二十四回:“你这个冤家,在何处饮酒,这早晚方回,全不知儿行千里母担忧。”释义为子女出远门在外,做母亲的心里总是牵挂不已。形容母爱真挚深厚。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母子关系,常与"母行千里儿不愁"连用于写事作文中。

扩展资料:

《隋唐演义》是隋唐两代的故事,在宋元期间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但作为长篇讲史小说却始于明代。到了清初,长篇历史演义大量涌现,所涉及的内容上自远古,下至明朝,几乎构成了一个完整、细密的历史系列。《隋唐演义》就是该历史系列的一个环节,在它问世之前,罗贯中曾经编纂了《隋唐志传》。

到了明朝中期,林瀚作了改订,称为《隋唐两朝志传》,褚人获以此书为主,又参考了明刊本《大唐秦王词话》《隋史遗文》《隋炀帝艳史》以及唐宋传奇、戏曲、民间传说等材料,如《海山记》《迷楼记》《开河记》《开元天宝遗事》《太真外传》等。作者广采博收,精心编撰,将众多的人物、繁杂的事件、悠长的历史熔于一炉,形成了这部有机的艺术整体《隋唐演义》。

褚人获(1635—1682),字稼轩,又字学稼,号石农、没世农夫等,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文学家。一生未曾中试,也未曾做官。但他有多方面的才能,著作颇丰。传世的有《坚瓠集》、《读史随笔》、《退佳琐录》、《续蟹集》、《宋贤群辅录》、《隋唐演义》等。他交游广泛,与尤侗、洪升、顾贞观、张潮、毛宗岗等清初著名作家来往甚密。

二、“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下一句是什么?

“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下一句是:母行千里儿不愁。

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意思是子女出远门在外,做母亲的心里总是牵挂不已。

母行千里儿不愁意思就相反了,母亲出门在外的时候,儿子在家吃喝不愁,还没人管教,也不会担心母亲。

这两句话用两个人物的态度,衬托出母亲对子女的无私的爱,以及子女对母亲缺少的关心,充满了嘲讽意味。

扩展资料:

儿行千里母担忧故事

在古老偏僻的村庄里,有一位老母亲在期盼着儿子的归来,昏暗而简陋的屋子中央摆放着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香气扑满了整个房间,透过窗户飘到了更远的地方,可是老母亲的表情却是更加的凝重,她只是呆呆的望着窗外。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可是窗外还是没有出现过儿子的身影。今天是中秋节,儿子说好要回家,可是儿子始终都没有回来,焦虑的老母亲越是坐立不安,神情恍惚!她不知道儿子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怎么还没有回来?

那是在前几天,儿子打电话给母亲,说他中秋节要回来!”当时母亲非常高兴与喜悦,她含泪对儿说:“嗯,儿子,路上小心点,妈等你!”在这几天,老母亲几乎都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只要是一想到儿子,她便整夜的睡不着觉。

算一算,儿子离家已经5年了,因老伴去世的早,家里的一切事物都压在了老母亲的身上,在这5年里老母亲已白发苍苍,憔悴不堪。

她经常会独自一人来到村头的小桥边上,远远的望着天边更远的地方,也是曾经,在这里她送走了已经疼爱的儿子,所以她也要在这里,迎接儿子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