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发压岁钱的由来
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过年了,因为在这一天可以收到来自长辈们的压岁钱,当时出于好奇问过长辈压岁钱的由来。我妈和我说版本是有关穿红棉裤乞讨的老人和年兽的,可能和大家知道的版本不太一样。
压岁钱的由来有好几个版本。这里先说明一点,年兽有好几种,除了我熟悉的年以外,还有夕、岁、崇等,总之它们都是有害的,坏的,不吉利的怪兽。所以等会儿我讲传说故事的时候,说到的怪兽和你听过的不太一样的话,是正常现象。这些传说故事都有一个共性:压岁钱有镇压住凶邪坏物的作用。
一、我记忆中的压岁钱的由来
压岁钱这个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传说早在上古时代打年兽时,就已经有了这种做法。在我的记忆力,压岁钱是用来镇压年兽的。相传有一个穿红棉裤的老人在过年这一天来到了一个村庄乞讨,却发现村里只有几个年迈的老人,甚是冷清。一个老婆婆看老人可怜,就给了他一点吃食,并告诉了他村里没啥人的原因。
年兽每年这个时候就会来村里干坏事,人们为了躲避灾祸,都跑到山里躲起来了,只是自己年老体弱,走不动才留在村庄里。随后老婆婆劝老人也快点离开,不要被年兽祸害了。
乞讨的老人决定留下来,可能是出于好奇,也可能是感念老婆婆的好意。这天晚上,年兽真的来了。它在村里四处游荡,突然间就撞到了在地上睡觉的老人。年兽心中大喜,刚刚找不到牲口吃的郁闷一扫而空,这好比“瞌睡有人送枕头”,嗷呜一声就扑向了老人。结果近身后,却被老人的红棉裤吓了一跳。
原来年兽怕红色。于是形势发生了反转,原来是年兽扑老人的,变成了老人追年兽。后来人们知道年兽的这一弱点以后,每年这个时候,就会用红色将村子装点得非常喜庆,对联、灯笼都是红的,也给小孩子发用红纸包的钱,认为这个有驱赶年兽的作用。
二、八枚铜钱的传说
这个版本的传说是在网上找到的,概括一下就是一对老年得子的夫妻给了儿子一个用红纸包,里面装着八枚铜钱,希望儿子晚上玩这玩意儿,不要睡着了。因为这个故事的另一个主角祟,会趁着你睡着的时候,偷偷模你的头。这里我想吐槽一句,这个祟怕是有什么特殊爱好。其实这是它做坏事的方式,只要被它摸了,就会发高烧,高烧好了以后,原来聪明的孩子就会变傻。所以只要我们不睡觉,祟就不会害我们了。
不过小男孩睡着了,把那个用红纸包着的八枚铜钱放在了枕头下面。祟出来做坏事,刚好路过这户人家,看到熟睡的男孩,内心有点小激动。可当它要摸男孩的头的时候,一道金光从枕头底下射出,把祟吓跑了。(听说这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
人们听说了这个故事以后,就也给孩子们发“压祟钱”,因为“祟”与“岁”同音,也就传成了我们熟悉的压岁钱了。
在古代的时候,医疗水平不高,很多孩子可能会因为生病而夭折,也有的孩子会因为高烧不退,没得到好的救治而变傻。因此压岁钱很有可能是以这个为原型的(祟,能让孩子生病),包含着长辈对子女能够健康成长的期望。
三、宫廷流传
我们都知道明星代言的产品销量一般都不低,在古代皇家的带货能力也是很强的。相传这压岁钱是民间仿照杨贵妃的洗儿钱改编的。早在汉朝我们民间就有“厌胜钱”了,这是压岁钱的前身,有驱邪避灾的作用。后来到了唐代,听说了杨贵妃生子,皇帝赐金银钱给皇子洗澡,于是我们的“厌胜钱”就和“洗儿钱”有了联系,两个融合后,又经过发展,融合成了我们现在熟悉的压岁钱。
压岁钱的做法和寓意是非常美好的,原来的目的是希望可以借此压住邪祟,辟祸驱凶,保佑平安。(补充一点:压岁钱的前身“厌胜钱”,并不是流通的货币,到后面才变成了能流通的金钱。)不过现在的压岁钱有一点变了味,红包的分量越来越重,而情义却淡了很多,也有可能不是情义淡了,而是因为里面掺杂了金钱与攀比。
关于立春你听说过哪些民间故事?
