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古四大凶兽是哪四大?

上古四大凶兽为混沌、穷奇、梼杌、饕餮

饕餮:

饕餮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因为他太能吃,以至于把自己的身体都吃掉了。

它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穷奇:

这家伙很有意思,看见有人打架,它就要去吃了正直有理的一方;听说某人忠诚老实,它就要去把那人的鼻子咬掉;听说某人作恶多端,反而要捕杀野兽馈赠。由此可见,它应该是头凶兽。

然而有些书上又说它也不是那么坏,在古时腊八的前一天,宫廷里要举行一个叫逐疫的仪式,由方相氏带着十二只异兽游行,穷奇和另一只叫腾根的异兽,共同负担着吃掉害人的蛊的任务,于是又让人感觉它对人还是有些益处了。

之后神话被历史化,神鬼也被人格化,穷奇逐渐演变为天下四凶之一,最后终于被舜帝制服了。

梼杌:

据《神异经》记载,梼杌是生活在偏远西方的怪物,它体格像老虎而毛类犬,毛很长,脸有点像人,腿有点像老虎,嘴巴长有像野猪一样的獠牙,尾长丈八尺,在西方称霸,能斗不退。

梼杌的特点是“顽”。这里的“顽”,指不开窍,比如“顽石”,指实心的大石头,区别于太湖石这样的“巧石”(“窍”字也从“巧”),而不是通常我们说的调皮捣蛋的“顽皮”。

混沌:

汉代地理书《神异经·西南荒经》记载:“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音皮)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

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为混沌。空居无为,常咋其尾,回旋仰天而笑。”

大意为:昆仑西面有一种异兽,它的外貌如同狗一样,长着长毛,四只脚,像熊却没有爪子,有眼睛却看不见。无法移动,有两只耳朵却无法听见,有人知性,有腹部却没有五脏六腑,

有肠子却是直的并不弯曲,(吃下的)食物径直通过;高尚的人走向它它会抵触他;恶人便会听从他的指挥。上天让它这个样子,名叫混沌。所以后世据此说称是非不分的人为“浑沌”。

扩展资料:

饕餮现代含义:

源自"法国广告收藏家布尔西科先生,是"广告饕餮之夜"的创办者,是广告专业人士的盛会,它的大门是向所有人敞开的,业内人士可以从中看到,学到广告的创意表现手法,圈外人士也从中得到愉悦与礼堂享受。

它的成功重要的是它为年轻观众提供了一个心情发泄的绝好场所,是一所欢快、理智的发泄,热而不狂。"广告饕餮之夜"为观众准备的就是一道广告大餐,就是要每位到场的观众吃饱。广告饕餮之夜环球展映进入第24个年头(1984年开始)。

每到广告之夜,满街头戴面具,挥舞气球,连喊带唱的狂欢场面。"而"饕餮'在现代文化中也预示着心灵的放松,欲望的满足。把"饕餮"的含义推延出去,也就是指一场别开生面的盛宴。

饕餮引申含义:

它具有摄影盛宴,大聚集的含义,也比喻贪吃的人。同时引申到我们对摄影也是一种无止境的渴求,做个贪吃的人吧,但不是用嘴,而是用眼,用耳朵,用心灵来吃这道大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上古四大凶兽

二、上古四大凶兽

四大凶兽分别是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混沌和饕餮,对于穷奇,尤其是梼杌,却没怎么听说过。这里,我搜集资料给大家介绍下。

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四凶兽是由舜帝流放到四方的凶神。事实上,在很多史书中都有关于四大凶兽的记载,其中大多不可考,真正有参考价值的是《左传》和《史记》。不过根据史书的记载,四大凶兽其实是很多名人之后、纨绔子弟,人们逐渐将其恶化为凶兽。

混沌据说长得像狗,不过体型非常之大。根据《史记》的记载,混沌原本是帝鸿氏的儿子,“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所以混沌是人们给予帝鸿氏儿子的外号,因为他掩盖善行,隐瞒罪过,喜欢干坏事,是典型的纨绔子弟。帝鸿氏是上古时期尧舜禹中,舜的儿子,所以混沌是舜的孙子。

穷奇主要记载于《山海经》当中,其外貌接近于老虎,但是却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根据神话传说,穷奇喜欢听人家理论,把认为有理的一方吃掉,没有理的坏人则要给予褒奖。根据《左传》可考,穷奇是黄帝的孙子。穷奇为人恶劣,喜欢背信弃义,后来被人刻画成凶兽模样。

