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姓应该怎么称呼
两个同姓的人可以称为本家,或者家门
本家旧指已嫁女的娘家,也指代老家、原籍或原来的家,同姓、同宗者亦可称作本家。在很多地方把同姓称为“家门”,如重庆话“家门儿”就是同姓人,湖南长沙话“家门”也指同姓。
扩展资料
古代社会,人们相互之间的称谓,有一个总的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家大”,“舍小”,“令他人”。
当向别人介绍或提起家中比自己辈分高的人时,一定要在称呼前加一个“家”字。比如:“家父”、“家母”、“家兄”、“家嫂”。
如果向别人提起自己的晚辈时,要在称呼前加一个“舍”字。比如:“舍侄”、“舍弟”、“舍妹”。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都不是第二人称,切不可对着自己的父亲称“家父”,对着自己的弟弟称“舍弟”。
二、同姓应该怎么称呼?
遇到同姓的人,一般你们怎么称呼?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可以从二方面说说:
一、同宗同姓的:
这个要先说下我出生的那个村子,大家都是同一最姓氏,没有外姓。听说最早的造村公是几兄弟从清朝时从外地迁过来,经过十几代人的努力,繁衍生息,逐渐有了现在的这个村。
在村里,我们是这样称呼的:
1、 曾祖及祖父辈:“二太公”,“XX太公”,“二公”,“XX公”,“X姑婆”“XX姑婆”;
2、 父辈:比父亲大的,按他们排序的大小称呼,如“大爷”“二爷”;比父亲小的就称之“九叔”、“XX叔”、“XX姑”等等;
3、 同辈:排多少就直接叫什么,大过自己的多加个“哥”或“姐”;小过自己的,男的排多少,直接叫排号,女的多加个“妹”;
4、 小辈:一般只称其名字。
说明:一般大家是同一房(厅堂)的,即大家曾祖共一父亲,血源近的,一般称呼是排序+辈分,不是同一房的是名字+辈分。
二、同姓不同宗的:
这就没有太多的顾忌了,平常按别人的称呼,该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刚开始认识时称“本家”的比较多,当然,认识久了大家想拉近关系的也可按同宗辈分称呼对方,熟悉了的同龄人基本是直呼对方的名字。
你们那里的是不是跟我这里一样?大家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