立春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的立春前,当人们准备热热闹闹迎接立春时,不料,瘟疫四起,使得所有人都传染上了一种说不出的疾病。这种病很怪,那模样真像喝醉了酒似的,个个都是头重脚轻,连抬抬手的力气也没有。相当于现在的甲型H1N1流感。
立春前一天,一个老道打扮的人来到了一个村庄。他见村庄里静得听不到鸡鸣狗叫,更不见有人走动,觉得奇怪万分。他来到了村边的一户人家敲门.道人连呼几声没人应,后来他看到一个中年人,连声问究竟,中年人抬了一下眼皮,合着眼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全村人都得了一种像我这样的病。”
道人一连闯了几家,情形都是一样。道人也莫名其妙。于是,他来到村东头的一棵古树下,面南盘坐,挑起单掌,合眼静坐,口中念念有词。原来,他向南海的观世音菩萨祈求医治瘟疫的方法。约摸过了三个时辰,道人长嘘一口,猛然站起来,飞快地跑回观院,抡镐便刨,他刨出一袋贮藏的萝卜,又飞快地跑到了村庄。这时候,已是第二天大清早了,道人从村中一家找到一只芦花大公鸡,拔下几根鸡毛,扎在了地上。
道人合眼祈告着,脑海中又出现了静坐时与观音菩萨对话的场面:观音菩萨告诉他,等地气通时,让乡人百姓每人啃吃几口萝卜,瘟疫便可自动解开。过了约莫有一袋烟的功夫,扎在地上的鸡毛突然动了起来,道人惊喜万分,他喊着:“地气通了,地气通了。”奔向了村庄的每家每户,让人们啃吃萝卜。结果,还真灵验,人们吃了萝卜之后,全都好了。
人们纷纷给道人跪下,谢他的救命之恩。道人说:“大伙请起,别谢我,应该感谢观音菩萨。不过,大伙现在应该去救别人。我的观院里还有许多萝卜,大伙带着快去邻近村庄救人吧!”乡人听后,带着萝卜奔向了十里八村。
瘟疫解了,人们又过上了平静安乐的生活。但是人们不会忘记那位道人,更不会忘记让他们从苦难中解脱出来的萝卜。从此,乡人便在立春这天啃吃几片萝卜,以求平安。‘咬春’的习俗也就形成了,持续至今。
还有一个传说:“信则有,不信则无。在古代就流传下来立春这天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回娘家,在传说中立春这天是农户农忙的时候,一年的劳动将从今天开始,在立春这天农户们用纸制作一个大的耕牛,带到官府由县官用鞭打上三鞭,意思就是说家家户户的牛都劳动起来,举行完仪式各家各户就牵着耕牛下地去了,这天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回娘家,一是:姑娘回家爹娘没有闲暇伺候,回来也是给爹娘找麻烦,耽误种地就麻烦了;二是:爹娘怕姑娘回家借走耕牛,耽误了种地,耽误收成交不上税官府就会找麻烦。有句俗话就说——打春走娘家,踩穷了舅子。现在都这个年代了,全是机械化生产了,根本就不需要牛出面了。如果还那习俗所说打春不走娘家,就贻笑大方了。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故《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左河水)。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立春快到来的时候,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鸡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和鸡毛会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开始放鞭炮庆祝,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3]。
立春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立春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中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节气习俗
春耕:春耕秋狩,周礼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郊迎春,并举行祭祀句芒神的仪式,(见《礼祀·月令》)。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后世延续。
打春:民间扎春牛,用鞭打之,谓之打春。
春社:民间游行舞龙,糊春牛,祭祀社神,并占新春气候,占风向,望云气,占岁成。
朝贺:《梦梁录》: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文武百官,觐见天子,齐呼万岁。
周礼设春官。周礼天子要亲自象征性的耕种,表示春回大地,天下可以恢复生产耕种的信号。
春游:民间要踏春,妇女戴春胜。
咬春:要吃春盘,春饼,春卷,春盒,吃生菜,吃萝卜,谓之“咬春”
折叠民间活动
一、游春(探春、游行):县里活动之后,民间也不甘示弱,他们纷纷装扮起来,开始游行。队伍先是报春人打扮成公鸡的样子走在最前面,之后一群人抬着巨大春牛形象,之后的人打扮成牧童牵牛的、打扮成大头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应有尽有。另外还有的意义就是:这次游春之后就是可以开始踏青的信号,一直到端午之间都是游春的好时候(立春那日游春叫探春)。
二、民间互相馈送:
1、春牛: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
2、春牛图: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3、春娃: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
互相赠贺礼拜贺,称为拜春
三、糊春牛:在家里用米或纸糊成春牛,摆放在家中
四、贴春字画:家家在门上张贴迎春的字画字和春字有关画有腊梅迎春之类
五、搭燕子窝:给花树戴燕子胜帛条
六、种迎春花:
七、春胜贴门窗:妇女剪春燕花鸟簪(或有专门买的春燕簪花鸟簪)用红纸剪鸡贴屋门
应景佩饰:妇女剪出各种春天动物的胜装饰在家里,或贴在门窗屏风,或戴头上。
今天几点立春
今天立春几点打春?
二十四节气开启新的轮回。带着温暖和希望,万物渐次复苏,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在发展。
新历2月3日,22:58:39打春。农历腊月廿二。
北京时间2月3日22时59分将迎来立春节气。“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一年四时之始。“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标志着万物复苏的春季到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立春节、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
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双立春”与“无春年”现象
“双立春”与“无春年”是农历中的概念,是指农历一年有“双立春”或全年都没有“立春”的年份,这是由于农历年长度有的年份短于回归年、有的年份长于回归年的缘故。
今天几点立春?
2021立春是2月3日22点58分39秒。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立春又叫“打春”,就是冬至数九后的第六个“九”开始,所以有“春打六九头”之说。每年阳历2月4日左右为“立春”。此时节,在南方,早春的气息已扑面而来,而在北方,虽然只是春天的前奏,但冰化雪消,春水初生,春的气息开始渐渐透露。
2021年立春是公历2021年2月3日,而农历还处于2020年腊月二十二。立春具体时间为:2021年2月3日,22:58:39,星期三。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着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始。