梼杌(音:桃物)在《左传》中的记述是这样的:“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意思是说颛顼的儿子很不听话,甚至有点叛逆,人们把他称为梼杌。这个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也就是穷奇的亲兄弟。梼杌也就是黄帝的曾孙,也是渐渐的被比喻成了凶兽。神话中梼杌是西方的怪物,体型像老虎,但是毛和尾巴都很长,长着野猪牙,人脸。

饕餮(音:掏帖)记载于《山海经》:“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根据《左传》的记载,饕餮是炎帝后裔,缙云氏的儿子,原型是蚩尤。饕餮是古义是贪婪的意思,原本是蚩尤的外号,后人渐渐把他当做凶兽。饕餮据传非常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民间认为其只有一个头和一张大嘴,所以也有传说认为饕餮是蚩尤被斩的头颅所化。

三、古代四大凶兽有哪些?

古代四大凶兽分别为混沌、穷奇、梼杌和饕餮。

混沌凶兽:

《神异经》云:“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音皮)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混沌。”

穷奇凶兽:

穷奇《神异经》云:“西北有兽,其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闻人斗辄食直者,闻人忠信辄食其鼻,闻人恶逆不善辄杀兽往馈之,名曰穷奇。”言此为大恶之兽。

梼杌凶兽:

梼杌梼杌,读音táo wù。

《神异经·西荒经》记“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

饕餮凶兽:

饕餮,读音tāo tiè。亦有传说为“龙生九子”的九子之一。

四、古代四大凶兽是哪些?

四大凶兽为饕餮、穷奇、梼杌、混沌。

四大神兽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四大神兽是古代中国传说的神兽分别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属于古代神话和天文学结合的产物。四兽融入了五行和方位,以不同颜色代表:东方青色为木,西方白色为金,南方赤色为火,北方黑色为水,中央黄色为土。另有《淮南子》提到五龙之一的黄龙位居中央,乃四兽之长。

四凶,中国神话传说中由上古时代的舜帝流放到四方的四个凶神。四凶在左传和史记中均有记载,但是内容却不尽相同。《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记述是:帝鸿氏之不才子“混沌”、少皞氏之不才子“穷奇”、颛顼氏之不才子“梼杌”,以上合称“三凶”,加上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合称“四凶”。

五、远古四大凶兽都有谁

远古四大凶兽都有饕餮、穷奇、_杌、混沌。

四凶,中国神话传说中由上古时代的舜帝流放到四方的四个凶神。四凶在《左传》和《史记》中均有记载,但是内容却不尽相同。《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_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记述是:帝鸿氏之不才子“混沌”、少_氏之不才子“穷奇”、颛顼氏之不才子“_杌”,以上合称“三凶”,加上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合称“四凶”。结合民族学理论推测,四凶的本貌应是四个部落的酋长,他们不服舜帝统治,就被舜帝流放。四凶兽可能就是这四个部落的各自图腾。

饕餮

饕餮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因为他太能吃,以至于把自己的身体都吃掉了。它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_,是食人。”根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_即是指饕餮。

穷奇

上古神兽《山海经·海外北经》描述一笔,北有恶兽,名曰穷奇,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善蛊惑人心,喜制造战争,而厌食死人。

结合天神、怪兽、恶人三位一体,真实面目不可破解的奇怪生物。《淮南子·地形训》高诱注解它称之为北方天神,身体好像老虎骑着两条龙。《山海经·西次四经》则说它长得像牛,叫起来象野狗,长着粗硬而不光滑的毛,还要吃人。但《海内北经》又说穷奇象虎,长着翅膀,吃人总是从头开始吃,吃的人总是披头散发。《左传》则将之类同饕餮和_杌,说它是少_氏不才子,因为总是诋毁忠直的人被人们称为穷奇。《神异经》总结了它的种种特质,描述它是一种生活在西北,长得像虎有翅膀,喜欢吃人的怪物。它能听懂人说话,听到人争吵就去吃有理的一方,听说有人忠诚有信义就去咬人的鼻子,但听说有人凶恶不讲道理反而会赠送自己咬死的动物。相比饕餮等怪兽,穷奇显得更具个性和智慧,但是这种喜欢接近人的习惯大大影响了它作为怪兽的神秘魅力和实力评价。

_杌

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_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_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敦同沌。此谓舜流放四凶,以_杌况鲧。鲧,禹父。

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神异经》注道:“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_杌。一名傲很,一名难训。”

混沌

混沌,即浑敦。其状如犬,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有两耳而不闻,有腹无五脏,行走而足不开。浑沌因既混且乱故后世称是非不分之人为“浑沌”,《史记.五帝本纪》有云:“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混沌。”

章炳麟在《新方言·释言》中说,“混沌”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