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归因,外归因

内归因,外归因是心理学的术语就是说当问题发生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觉和应对方法。内归因的人,会首先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尝试改变自身来解决问题;外归因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其他外部人或事的问题,试图改变他人或环境来解决问题。

这两种方式,无关对错或好坏。习惯内归因的人喜欢自省,但容易悲观,稍有不慎就容易陷入悲观的情绪;习惯外归因的人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并且思想固化不容易进步.最好的方法是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既知道自己的不足,努力改之;同时又知道有些事情非以一己之力就能改变或是能解决的,知道顺势而为,不会太苛求自己。

今天遇到一件事情,很有意思。楼层又闻到很浓的烟味,按照管理处的要求,立马去楼下大堂向值班大厦管理员做了报告。他告诉我在我之前已经接到了其他住户的投诉,所以他决定马上上楼去查看。

外出回来,一进大厦,大厦管理员主动告知我结果,说他有目的的去敲了一家住户的门,在门口就能闻到很大的烟味。但是租户不承认,说根本没有闻到烟味。还向他抱怨说收到大厦的罚单太无理。既然不能抓到现行,管理员只能把今天的事情写在报告里,留待下次开业主委员会的时候拿出来讨论。我也能叹一口气,太过保护某个人的隐私和利益,那其他人的利益谁来保护?

走出电梯,一股浓浓的烟味又扑鼻而来,这时,一个邻居推门而出,把我拦下,“你好,请问你闻得到烟味吗?”

我很诧异地望着她,这么明显的烟味居然问我?“你难道闻不到吗?”

“我有严重的鼻炎,所以根本闻不到有烟味。”

“那我告诉你,我们这层楼有很浓的烟味。”

“我们这层楼的邻居是不是都太敏感了!老是去管理处投诉。但我们根本闻不到任何烟味啊。”

“可能因为你有鼻炎闻不到,但我们这层楼真的烟味很重,并且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你说会不会是我们这层楼的通风系统有问题?我朋友住29楼,他也在屋里抽烟,但没一个邻居去管理处投诉说有闻到烟味的。怎么就我们这层楼的人这么矫情?”

“你知道这栋楼是全楼禁烟的吗?还真不是大家矫情。”

“之前我们收到了几封投诉我家吸烟的罚单,为什么就赖在我们头上啊?就因为上次我们楼下的邻居写检举信说看到我们在阳台抽烟?”

“那你们真的在烟台抽烟了吗?”

“当然没有!”她停顿了一下……

“那为什么邻居要去检举你?”

“因为他嫌我家的狗晚上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吵到他睡觉了。他自己睡不着关我家狗什么关系!他来我家敲门投诉我,我告诉他,我没办法管住我家的狗,狗也是有权利的,我如果关着它,他会叫一个晚上,吵到的人更多。”

“但有些人的确睡得轻,晚上如果狗跑来跑去,的确可能会被吵到的。”

“所以啊,他受不了就自己搬家了啊,搬家了还不消停,临走还写了一封检举信,害我们收罚单。你说这样的人缺不缺德!”

“你怎么知道是他写的?”

“除了他还有谁?!我常常去阳台看他在做啥?”

“阳台上怎么看得到楼下的房间?”我很诧异!

“我就看他几点关灯睡觉,你知道吗?他还投诉我穿拖鞋在家走路太响!去物业那投诉了好几次,物业给过我好几次警告信,但不是罚款单,我就不理了。反正就不管,我在自己家还不能穿拖鞋走路了?搞不搞笑啊?再说了,我家地板脏,不能赤脚不穿鞋的。”

“我虽然不知道具体是哪个邻居在吸烟,但时间久了,烟味会渗入墙壁,家具里,很难去掉。以后如果要卖房子,那就头疼了。”

“反正我是租的,无所谓的。”

聊到这里,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下去,只能祈祷管理处能尽快想办法把吸烟的人抓个现行,赶紧有个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法。我真的希望自己生活在没有二手烟的地方。

有些人就是,你跟他说规则的时候,他跟你讲人权;你跟他讲人权的时候,他跟你论人情;你跟论人情的时候,他跟你摆道理,不过,摆的是他自己的道理罢了。

二、归因名词解释心理学

心理学定义: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__和他_的_为原因进_推测和判断的过程。_为原因的分类:

①内因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_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_境及努_程度等个_特征。将_为原因归于个_特征,称为内归因

②外因是指_为或事件发_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_影响、任务难度等。将_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称为外归因或情境归因

③在许多情境中,_为与事件的发_并_由内因或外因单_因素引起,_兼有_者的影响,叫综合归困。

三、外部归因与内部归因

外部归因:把事情的原因推给外界。

内部归因:将事情的原因归于个人内在。

在选择归因方式时,每个人几乎都是双重标准。一件坏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就会倾向于外部归因;但如果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则更喜欢内部归因。

不同归因方式所带来的双重标准常会造成一种效果,那就是当我们在回忆过往时,很容易就会只记得那些成就所带来的证明,忽略了失败所代表的意义。

――《小学问》

四、心理学里的外归因和内归因分别指什么

人们的角色和处境不同,观察问题的视角就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也会有差别。因而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在心理学中叫“社会视角”。

行为和结果原因归因于个人的特征,称为内归因。

内部原因是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导致其行为表现的品质和特征,包括个体的人格、情绪、心境、动机、欲求、能力、努力等。

将行为和结果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的,称为外归因。

外部是指个体自身以外的、导致其行为表现的条件和影响,包括环境条件、情境特征、他人的影响等。

人在归因的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即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

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人倾向于内归因,因为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肯定;失败时,人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 ,而倾向于外归因,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策略。例如,考试没考好,人一般不敢承认自己没认真学习(内归因),反而会归罪于笔不好、环境恶劣影响考试(外归因)。

在竞争的条件下,人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从而减小他人的成功对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把他人的失败倾向于内归因,从而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这种倾向叫动机性归因偏差。

不过失眠的人,他们往往认为是内因造成的,比如是由焦虑、紧张等心理作用产生,越是这么想,越是容易失眠,只有被释放,才能使失眠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启发,记得点赞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