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子孙及后人(徐建刚 等)
徐达子孙及后人
作者: 徐建刚 徐长峰
前言
永乐五年,年仅四十六岁的徐皇后病故,这让朱棣悲恸不已,赐谥号“仁孝”,并决定从此不再立后我想,徐氏所有的作为足以影响朱棣整个一生,这也是为什么她死后被葬入明十三陵第一人的原因。
(一)徐达子孙
据史料记载:徐达有4子3女,孙9人。徐达死后,长子徐辉祖继承爵位,受封魏国公。幼子徐增寿在明成祖朱棣起兵南下时给他通风报信,死在建文帝的剑下。
徐达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长女嫁于燕王朱棣,次女嫁于代王朱桂,三女嫁于安王朱楹。燕王朱棣夺权称帝后,徐妃被册立为皇后。
徐达长女为燕王朱棣妻子,初为王妃,随着朱棣逆袭成功升级成为皇后。谥号为仁孝文皇后。
徐达次女为代王朱桂妃
徐达三女徐妙锦,靖难时与大哥一起支持建文帝。有国色天香之姿却立志独身,年轻时婉拒过诸王求婚,大姐徐皇后死后,朱棣诏聘她为皇后却婉拒了,随后出家为尼,孤老终生。
徐达四女为安王朱楹妃。
————————
徐达长子是徐辉祖,袭其魏国公爵位。靖难时选择支持了建文帝,态度坚决出力颇多。朱棣进入南京以后并没有转变态度支持,朱棣要治他的罪,他只是写下了父亲徐达是开国功臣,子孙免死。朱棣无可奈何,令他返回私宅,革去魏刚公爵位和俸禄。
永乐五年,徐辉祖去世。他死后一个多月,朱棣以“中山王徐达不可无后”为理由,令徐辉祖长子徐钦继承魏国公,等于魏国公的爵位又回到他这一系。
徐达次子为徐膺绪,世袭指挥使。
徐达三子为徐添福,早卒。
徐达四子为徐增寿,靖难之变时选择了支持姐夫燕王朱棣,后为建文帝所杀。朱棣登基后,追封其为武阳侯,后进封为定国公,他这一系随着朱棣迁都到北京一直至明亡。
(二)徐达后人墓
南京紫金山北麓板仓、花园路一带,分布着明代两个显赫开国元勋的家族墓地,一个是徐达家族墓,一个是李文忠家族墓。徐达家族墓以中山王徐达墓园为中心。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曾经于1969、1976年分别发掘了徐达第三代孙徐钦、徐达第五代孙徐俌的墓,这两人都当过南京守备,这两座墓也都位于南林大附近。当时,考古工作者发现,徐俌墓里的尸身还保存完好,两座墓中均出土了丰富的文物。
2011年4月,考古工作者在南林大校园内发现了一座明代夫妻合葬双室砖砌墓,经过发掘,确定此墓墓主为徐达第六代孙、南京锦衣卫指挥佥事徐君叙夫妇。专家在墓中发现了两方墓志、一件白色陶罐、一件蓝釉梅瓶。据介绍,徐君叙是明代弘治、嘉靖年间人,其墓中陪葬的蓝釉梅瓶价值极高,已经作为展馆之宝,收藏在南京市博物馆”玉堂佳器“精品厅内。
而南京市博物馆收藏的另外两套珍贵文物——云龙纹金带板和狮蛮纹琥珀带板也是出自太平门外板仓的明代古墓,被认为极有可能和徐达家族墓或李文忠家族墓有关。
(三) 世袭200余年
徐达妻子张氏去世后,朱元璋更是做主将谢再兴次女嫁给徐达。徐达死后,其长子徐辉祖承袭了魏国公的爵位,而四儿子徐增寿则为左都督。
上台伊始,建文帝朱允炆,便着手进行削藩。而自己的叔父朱棣,在诸位王爷中,实力强劲,隐隐有不臣之心。
而话分两头,徐达家之长女,徐氏嫁给了朱棣。也便有着姻亲关系,而魏国公徐辉祖,则选择了站在建文帝一方,支持他的削藩行动,但是四儿子徐增寿,则选择了支持燕王朱棣。面对建文帝的诘问,他选择为朱棣掩饰“燕王天生贵胄,又和陛下是骨肉至亲,荣华富贵不愁,有何必要谋反呢?”
