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听不明电话会被盗取信息吗?
不会,因为语音和手机通讯录及相关资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没听说过有这种技术即使在国外,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此类技术和案例。传言称,如果收到371、372、375字头的电话,不要接听和回复,会收取120至320元的费用。另外,通话3秒就会被盗取电话内的资料。
传言还说,这类电话由外国的公司控制,专门盗取电话通讯录和银行资料。记者分别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三家运营商的工作人员称,未接到371、372、375开头电话吸费并盗取通讯录的投诉。
避免信息被盗方法
1、网络购物要谨防钓鱼网站。通过网络购买商品时,要仔细验看登录的网址,不要轻易接收和安装不明软件,要慎重填写银行账户和密码,谨防钓鱼网站,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经济损失。
提醒:在登录购物网站时要核实网站的域名是否正确,审慎点击商家从即时通讯工具上发送的支付链接,以防是钓鱼网站。
2、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快递单含有网购者的姓名、电话、住址,车票、机票上印有购票者姓名、身份证号,购物小票上也包含部分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不经意扔掉,可能会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手机接了陌生电话会不会被盗刷
一、手机接了个陌生电话,银行卡里的钱会被盗取吗
有一定的可能。如果手机号码是银行预留号码的话,对方可以通过银行预留号码,用从来未绑定过银行卡的第三方支付账号,绑定银行卡。建议自行设置一个支付密码。也就是说,之后在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时,都需要用到这个新设置的支付密码。整个绑定和支付过程不涉及银行卡本身的查询密码或交易密码。这意味着,如果手机号码、银行卡、身份证信息被泄露,有心的人就可能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盗取银行卡内的资金。
二、银行卡
银行卡是指经批准由商业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银行卡减少了现金和支票的流通,使银行业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三、银行卡的分类
一般情况下,银行卡按是否给予持卡人授信额度分为信用卡和借记卡。
借记卡按功能不同分为转账卡、专用卡、储值卡。借记卡不能透支。 转账卡具有转账、存取现金和消费功能。专用卡是在特定区域、专用用途使用的借记卡。储值卡是银行根据持卡人要求将资金转至卡内储存,交易时直接从卡内扣款的预付钱包式借记卡。
信用卡又分为贷记卡和准贷记卡。贷记卡是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准贷记卡是指持卡人先按银行要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不足支付时,可在发卡银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信用卡。
此外银行卡还可以
(1)按信息载体不同分为磁条卡和芯片卡;
(2)按发行主体是否在境内分为境内卡和境外卡;
(3)按发行对象不同分为个人卡和单位卡;
(4)按账户币种不同分为人民币卡、外币卡和双币种卡。
接听不明电话会被盗取信息吗
【法律分析】:不会,因为语音和手机通讯录及相关资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没听说过有这种技术。即使在国外,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此类技术和案例。传言称,如果收到371、372、375字头的电话,不要接听和回复,会收取120至320元的费用。另外,通话3秒就会被盗取电话内的资料。网络购物要谨防钓鱼网站。通过网络购买商品时,要仔细验看登录的网址,不要轻易接收和安装不明软件,要慎重填写银行账户和密码,谨防钓鱼网站,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经济损失。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快递单含有网购者的姓名、电话、住址,车票、机票上印有购票者姓名、身份证号,购物小票上也包含部分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不经意扔掉,可能会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私人号码电话接了会被盗信息吗
如果在通话过程中,不透露个人信息,那么就不会盗取信息。
如果是高频呼叫电话请不要接听,这种电话不仅会套取你的话费,还会盗取你的通话记录等个人信息,非常危险
而这种高频电话都是一些诈骗电话或者广告推销之类
所以这种电话如果接了则后患无穷,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要接听这类电话。
接到骚扰电话会泄露个人信息吗?
接到骚扰电话不会泄露个人信息,只能说明你的个人信息有些已经被泄露了。
在接电话时要小心不要被对方套路,在通话中不小心泄露了个人保密信息,如认证码什么的,招致不必要损失。
接到诈骗电话后,不要慌张,可沉重应对:
1、冒充熟人的电话:核实对方身份,确定是骗局后不予理睬并向号码所属运营商等渠道举报该号码。
2、恐吓电话:核实事实并报警。
3、冒充公检法的诈骗:让当地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来找自己,有需要可报警处理。
4、陌生号码:不予回拨。
5、确定是诈骗的电话:通过手机自带或安装的安全软件设置拦截,并向电话号码所属运营商等渠道举报。
电信诈骗的手段繁多,不限于上述几种情况,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的目的都是诱使受害人转账汇款,因此请时刻谨记以下诈骗特征:
特征一:来电的是陌生人。
特征二:通过各种通信工具进行沟通,自始至终均见不到面。
特征三:要求转账汇款,反正就是谈钱的。
如果接了陌生号码,会个人信息泄露吗?
不会的,不是经常接到陌生号码就没有泄露个人信息的,偶尔接到陌生号码是不会遗漏个人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