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月能理发吗 正月剪头发有什么讲究吗
可以的。有讲究的。
我国很多地方都认为正月剪头不吉利,究其原因,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正月理发死舅舅”,但这其实是个“误解”,没有科学依据。据考证,1644年清军入关,强行要求汉民剃发留辫,于是汉民们就用“正月里不剃头”来表达对前朝的思念和对清朝暴政的反抗,并将这个行动定名为“思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口耳相传,以讹传讹,“思旧”的谐音附会成了“死舅”,遂有了流传至今的民俗忌讳。
正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个月不剃头,以缅怀传统。乡老将“剃发令”的时间记错了,不是顺治四年正月,是顺治二年六月。那时候摄政王多尔衮就下令在北京的前门、地安门、东西四牌楼等主要的路口设立席棚,免费给来往的行人剃头。
汉族男儿自古就蓄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妄动。剃头简直就是剔命。“去发”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内,但也是一种刑罚。三国曹操割发代首就是明证。此习自隋、唐以后已废止:未成丁的孩童,头发覆颈披肩;成年后,总发为髻。那时候,清朝为了统一全国的服饰,强迫汉人学满人的样子,剃头留辫子。
二、正月里理发有什么讲究
我国大多数地方都流传着"正月不理发"的习俗,理由很简单,"正月理发死舅舅"。头发和娘舅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恐怕了解的人不多。
话得从清军入关时说起,大清皇帝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要在汉人间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随后,这些剃头匠便走街串巷,恩威并施地把人们的头发一一拿下。
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更迭的汉人对于谁当皇上这样的事情并没有表现得太过强烈,倒是这场头发的变革着实惹恼了其中一部分人。当时的清王朝打出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种强硬的做法出人意外地遭到了历来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对: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指望通过群众的力量让满人有所收敛。然而,顺治皇帝随便找了点茬儿,一声令下,接连出现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剧,汉人头上的标志连同热血乘鹤西去。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顺治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了著名的《鞑靼战纪》。其中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赶过了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
意大利人不懂得我们的国情,他看到的只是局部的一场小小的胜利,他不晓得,天下已经是清人的天下。"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鞑靼人"动真格的了。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舅"。
三、正月十五剪头发有什么说法 正月十五剪头发的说法
1、民间有“正月理发死舅舅”的说法,说正月是不可以理发的。但是根据史学家的说法,这种民间禁忌,是民俗文化的误传,一点都没有科学依据。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强行要求汉民剃发留辫,而汉民则由于心怀故国,相约以示不忘旧君,成为“思旧”。后来“思舅”被讹传为“死舅”,以讹传讹,也就有了后来“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说法。
2、根据传统的习俗,正月属于一年中最大的月份,被称为吉月,为了感谢老天送来了春节,一般人们不会选择在正月十五前理发,因为这个时候还是属于春节,在春节期间动脑袋,多对自己不吉。
3、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民间还是有理发看日子一说法,在黄历中,理发指给初生婴儿剃胎头或削发出家的意思,而现在也有老一辈的人会遵循黄历上的日期进行理发。所以,很多人在理发之前都会提前看好黄道吉日,只要正月十五前有理发吉日,我们还是可以理发的。
4、正月里天气还比较寒冷,正月里选择理发,对人的身体非常不好,人体的经脉大多和头相通,头被冻着了,很容易生病,所以人们都习惯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才开始理发。
四、正月里不能理发,正月剪头发有什么说法
按古代的说法,从初一开始的整个正月,人是不能剪头发的,只有过了农历二月二日,也就是“龙抬头”这天后,才能去修剪头发。
不剪头的含义是“思旧”,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当时,清朝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更改了说法,一直流传到至今,所以人们一直认为,正月里不准剃头。
虽说有的年俗现在已经没有严格遵循了,但是这些年俗能够代代流传,其中满满的都是人们对新年的祈愿,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即使这些年俗在不断简化,但也会保留最核心的部分,毕竟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五、正月剪头发会怎么样 正月剪头发有什么讲究
1、这个是一种习俗,一般不会有事的。
2、正月剪头死舅舅是于误传。不剪头的含义是“思旧”,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当时,清朝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一直流传到至今。
3、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六、正月里能剪头发吗
正月里能剪头发,我国大多数地方都流传着的“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的习俗,该习俗起源于1644年清廷颁布剃发令的前后,到了现代已经没有正月不能剪头发的说法。
实际上,“正月里理发死舅舅”的说法实际上是源自于一个“误解”。清朝后汉人被强制剃发留辫,他们怀念前朝,心有不甘,会在正月的时候拒绝剃发以示纪念,有思念旧朝的意味,“死舅”就是“思旧”的谐音,经过人们误传就成了“死舅” 。
“思旧”的误传
据民国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揭出了习俗的谜底:“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即说清军入关,强行要求汉民剃发留辫,而汉民则由于心怀故国,相约正月里不剃头,以示不忘旧君,成为“思旧”。时间久了,“思旧”便谐音成了“死舅”,最终以讹传讹,成了“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民间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