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起兵。即便如此,建文帝依旧没有怪罪为燕王朱棣开托的徐增寿,可惜是“妇人之仁”从来难成大事。拥有50万大军的建文帝,任用李景隆等人,以致于形势急转直下。而徐增寿也一直暗中向朱棣传递京城情报,更是送出京师空虚,可以直取的情报。
1402年,朱棣已经挥师渡江,后知后觉的建文帝才意识到他的不臣之心,质问其是否通风报信,徐增寿自然不敢回答,愤怒之下的建文帝亲自挥剑将其斩杀。《明史·恭闵帝本纪》中说:“燕兵犯金川门,左都督徐增寿谋内应,伏诛。”
可惜的是,此时对于建文帝而言,已然大势已去。而当朱棣进入宫城,见到横尸路旁的小舅子,不禁仰天大哭,而能够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可以说小舅子居功至伟。便将其追封为定国公,由其年仅15岁的儿子徐景昌继承。
而如此一来,徐达一家,则便是“一门二公”。徐皇后更是坚决反对,但是朱棣深感其功,坚持封爵。
魏国公,徐辉祖,虽然也是朱棣的舅子。但是他对于朱棣造反夺权,他并不支持,更是坚持不肯迎接,而被朱棣关进监狱,革除俸禄和爵位。1407年,去世。朱棣到也念情,令其长子承继魏国公。但其长子徐钦也不得朱棣所喜,被其罢黜为民直到明仁宗继位后,才恢复爵位。而魏国公一脉,自徐达其承袭11代。
而定国公一脉,自首任定国公徐景昌开始便恣意妄为,而朱棣也尤其纵容,但在明仁宗时,夺其公爵,但很快又恢复了。在其后的二百余年,定国公传承9代,而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时,便是其后嗣徐允祯打开德胜门,后被李自成处死。
魏国公与定国公府居两地,反观魏国公后裔即便是多贤明之士,也都不受重视。而造成这种200余年差异的,无疑就是徐达二个儿子徐增寿、徐辉祖在那场靖难之役之上的选择。(End)
徐达的后人都怎样?
徐达有4子3女。
四子是:辉祖、添福、膺绪、增寿
徐达死后,长子徐辉祖继承爵位,受封魏国公。幼子徐增寿在明成祖朱棣起兵南下时给他通风报信,死在建文帝的剑下,后被明成祖追封为定国公。
魏国公的爵位传11代,一直到明亡;定国公传9代,也至明亡
徐达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长女嫁于燕王朱棣,次女嫁于代王朱桂,三女嫁于安王朱楹。燕王朱棣夺权称帝后,徐妃被册立为皇后
现在各地都有自称徐达后裔的,往往还有所谓家谱为证,但可靠性不高
大明第一大将军徐达的后人如今在哪里?
徐达 (1332年—1385年),汉族,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农家出身。
先来了解下徐达其人
元末,他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1363年大败陈友谅。1364年,朱元璋任他为左相国。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残暴黑暗的统治,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在军中,军令一旦发出便不改变。各位将领遵奉其令都凛然畏惧,而在太祖面前则恭敬谨慎像不敢讲话一样。善于安抚将士,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无不感激他的恩德愿意报效尽力,因此,兵锋所向无不克敌制胜。更能严格约束部队,所攻克大都会二处,省会三处,府城县城一百余处,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战乱之苦。
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以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死后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
徐达是怎么死的?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徐达在北平的时候,背部生疽,次年病死。
而据徐祯卿的《翦胜野闻》记载,徐达是被朱元璋毒死的.
《翦胜野闻》“书中所纪,亦往往不经”,并不可靠。清赵翼《廿二史札记》转述了这个故事,才说是
“赐以蒸鹅,疽最忌鹅”虽然赵翼本人认为这是“传闻无稽之谈”,但“徐达吃蒸鹅而死”却从此成了一个表现朱元璋阴险毒辣的民间传说广为流传。
这条野史记载之所以不可信,主因有几点。
第一,徐达安分守己
徐达虽然功劳极大,并与李善长同样为朱元璋亲家,但他一生安分守己,从不结党亦不逾矩,他的子孙也未见因是皇亲国戚而骄傲蛮横、违法乱纪的行为,正史上更没有朱元璋猜忌徐达的纪录和动机。
第二,朱元璋未使用过暗杀手法杀大臣
朱元璋从未使用过暗杀手法屠戮功臣,即使要暗杀,亦可派御医下手,不必使用这种人尽皆知的低劣的手段。
第三,时机不对
徐达过世时,明朝仍与北方蒙古人对抗中,正需要武将来协助,且当时明太祖尚未展开屠杀武将的行动,相反,为了对抗胡惟庸残留的势力,朱元璋尚须笼络武将,没有必要在此时诛杀最忠心的徐达。
而且,蒸鹅造成背疽毒发毫无科学依据。
我们来看看徐达的后代怎么样了
徐达共有四子三女,四子即辉祖、添福、膺绪、增寿。其女也分别嫁朱家人,或成皇后,或成王妃。他的长女甚至成了明成祖朱棣的皇后。但是,他的两位封候晋公之子,却根本没有好下场。这两个人,均圈入建文初年的“靖难之乱”。一个因忠诚而被囚致死,一个则因亲情而被杀。
长子,徐辉祖
徐辉祖,原名徐允恭,继承了徐达的爵位,后来避讳建文帝朱允炆的名字,就改成了徐辉祖。朱棣入京后,徐辉祖不肯迎接朱棣,被放进监狱,朱棣亲自见徐辉祖,徐辉祖一言不发,朱棣想杀死徐辉祖,但是有所顾虑,最终革去徐辉祖爵位。
徐辉祖永乐五年去世,朱棣说中山王徐达不可无后,由徐辉祖的长子徐钦继承魏国公。
次子,徐膺绪
徐膺绪,母孙氏,任中军都督佥事,世袭指挥使,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去世。
三子,徐添福
徐添福,早卒,母谢氏。
四子,徐增寿
徐增寿,母孙氏,官至左都督,建文帝怀疑朱棣造反,就问徐增寿。徐增寿说:燕王富贵已极,怎么会造反呢?燕军渡过长江后,建文帝质问徐增寿,徐增寿无法回答,建文大怒将其诛杀。
朱棣登基后,封徐增寿为武阳侯,后又进封定国公,让他的儿子徐景昌继爵。
长女,朱棣皇后母谢氏,名叫徐仪华,也叫徐妙云,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病逝,史称仁孝徐皇后,是明仁宗朱高炽的母亲。
次女,代王朱桂妃三女,徐妙锦,出家四女,安王朱楹妃据说在江苏南通市如东县有很多徐姓,据说是徐达的后人。
总结:什么友情、亲情、感情,碰上不讲人情的政治角力,都是苍白无力的。只可叹,徐达英雄盖世,仅有徐膺绪曾授尚宝司卿、中军都督佥事、世袭指挥使等职,得以善终。仅此而论,徐达死后,葬于今南京市太平门外板仓村。至今其墓仍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墓碑也是明朝诸功臣中最大的,碑文亦由朱元璋亲撰。
大明第一大将军徐达的后人如今在哪里呢?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
这是明史当中对于徐达的记载,其中濠人指代的是濠州,说的就是今天的安徽凤阳,这也意味着他和朱元璋是老乡。
由于家中世代为农,所以生活可能和朱元璋差不多,连块埋父亲的地都找不到。当年郭子兴造反的时候,徐达也加入了进来。在这个过程当中结识了朱元璋,成为了他的部下。
朱元璋屠戮功臣为何徐达没事?
接着就是正常套路,建功立业,成立明朝。但是建国之后,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为何徐达能够躲过一劫?
其实如果你真的翻开明史,你会发现虽然朱元璋杀了功臣,但是并没有传说当中的这么多。
这里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假设上面的罪名成立,朱元璋为何大肆屠戮功臣,又为何没有杀徐达?
很简单,就是因为衷心,而且两次给朱元璋表露过。比如说朱元璋曾经把自己的老宅子送给徐达(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但是达固辞,意思是坚决不要。
先不说老宅子的事情,就单独以兄弟相称,可见朱元璋还是非常信任徐达。其实信任这种东西最廉价,这不可能成为朱元璋不杀他的理由,关键是徐达表现的足够忠诚。
朱元璋有一次故意把徐达灌醉,然后把自己的被子给他盖上。等到徐达醒过来的时候,吓得魂都没有了,趴在地上大呼死罪。朱元璋看到之后非常高兴,这是第一次试探。
除此之外,野史当中还有胜棋楼的记载。朱元璋有一次要和徐达下棋,并且不允许他让子。结果这盘棋从早上一直下到了中午,整个棋盘都摆满了棋,徐达突然停下来手中的动作。
朱元璋问他为何不继续下下去?徐达让朱元璋仔细看棋盘,原来徐达所执的黑棋,全部摆成了万岁的字样。朱元璋非常高兴,就把下棋的这栋楼赏给了徐达,并且改名为胜棋楼。
从这两件事情当中,就可以看出来徐达对于朱元璋的忠心。不过由于太子朱标实在是太过宅心仁厚,朱元璋不放心等他百年之后,朱能否镇住各位叔伯,于是开始了大清洗。
整个过程异常的惨烈,牵扯人数之广史无前例,不过徐达全部都活了下来。可惜最后还是不明觉厉的死掉了,史书上如此记载:
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
意思是徐达后背长了一个疮,朱元璋派遣徐达的长子徐辉祖过去看看,第2年徐达突然去世。不过民间当中的说法,还是认为徐达是被朱元璋赐死。
朱元璋在徐达长子临走之前,给了他一只烧鹅,让他带给徐达。当时这种背部生疮,医书当中记载。需要好生休养,不能吃发物。
何为发物?比如一些过于营养和刺激性的食物,容易造成伤口病变。不过还要给这种说法打一个问号,毕竟明史当中后来这样记载:
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徐达的后人如何了?
从上面的记载当中,可以看出朱元璋是非常重视徐达的,对于他的后人自然是优待处理。徐达一生留有四子三女,且看他的后人情况如何?
徐达的大儿子名叫徐辉祖,也是对大明王朝忠心耿耿。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后,准备着手削藩事宜。在燕王朱棣之前,已经革去了周王、齐王、湘王、岷王、代王等人的职位,燕王朱棣眼看造反在即。
不过在真正造反之前,他派了自己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先行前往南京请安,假意表示自己愿意接受削藩,也是讲了礼。
当时就有人建议,先把他们三个扣留,这样燕王就不敢造反了。可惜这个建议朱允炆并没有同意,但是徐辉祖认为这是最好的时机,又私下里去找朱允炆。
并且给他一个一个的分析这三个儿子的性格特点,要知道自己的妹妹嫁给了燕王,他还是这三个人的舅舅。这三个儿子当中,他最担心的就是燕王的二儿子朱高煦。给他的评价也是:
勇而且悍,异日不独叛君,抑且叛父。
意思是朱高煦就算现在不背叛朱允炆,将来也会背叛他的父亲。根据后来的情况来看,徐辉祖说的可谓是非常之准。
朱棣登基之后,曾经让朱高煦前往云南,但是由于此地太过荒凉,和流放没有区别。于是朱高煦不愿意前往,朱棣非常生气的把他骂了一顿。
但是朱高煦不愿意悔改,甚至是私自练兵,朱棣一气之下,把他贬成了庶民。最后朱高煦气不过起兵造反,结果在宣宗时期被其处死。
当然这都是后话,虽然话说到这个份上,但是朱允炆仍然没有同意。
由于徐辉祖是这三个人的舅舅,所以他们来京城的时候也是住在徐辉祖的家里面。然而徐辉祖面圣的消息被泄露,朱高煦连夜骑马逃走。
后来燕王起兵造反,徐辉祖前去阻击,可惜是一败再败。等到朱棣进南京的时候,徐辉祖待在徐达王府里面,不愿意出去迎接。不过朱棣并不好杀他,因为上面有人罩着。
第一是朱棣的皇后是徐辉祖的妹妹,小舅子这个关系放着。第二是徐达一家有朱元璋的免死金牌,朱棣反的是朱允炆,而不是朱元璋。所以只是囚禁了他,五年后徐辉祖病逝。
虽然徐辉祖气节可加,但是不代表徐达的所有儿子都这样。他的小儿子徐增寿,就曾经力保朱棣,也是他主张把朱棣三个儿子放走。也是他通知的朱高煦逃跑。
所以等到朱棣造反之后,朱允炆召他进宫问罪,最后死在了皇宫的地板上。朱棣进南京之后,也是悲痛万分,给他追封了武阳侯。虽然留了个儿子,但是后来因为奢侈放纵,被扒去了官服。
徐达的大儿子和四儿子都因为靖难之役而死,二儿子早年因为病重夭折。唯独三儿子还算好,一直在朝廷里面做官,最后也留了一个善终。
至于徐达的三个女儿,则是都嫁给了朱元璋的三个儿子。分别是燕王朱棣,代王朱桂,安王朱楹。嫁给燕王朱棣是长女,之后被封为皇后。生了两个儿子,不过后来下场也不是特别好。
民间一农民自称是徐达后人?吾徐氏自贵八公分支避明初靖难兵,由姑苏昆山,迁至如皋东掘港场西北乡银杏村,而卜居为传十有余。
位于江苏如东的一位年近80岁的老人,他自称是徐达的后人,并且还拿出了家谱作证,上面确实从明朝开始编纂,如今已经是22代人了。
这位老人名叫徐永德,他自己只知道是徐达的后人,但是并不清楚是哪一脉。当年是由于靖康之变,才搬到了如东,如今只剩他们这一脉人。为了纪念曾经的祖辈,特意修建了一座宗祠。
徐永德以前家里面比较穷,不过父亲还是咬着牙把他送到了私塾,就此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17岁的时候成为了一名扫盲教师,后来在如东县的一所初中教书,一直到退休。
他是在偶然之间,到村子里面徐永泉的家中做客,看到了一本清朝版本的家谱。在这份家谱当中,他看到了自己祖父和父亲的名字,于是寻根究底,发现自己这一脉竟然是徐达的后人。
到底是真是假,其实并不好考证。因为在明清交际时期,民间习惯攀龙附风,经常篡改自己祖籍,说成自己是某一个名人的后人。
大学中挖出一座古墓,竟是徐达后人?
这件事情发生在2011年的4月19日,地点是在南京林业大学的新校区。在校区建设过程当中,发现了一座墓穴。不过陪葬品比较磕碜,只有几件还算精美的瓷器。
根据考察研究发现,墓主人的身份应该是来自于明朝时期。要知道在明朝的时候,能够把墓留在南京的人,可谓是非富即贵。不过在后来的考古发现中,还是发现了一件非常有价值的瓷器。
最后经过研究发现,这座墓的主人是明朝锦衣卫指挥佥事徐君叙,此人到底是什么身份?后来经过推测,这座墓穴距离徐达的墓穴不足几百米距离,很有可能就是他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